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奋斗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国民党高级将领“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系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十七路军),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及其军政大员,要求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事件。因为事变发生在12月12日,故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在“剿共”战争中遭到失败,并从失败中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于是要求停止“剿共”,进而主张联共抗日;一条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张杨两将军及其所部广大官兵的感召和影响。正如周恩来在西安事变10周年时提出的:“历史应该公断: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己逼成的,蒋介石抗战是张杨两将军顺从人民公意逼成的。”

蒋介石在两广事变结束后于1936年10月22日飞往西安,策划继续“剿共”。他给张杨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指了两条路,一条是服从命令,将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开向陕北“剿共”,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战;另一条是如不愿意“剿共”,则将东北军南调福建,十七路军调到安徽,陕甘两省由中央军直接“剿共”。这两个方案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都不利,也为张杨所不能接受,于是张杨被“逼上梁山”。

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要吃掉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阴谋进行了缜密研究后确定了对策:第一,关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行动问题,他们决心不再打内战,两军也不到南方去,除抗日作战外,两军决不分开;第二,对付蒋介石的办法,先是尽力说服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如果无效,只有采取“兵谏”逼他抗日。

当蒋介石于12月4日再次来到西安以后,张杨便轮流到蒋介石面前进行劝说和“哭谏”,想以至诚来感动他,要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蒋介石根本不为所动。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只有“硬干”,实施“兵谏”,把他捉起来逼他抗日。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按计划行动。清晨5时许,东北军卫队营一连兵力在孙铭九等率领下,冲进华清池,与蒋的守卫士兵展开激战。蒋介石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慌乱中披着睡衣逃出,翻墙时跌伤脊骨,尔后在骊山一块大石头后面躲藏。捉蒋部队冲进蒋介石的卧室,发现蒋介石已不在房中,但床上被褥尚有余温,估计不会跑远,故立即搜山。结果,终于在乱草丛中找到了缩成一团的蒋介石,立即将他解送到西安新城大楼。与此同时,十七路军也很快解除了蒋系势力的武装,控制了交通要道,并将蒋介石的20几名军政大员拘禁于西京招待所。至此,张杨实现了“兵谏”计划。

蒋介石抵西安时与张学良合影

张杨立即通电全国,说明发动“兵谏”的原因,并提出“停止内战”、“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等八项主张,并打电报给中共中央,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后的事宜。

西安事变的爆发,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西安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心和各种矛盾的焦点。在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力图改变西安事变的目的、方向,阴谋把事变引向国民党同张杨以及共产党之间的大规模内战,以便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英美鉴于日本独霸中国的行动严重地威胁他们在华的利益,深知中国大规模的内战只会更有利于日本,并且南京政权有落入亲日派之手的危险,故积极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苏联虽对西安事变的爆发有疑虑,但坚决支持中国抗日,切盼能早日迅速和平解决。在国内,西安事变的爆发完全出乎南京政府的意料,南京政府陷入一片混乱。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开始时占了优势,力主“讨伐”张杨,因而国内一时战云密布,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南京政府中以宋氏家族和孔祥熙等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营救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张杨部下和西安人民,多数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个祸国殃民的元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对西安事变作了深入的讨论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派出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协助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2月22日,南京方面正式派出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等到西安谈判。经过2天谈判,于12月24日达成协议。蒋介石被迫答应履行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其他救国的具体办法。但蒋介石要求不采取签字形式,而以他的“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张、杨同意了他的要求,张学良还亲自陪蒋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毛泽东到延安机场迎接同国民党谈判归来的周恩来

到西安谈判的宋美龄(中)和孔祥熙(左)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达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给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他们是抗战事业的千古功臣,他们的爱国行动和自我牺牲精神,永远值得人们的怀念。

相关参考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并非感情用事

张学良(前排左)和蒋介石(前排右)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

国民党团长明细名单,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特级上将蒋介石。列表1:列表2:人物简介:1、蒋介石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

曾镇压红29军 杨虎城兵谏而不是易帜的重要原因

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选择兵谏,然后被蒋介石软禁,直至杀害,这里面一直以来有个未解之谜,杨虎城将军为什么不率部参加红军呢,这就牵扯到这样一桩往事。17路军与红军的另一件事就不能用“误会”来搪塞过去了。事情

曾镇压红29军 杨虎城兵谏而不是易帜的重要原因

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选择兵谏,然后被蒋介石软禁,直至杀害,这里面一直以来有个未解之谜,杨虎城将军为什么不率部参加红军呢,这就牵扯到这样一桩往事。17路军与红军的另一件事就不能用“误会”来搪塞过去了。事情

历史人物 陶峙岳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什么93岁才入党

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序列中,不少人都是出身黄埔的“天子门生”,他们都追随蒋介石征战多年,直到败退台湾,其中也有几位将军是比较特殊的,陶峙岳就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特殊并不仅仅是他的身份和资历,还有就是他是

共产党史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在西安发动的“兵谏”。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抗日,而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

历史人物 郭汝瑰一餐吃两个素菜 高级将领都这样国就有救

在国民党庞大的官僚体系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叫国防部作战厅。这个部门级别不是很高,掌管的权力却很大。尤其是这个部门的厅长郭汝瑰,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下达命令,哪怕对方是位高权重的战区司令长官,点到他的

历史人物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张灵甫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灵甫别号:张宗灵、张钟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西安长安区东大乡东大村出生日期:1903年(癸卯年)8月20日死日期:1947年(丁亥年)5月16日职业:武士结业院校:北京大

张学良幽禁凤凰山

1936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张学良、杨虎城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毅然对亲自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幽禁了张学良,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非得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总司令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无果后,联合西北军杨虎城发动兵谏,囚禁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data-filtered="filtered"西安事变前,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