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83年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说法语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83年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说法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83年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说法语

罕见!83年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说法语?

83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形式迫使蒋介石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改而联合国内一切力量共同抵御外辱。这次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篇章。

重重之矛盾

“西安事变”的发生,有重要的历史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一败再败,致使日军占领我国东北,接着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张学良在舆论上承受了巨大压力,以至于辞职出国。归国后,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往甘陕地区进行“剿共”战争。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夫妇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合影。前排左起:张学良、宋美龄、蒋介石

另一边,陕西的杨虎城方面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初入陕时,杨虎城及西北军对东北军抱有敌意,不仅在情报上不愿与东北军共享,就连补给上也是能不给就不给。

杨虎城

但随着东北军和西北军在与红军的作战过程中屡屡受挫,张学良和杨虎城对内战逐渐丧失信心,开始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持有怀疑乃至反感态度,逐渐走到了一起。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另一个极重要的角色则是由中共中央领导的红军。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结束长征,到达陕北。12月,中共中央局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决定大力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

秘密之准备

当时的西北地区,正处于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分布了各级特务组织。在重重监视之下,做好统战工作的保密,成为中共中央考虑的头等大事。

当时西北地区处于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

为了加强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与张学良的秘密联系。在李克农做好前期沟通后,1936年4月9日,周恩来秘密到达东北军驻地肤施( 延安) ,与张学良在事先约好的一座基督教堂内,进行了历史性会晤。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东北军驻地肤施(延安)城内教堂,与张学良秘密彻夜长谈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杨虎城也在暗中接触。从1935年秋起,中共中央先后派汪锋、张文彬、王世英、王炳南等人秘密前往杨虎城处商谈联合抗日问题。经过多次秘密会谈,中共同西北军建立了牢固关系。

至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北地区初步取得胜利。

无奈之举动

1936年12月,蒋介石来到西安督战张、杨部队“剿共”,并威胁要把东北军调到福建,西北军调到安徽。张学良、杨虎城在苦谏无果的情况下,决定采取武力解决。

蒋介石到达西安后,张学良、杨虎城前往迎接

在《人民日报》的《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一文中,叶剑英曾有这样一段回忆:1936年12月上旬某日,“半夜,张学良突然走进我的屋里,告诉我说,蒋介石到达临潼,不听我多次苦谏,你说怎么办?我想了一下,反问他说,你说怎么办?张学良果断地连声说,苦迭挞(法语政变的音译),苦迭挞!”叶剑英当即把这一重要信息报告给了党中央。

事实上,在机密会谈中使用外文交谈,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隔墙有耳,是张学良的一贯做法。不少史料记载了张学良使用英文与谈话者交流以利保密的情况。

不过,张学良选择用法语,而不是英语,则可能另有一层深意。毕竟迄今为止所有相关史料中,均未见叶剑英会法语的只言片语。而西安事变中涉及的国共高层人士,精通法语的另有一人,那就是周恩来。据《党的文献》中《周恩来归国鉴定》记载:周恩来“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因此,张学良用法语传达信息的对象应当是周恩来。毕竟,在此之前,周恩来一直在与张学良做秘密沟通,并有了良好效果。

这样看来,张学良使用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的法语,以确保唯有主要对话者周恩来能够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也就不难理解了。

和平之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时半左右,身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忽闻行辕门外枪声“连发不止”,凭直觉感到大事不妙的他立即越墙而出,后被东北军将士搜捕送进城里……

1936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在西安住处,华清池五间厅

“西安事变”的发生,在国内国际引起很大震动,内战似乎一触即发。为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的建立,中共中央决定实施“逼蒋抗日”方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2月19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展开斡旋。毛泽东、张闻天联名致电我方谈判代表,特别强调:“我们斡旋和平事,对外务守秘密。因如果外间知道和平是我们斡旋成功的,或予我们有大力,一则使蒋难堪,二则使张、杨及西安两军难堪。”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和秦邦宪、叶剑英等亲赴西安,通过谈判,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化事变为契机,中国不仅避免了一场新的“中原大战”,反而让国内各势力在抗日的旗帜之下统一起来,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毛泽东题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

来源原创: 高健 保密观 主要参考文献:

孙果达、王伟:《发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为何对叶剑英讲法语?》,《党史纵横》2012年第5期

孙果达:《西安事变关键三天中的周恩来》,《党史纵横》2015年第5期

东北军(3)周恩来(12)西安事变(7)

相关参考

张学良为何说“西安事变的主角不是他是杨虎城”

张学良说自己的父亲没当过土匪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当过土匪”,这种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已是常识。加文·麦柯马克写的《张作霖在东北》一书,第一句话就是:“张作霖是偏僻的边疆地区一伙土匪的头子。”司马桑敦《张

蒋介石为何杀杨虎城却放过张学良?杨虎城之死

西安事变后,蒋对张、杨二人怀恨在心,罢免兵权并囚禁了二人。1949年蒋指使毛人凤暗杀杨虎城,却未对张学良下手,这是为何?张学良,有人说是英雄,因为他参于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坚决抗

蒋介石为何杀杨虎城却放过张学良?杨虎城之死

西安事变后,蒋对张、杨二人怀恨在心,罢免兵权并囚禁了二人。1949年蒋指使毛人凤暗杀杨虎城,却未对张学良下手,这是为何?张学良,有人说是英雄,因为他参于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坚决抗

历史秘闻 今日历史10月22日大事记,开国元帅叶剑英在北京逝世

一、国内大事记♦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赴西安训示张学良、杨虎城      82年前,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到西安,

西安事变的主角们不少都当了汉奸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控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中国国民政府当时的军政领袖蒋介石,迫使他接受以一致抗日为名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的要求。这个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一直在

张学良幽禁凤凰山

1936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张学良、杨虎城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毅然对亲自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幽禁了张学良,

为何不杀张学良? 蒋介石报西安之仇杀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在多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样也改变了其主要参与者——张学良少帅的人生。大仁、大勇、大智、大寿的张少帅亲送蒋委员长回京(南京),之后,被蒋介石...

为何不杀张学良? 蒋介石报西安之仇杀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在多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样也改变了其主要参与者——张学良少帅的人生。大仁、大勇、大智、大寿的张少帅亲送蒋委员长回京(南京),之后,被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周恩来是否知情

编者按:《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西安事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争论》。文中记述,近年来有关西安事变的研究受到较多关注。在此前后史料的批露、史实的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诸方面都有所突破,而因为史料掌握、研究视角的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非得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总司令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果后,联合西北军杨虎城发动兵谏,囚禁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data-filtered="filtered"西安事变前,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