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Posted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生存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自我表现,他们希望自己的优点能被所有的人看到,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却是以谦逊和退让为美德的,所以那些喜欢自我表现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非议。其实,表现自我并不是坏事,它恰恰是一个人有能力、有自信、有胆识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应该让他们的闪光点被所谓的传统观念给掩盖起来。生活向来都是平等的,人生也从来不是那么绝对,我们不要害怕付出,更不要吝于付出,适当的时候你给了别人一个机会,自己也并非是一无所获,说不定,等待你的将会更加美丽。有时候,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你能从别人的成功中感受到特殊的回报,别人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人生就如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有无数个交叉点,如果你懂得给别人一次机会,你就能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哪怕一个骨子里都透着谦逊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永远不要以各种理由拒绝愿意与我们谈话的人。只有心存宽厚、容得下别人的人,他的世界才会更加宽阔,机会也永远比别人多。如果将这个机会死死地握在自己手里,从不考虑也许其他人会更适合它,那么你很可能剥夺了别人建立自信心的好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剥夺了让自己受益的好机会。

秦穆公不诛败将

春秋时期,诸侯各国中以秦晋两国最为强大,为了能称霸天下,两国的君王时常明争暗斗。后来,晋文公病逝,秦穆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就想借此机会去攻打晋的盟国郑国。不过,这个决定遭到了秦国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郑国远在秦国千里之外,奔袭郑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且此去势必兴师动众,很有可能会走漏风声,让对方有所防备,结果不会理想。但秦穆公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国前几次的内乱都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平定的,就连其国君都是他立的。理论上来讲,他应是诸侯之首领,但晋国似乎并不认可他首领的地位。既然如此,何不以武力慑服呢?于是,秦穆公不顾诸位大臣的反对,命秦国的大将孟明视为将军,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大队军马向郑国进军。当大军行至半路,郑国一个叫做弦高的牛贩子听说了这个消息,急中生智,牵来20头肥牛迎上秦国的军队,说道:“我们大王听说秦军出师,特派我前来慰问。”孟明视见此情景,误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为了以防万一,就说道:“我们此次出师,是为了进攻滑国,与郑国无关。”随后,他便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向滑城进军,灭了滑国。

此时,晋国已经得知了秦军出师的真实意图。晋襄公刚刚即位,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消除大臣们的惧秦心理,他就亲自率领大批人马在崤山做好了埋伏。待灭滑的秦军满载而归路经崤山时,从天而降的晋军从四面八方突然展开了围攻。毫无防备的秦军顿时乱作一团,马上就处在了劣势。晋军又乘胜追杀,最后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三位大将也都成了晋国的俘虏。晋襄公本想杀掉孟明视等人,但因秦穆公的女儿文赢是其后母,在她的劝说和帮助下,晋襄公把他们放回了秦国。晋襄公原以为秦穆公会亲自杀掉败将,就连孟明视也认为自己逃不过这次劫难了,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秦穆公不但不杀他们,还亲自到京郊远迎。三人一见到秦穆公,马上跪下请罪。秦穆公赶忙把他们扶起来,还十分愧疚地说道:“都怪我当初一意孤行,不听大臣们的话,害得你们受了如此大的屈辱。胜败乃兵家常事,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忘了这次耻辱,发奋图强,以报仇雪恨!”不仅如此,宽厚大度的秦穆公还让他们继续掌握兵权。他的所作所为令孟明视等人感动不已,他们发誓效忠君王,为国报仇。

后来,在秦穆公的大力支持下,一支新的作战精英队伍在孟明视三人的训练下渐渐地成熟起来。一年后,孟明视认为可以对外作战了,就去征求秦穆公的意见,得到同意后他率领军队去报崤山之仇。不幸的是,刚一交战秦军就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孟明视异常悔恨,这一次的战败让他觉得无颜再面对秦穆公,而穆公也不会再饶恕他。但是,当他带着残弱兵将回到秦国时,秦穆公依旧迎接他,仍然和上次一样将战败的责任归在自己身上,并让孟明视一如既往地掌握军权。

秦穆公两次的谅解及恩情,极大地感动了孟明视。为了能为国效力东山再起,他变卖了家产,将换来的银两安抚阵亡的将士家属,亲自招募兵将并进行训练,且常常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与士兵同甘共苦。很快地,他就又组建了一支士气旺盛、纪律严明、战斗能力极强的军队。两年后,他信心满怀地再次挥师东进,结果大败晋军,一洗前两次战败的耻辱,更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历史,得智慧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上面这个历史小故事就贴切地说明了这句话。秦穆公两次不杀败将,不以一失掩大德,深深地震撼了孟明视等人,激发了他们的报效国家之心,他们怎能不奋勇杀敌、竭诚相报知遇之恩呢?最终,秦穆公也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之事,也难免会不小心陷入一种尴尬窘迫的状况,倘若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的道理,那么定能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这是一个人宽容大度的体现,更是接纳他人的行动,在让别人对自己感激的同时,也将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为什么要拒绝呢?给别人一次机会,就等于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这种行为就如同跳高选手的撑杆一样,能够给自己腾空一跃的力量,到达人生的另一种高度。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机会,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它太过于隐蔽,或带有一些假象,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或者没有看清,因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就让机会白白流失了。好不容易发现并抓住了一个机会,当然会视若珍宝,哪里还肯轻易拱手让与他人?即使明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很好地运用这次机会,或明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依然想要放手一搏,最终将自己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倘若当初将机会给了别人,或许现在就是双赢的局面了。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别人机会,自己也就得不到任何机会。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坦然的心态,凡事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有学会给别人机会,才能享受到生活的馈赠。

相关参考

商战谋略 如何敢于抓住风险中的机遇?

核心要点◆抓住僵局背后隐藏的机会。◆创新销售方法,尽快脱离逆境。◆从失败中寻找希望。上一节讲过,机遇就在你的手中,抓住机遇就等于抓住了财富。而胆识却是把握时机的一种手段,是将机遇变为财富的必备条件之一

商战谋略 解读李嘉诚人生的14条定律

解读李嘉诚人生的14条定律定律一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

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业——周玉凤的生财之道

第59节《孙子兵法》与商业——周玉凤的生财之道茫茫商海,孕育着无限商机,而商机来自信息。每一个搏击商海的人都应以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洞察力,捕捉瞬息而逝的市场信息,从而抓住机会,开创事业。台湾“天作实业

商战谋略 百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99年年底,雄心勃勃回国创业的李彦宏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很是认真,他设定了三条原则——一是要代表中国的文化;二是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

商战谋略 力求“双赢”,“两败俱伤”对谁都不好

在经商的过程中,犹太商人会充分地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犹太商人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给消费者带来利益,交易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自己才可以获得财富。犹商太人这种“双赢”思想已经成为经商中的一种

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业——罗宾和“幸运糖”

第5节《孙子兵法》与商业——罗宾和“幸运糖”在经营中,有时也可变通使用“诡道”,例如,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往往给顾客一些微小的利益,让顾客增加了购买的兴趣,便经常购买这种产品。应该说,这就是“利而诱之

商战谋略 李嘉诚:超级富豪可贵的“3Q”

超级富豪可贵的“3Q”李嘉诚真的很富。100多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不光在香港,就是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列的。富,代表着成功,因此许多人佩服他、羡慕他。但富也招惹麻烦,一些人嫉妒他,极个别人甚至处心积虑地“

商战谋略 江南春的融资谋略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历史给了清朝机会 但它却一再错过

历史并不是没有给清王朝机会,清王朝统治者也不是没有试图做过种种努力。一切伟大的变革都起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接替乾隆帝的嘉庆固然有革新的企图,但其思维还是历代王朝“中兴”的套路,与近代化的模式大相径

商战谋略 怎样能让自己赚很多的钱?

核心要点◆很多财富都是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明确“借用他人”资金的道德标准。◆把“诚信”应用到各项事业中去。现代社会,许多财富的创造都是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也就是借用他人的资金、他人的力量为自己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