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百度李彦宏的“无为而治”
Posted 公司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百度李彦宏的“无为而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百度李彦宏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世界上多数优秀的程序员天生就是偏执狂,总会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才是最完美的。李彦宏幸运地没有继承这样的行业传统,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他知道自己不是正规化的职业经理人,他想学的东西还很多,他能倾听别人的想法——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主张大家自由交流,甚至为了讨论“可以不给任何人面子”。
百度的创业因子带有浓烈的硅谷文化。这里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可以自由发言。随着公司的扩大,这种文化还在延续。但一旦讨论成为决策时,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百度秉承了李彦宏的稳健风格:在过去几年中,一步步从8个人发展到了上千人;从拿到第一笔融资到海外上市;从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发展到现在的3万多客户。
海外归来也应该适应中国的环境。2000年1月1日,李宏彦面对6个员工宣布了两条公司制度:公司里不许抽烟和带宠物。这最初的两条“军规”在很多中国企业人眼里绝对是怪异的标准,李彦宏却有他的道理。
于公,“不许抽烟”这条纪律在美国公司是不需要特别声明的,但李彦宏知道在中国的公司需要申明。“不许带宠物”是针对西方的文明制订的,在一些美国的公司是允许携带宠物上班的。这条纪律把百度的定位说清楚了:结合了东西方文明的公司。如果要套用一些哲学观点可以说是中庸之道。而于私,李彦宏本人不抽烟,也不喜烟味,同时他还对部分宠物皮毛过敏。
李彦宏认为,海归创业都应该做到两件事:一是适应大环境,即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做事的方式;二是营造小环境,在公司内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公司。
包括李彦宏在内的百度的管理者们很清楚:搜索引擎企业是依靠技术研发创新生存的,过严的管理不能统率这个带着创意上路的团队,传统企业通行的用员工手册规范员工的每个细节的管理惯例在百度无法通行。
显然,工程师们在进行一种灵活性极大的劳动,而非如传统实业型企业那样,要求所有劳动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在流水线上。百度内部没有打卡制,也不强制规定上班时间,除前台接待人员和必须坐班的部门外,其他全部实行弹性工时制,前提是保证工作质量。依百度人力资源主管的说法,这样的安排是百度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尊重。
尊重从工作时间开始,但并非停滞在时间上。李彦宏通常会着便装出现在公司,所有的员工都会用“Robin”和他打招呼,不需要使用“李总”之类的词。此法同样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之间。
百度的管理,以效果为最终目标,至于达到效果所经历的方法和过程尽量忽略不计。技术人员为完成任务可以随时和他需要的伙伴展开讨论,对象可以是自己的部门主管,也可以是李彦宏本人。工程师不需要钻研卑躬屈膝的职场文化,坐在他人的办公桌上讨论问题并不会被当作是“不敬”的表现。
百度有一种“C C(抄送)文化”,即每一个人都可以把他的观点直接和上司或是组员说,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送到所有他认为应该知道的人的信箱里去,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把对自己观点感兴趣的人组织起来进行一个讨论会,这些人可能包括公司高层、同部门或是不同部门的人。
在这样的描述中,百度注定会给业界留下一种宽松式的管理印象。此种印象正是IT业推崇的人性化管理的显见表征。毫无疑问,百度式的人性化管理风格在以群体意识压制个体意识为滥觞的中国企业管理界,是令人兴奋的——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资方对从业个体表达尊重之情的某种进步。
在李彦宏看来,资金是一家技术性企业成功秘诀的一半,另外一大部分则来自于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之处在于一种“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的态度,一种对新技术的信仰,一种创业家对于数字化未来的远见。
附:2008年李彦宏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闵书记、许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站在各位同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非常的荣幸,在各位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与你们在一起,让我百感交集。我仿佛找回了17年前,坐在你们中间,对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校园感到万分的留恋,也对即将展开的新的生活有期待、有迷茫甚至有所畏惧。
说实话,我今天除了荣幸之外,还有一些紧张。因为我知道,在座的不仅有我十分尊敬的师长,更多的是未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你们中一定会有未来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最成功的企业家、最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如果我这个曾经住在43楼522的北大男生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能够为各位即将铺展开的未来有些许帮助的话,那我也会觉得,这是经历了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的辉煌上市后,我所经历的又一个光荣时刻。
今天回忆十多年前我走入社会的感觉,那是让视野顿时豁然开朗的一步,走出校园后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机会、日新月异的新天地。大家今天所面对的中国与世界,与十年前我所见到的华尔街和硅谷当然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以我在美国八年、回到中国八年多的经历,我更感受到今天,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充满了活力,你们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地,一定将大有所为。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一,是关于选择的故事。
进北大前我就非常喜欢计算机,我相信未来的计算机肯定会被应用广泛,而单纯的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于是我选择了北大的信息管理系,而不是计算机系。
我有个姐姐先我五年考上了北大,她告诉我北大的学生出国都很容易,她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上了北大之后,我却发现我的情报学专业出国并不容易,而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那时候在美国。
我被迫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并通过不断参与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视野。我去学了不少计算机系的课,我翻阅了很多美国有关情报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作为那时唯一的理科生参加了学校的五四辩论赛,我听了各种各样的讲座:气功、哲学、电影,我参加了合唱团,还在国庆的时候到天安门广场去跳集体舞,我尽情地享受着北大带给我的各种机会,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思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精彩。这让我逐渐形成了不轻信、不跟风的思维方式。对于我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北大四年让我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美国读计算机的时候,本来是读博士的,后来选择了放弃。原因是发现我更希望我做的东西能够被很多很多人使用,而不喜欢去研究一个别人已经研究了10年的命题。
1997年我离开自己奋斗了三年多的华尔街,前往当时在硅谷很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硅谷,我亲见了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见识了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是怎样工作运转,我也见证了Infoseek后来的每况愈下和惨淡经营。但最重要的是,在Infoseek,我找到了我一生的兴趣所在——互联网搜索引擎。
那时,是北大所学的信息检索方面的理论,让我比任何计算机系科班出身的工程师都更能够理解普通用户习惯于怎样的信息获取方式。我意识到搜索能让每个人与所需信息的距离只有鼠标的点击一下那么远,这种感觉是那么的美妙。从那以后,我从来没有离开搜索引擎超过24小时,不是因为我是工作狂,而是因为我喜欢。
百度公司走过了8年的历程,今天已经成为一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服务。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要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从自己真正的心里面去作选择,并不是你认为社会期望你这样做,父母期望你这样做,朋友期望你这样做。只有这样,你才会越工作越开心,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被沮丧击败,而全身心地去享受整个过程。
第二,是关于专注的认识。
我一生有两个最大的幸运,一是找到我的太太,二是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太太与工作唯一的不同就是:太太只有一个,而工作每时每刻都充满了诱惑。很多人都会专注于一个妻子,但很多人都会喜欢上多个不同的工作。
在百度上市之前,百度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中文搜索。在创业初期,搜索在美国硅谷并不是炙手可热的概念,当时更热的是门户,是电子商务,以及后来在中国火起来的无线、网游,等等。百度在招第一批职员的时候,碰到一位我特别希望他能加盟,他技术很好,可惜他对我说如果我们不做e-Commerce他就不来了。2001年,曾经有一位百度的工程师找到我,很认真地说他想做网上购物,结果被我拒绝了,并为此离开了百度。百度上市后,也有一些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先后离开了百度去尝试更多的业务。
很多时候,我感到百度能一直坚持做搜索是因为我对专注有宗教一般的信仰。普通人很难想象对于一家拥有2亿用户的公司,每天要面对多少诱惑。百度可以做一百件事,最后我们只选择了一件,并一做就是8年,而且还会再做下去。
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第三,是关于视野的感悟。
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我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广阔是自己很难想象的。很多当时觉得非常大的困难,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些小事;很多当时感觉到很棘手的事,现在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话题罢了。
百度在2000年成立时,并不直接为网民提供搜索服务,我们只为门户网站输出搜索引擎技术,而当时只有门户需要搜索服务。2001年夏天,我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从一个藏在门户网站后面的技术服务商,转型做一个拥有自己品牌的独立搜索引擎。这是百度发展历程中唯一的一次转型,会得罪几乎所有的客户,所以当时遭到很多投资者的反对。但当我把视线投向若干年以后时,我不得不坚持自己的观点。大家知道,后来我说服了投资者,所以才有了大家今天看到的百度。
百度从后台走向了前台,加上我们的专注与努力,今天运营着东半球最大的网站。
事实上,从创立百度的第一天,我的理想就是“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这个理想不局限于中文,不局限于互联网。作为一名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幸运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大学时就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所以,百度从第一天起,就胸怀远大理想:我们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寻求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寻求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
所以说:视野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最后,我在这里衷心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祝愿你们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世界在你手中。也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母校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再攀高峰。
谢谢大家!
相关参考
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99年年底,雄心勃勃回国创业的李彦宏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很是认真,他设定了三条原则——一是要代表中国的文化;二是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
百度的“金手铐”如果百度仅仅在道德化、情绪化的层面张扬所谓人性化管理,引入自由、个体、尊严等价值体系,那么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百度事实上是在复制某种已经被我们唾弃的乌托邦文化。但百度并没有仅仅停留
百度的支点百度管理模型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个性,一是期权。以百度今天的成功来看,我们可以从这种管理模型引发一些思考:个性、自由、张扬,这些久违的价值观都是百度成功的基础之一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个性张扬的工
百度的目标管理在百度,一个工程师或者一组工程师,承担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完成,从来都不是他的经理告诉他的。经理只是问他,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他说什么时候完成就是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所以每
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有人形容: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
无为而治不等于无所作为在管理上,我们是用温和诱导的办法,让下属主动地去做,还是站在领导的角度上,逼下属去做呢?这是一个管理理念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老子把管理分为四种境界:“太上,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周建设著,大连出版社,1994年,18万字)这本书充分占有我国近几年来无数公司老板、商界人士以重大代价换来的商战秘密和宝贵经验,融汇吸收当今世界典型的商战术数和经营理念,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淘宝的秘籍互联网没有永远的优势,但淘宝毕竟将即时通讯的领先优势持续了5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C2C成交额达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