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人才之陈登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人才之陈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人才之陈登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
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
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
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
相关参考
在的风云舞台上,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弄潮儿,他们当然是才华横溢。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面前都出现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他们乘时而上,从而名震当代。可是还有很多人,抱荆山璞玉而不为人知,或者虽然被赏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的十大英才 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 NO.10陈元龙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的十大英才 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 NO.10陈元龙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
一、举出历史上被埋没的人才的例子,重用人才后结果很好的例子埋没人才的例子:1、屈原为国为民,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自沉于汨罗江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站队问题。站队正确了才能抱负得以施展,而且还有机会名留千史,如果不小心站错了,能不能保命尚且是一个问题,更不要提其他的了。很多才能出众,甚至高过现在热议的人物,但
三国是一个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时代,刘备的五虎上将让人心驰神往,而三国志中也将《张乐于张徐》列为一传,并称为曹操的五大良将,而吕布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高手,都说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吕布手下的人物都很有分量...
三国被埋没的将领,曹操欣赏他又愧疚他,为何被后人称赞?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年代,这个时代虽然是乱世,但人才辈出,是我国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
【成语释义】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人杰传》:「”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意思是:孔子说: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登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人才,当然也有很多被我们现在人所熟知的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他们这些人都有着出众的才能,不管是在当时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来到田埂上,心中惆怅愤恨了很长时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互相都不要忘记。”其他受雇佣的人笑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