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的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相关参考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在西安发动的事变。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被蒋介石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
罕见!83年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说法语?83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形式迫使蒋介石放弃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1936年:会宁会师“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钱塘江大桥修建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抗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系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十七路军),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及其军政大员,要求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事件。因为事变
从五四运动到西安事变疑难解析 1.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1)旧民主主义革
从五四运动到西安事变疑难解析 1.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1)旧民主主义革
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总司令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果后,联合西北军杨虎城发动兵谏,囚禁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data-filtered="filtered"西安事变前,蒋介石
近代人物中文名:杨虎城别号:杨忠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蒲城出生日期:1893年11月26日死日期:1949年9月6日职业:将领主要造诣:对峙抗日,阻挡内战,发起了“西安事变”。军衔:国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