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之陈涉世家

Posted 将军

篇首语: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话二十四史之陈涉世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白话二十四史之陈涉世家

2、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

白话二十四史之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次停止耕作来到田埂上,心中惆怅愤恨了很长时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互相都不要忘记。”其他受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受雇替人耕地的人,怎么可能富贵呢?” > >   陈涉叹息道:“唉!燕子、麻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住在闾巷左边的贫民去戍守渔阳,共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在被征发的行列中,担任屯长。正赶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 已经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谋划说:“如今逃亡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人苦于 秦朝的暴政已 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 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 >   扶苏因为多次向始皇进谏的缘故,被始皇派到外地领兵,如 今听说他并没有罪,二世却把他给杀了。老百姓大多听说过他的贤能,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有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 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亡了。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号召天下人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很好,于是就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办成,可以建功立业。不过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吗?”陈胜、吴广很高兴,琢磨出向鬼神问吉凶的含义,说: > >    “这是叫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于是用丹砂在帛布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捞的鱼肚里。士卒买鱼煮了吃,得到鱼肚里的帛布,本来就感 到奇怪了。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树丛里的祠庙去,夜间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喊叫说:“大楚要兴起,陈胜要称王。”戍卒们夜里都很惊恐。第二天清晨, 戍卒中间议论纷纷,都用手指着、用目光注视着陈胜。 > >   吴广一向爱护别人,戍卒中多数都愿为他使唤。负责押送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走,惹得将尉发怒,让他侮辱自己,以此来激怒众人。将尉果然用鞭子抽打吴广。 > >    就在将尉要拔剑的时候,吴广跃起,夺剑杀了将尉。陈胜配合他,一并杀死了两个都尉。召集下属号令说:“诸位遇上大雨,都已经误了规定的期限,误了期限按 法律要被杀头。即使不杀头,戍边而死的本来就达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扬名天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种吗?”属下都说:“遵命。”于是 假称公子扶苏、项燕,以顺应百姓的愿望。 > >   袒露右臂,号称大楚。并设台盟誓,用将尉的头颅祭祀。陈胜自任将军,吴广做都尉。起义军攻占 大泽乡,接着收兵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命令符离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地区。之后攻打、、苦、柘、谯等地,都攻下了。一路上招兵买马,等到达陈县 时,已经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 >   攻打陈县,那里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谯门内和义军作战。抵挡不住起义军的攻势,守丞战死。于是进占陈县。几天后,下令召集三老、豪杰都来会商大计。三老豪杰们都说:“将军身披坚甲,手持锐器,讨伐无道,诛灭暴秦,恢复建立楚国政权,论功应该称王。” > >   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 >   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暴虐统治的人,都纷纷惩办各自地区的官吏,杀掉他们来响应陈胜。于是任命吴广为假王,督率各位将领向西攻打荥阳。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攻取赵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取九江郡。在这个时候,楚地义军聚集达几千人,多得数不清。 > >   葛婴到达东城,拥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经称王,就杀了襄强,回来报告。到了陈县,陈王就杀了葛婴。陈王命令魏人周市向北攻取魏地。吴广围攻荥阳。李由担任三川郡守,驻守荥阳。吴广没能攻下。 > >   陈王征召国内的豪杰商议对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 >    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经为项燕的军队占卜望日,侍奉过春申君,自称熟习军事,陈王授给他将军的印信,让他向西攻打秦朝。一路上招收兵马到达函谷关,已 经拥有兵车一千辆,步兵几十万人,到达戏亭,在那里驻扎下来。秦朝命令少府章邯赦免在郦山服役的刑徒及奴婢所生的儿子,全部调动起来去抗击楚国的大军,把 楚军打败了。周文战败,逃出函谷关,停留驻扎在曹阳两三个月。章邯追来又一次打败他们,周文又逃到渑池,在那里驻守了十多天。章邯发起进攻,大败楚军。周 文刎颈自杀,于是军队不能作战。 > >   武臣到达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大怒,逮捕了武臣等人的家属, 准备杀了他们。柱国蔡赐建议道:“秦朝还没有灭亡就诛杀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又产生了一个秦朝。不如顺水推舟,封立他们。”陈王于是派遣使者去向赵王祝 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扣押起来,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国君,催促赵军火速进攻函谷关。赵王的将相互相商议说:“大王在赵地称王,不符合楚国 本意。楚国灭了秦朝以后,一定会用军队进攻赵国。眼下的计策不如不向西进攻,而是派人向北攻取燕地以扩充自己的地盘。这样赵国在南边据有黄河天险,在北拥 有燕、代地区,楚国即使灭了秦朝,也不敢收拾赵国。如果楚国胜不了秦朝,一定会重视赵国。赵国趁着秦朝疲弊,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认为很对,因而不向西 进兵,而是派遣以前的上谷郡卒吏韩广率兵向北攻取燕地。 > >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对韩广说:“楚国已经有了国王,赵国也自立为王。燕国虽 小,但也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自立为燕王。”韩广说:“我的母亲在赵国,不可以。”燕人说:“赵国眼下正在西面忧患秦朝,在南面忧虑楚国,它的 力量无法阻止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尚且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怎么惟独敢加害将军的家属呢!”韩广认为有道理,于是自立为燕王。过了几个月,赵 国把燕王的母亲和家属送到燕国。

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

黄婆教织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朝的女纺织技术家。大概生活于宋末和元世祖、元成宗时期。原是松江府乌泥泾 (今上海华泾镇) 人。陶宗仪 《辍耕录》 卷二十四记载了她的事迹,全文译成白话如下:

福建、广东一带种植棉花,能纺成线后再织成布,当时人们称棉花为“吉贝”。松江府往东五十里有个叫乌泥泾的地方,此地土质坚硬而贫瘠,只凭种庄稼连饭都吃不饱。人们就想办法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资补生活,于是他们在福建、广东找到一些棉籽,开始种植棉花。当时乌泥泾没有 “踏车”、“椎弓” 这些加工棉花的工具,一般都用手在棉花里往外挤棉籽,用线弦和竹子做成弹花的弓,使棉花震动摔打;到制成成品,可就太艰难了。

元朝初年,有个叫黄道婆的老妇人,从海南来到这里,教给乌泥泾人制造“擀”、“弹”、“纺”、“织”等方面的工具。对于纱线交叉、布面提花,都有她的办法。她织成的被子、褥子、带子、毛巾的上面有花卉、凤凰、方形图案、文字图案等,色彩鲜明,就象画上去的一样。人们受她的教导,争着干这种工作。从此,乌泥泾人把纺品卖出去,家庭就渐渐富裕了。

没多久,黄道婆死了。乌泥泾人没有不感谢她的好处而为她流泪、为她送葬的。后来,又为她建立了祠庙,逢年过节,都要祭祀她。

解放后,1957年和1981年人民政府又曾两次修整她的坟墓。700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对中国棉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普通百姓。

相关参考

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

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

黄婆教织黄道婆,又称黄婆,元朝的女纺织技术家。大概生活于宋末和元世祖、元成宗时期。原是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四记载了她的事迹,全文译成白话如下:福建、广东一带种植棉花,

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

历史人物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本站网形容女子的绝色美貌,有“倾国倾城”一说,所谓“倾国”,不只是使全国的人为之倾倒,还可能是泱泱大国因之而倾覆。红颜倾国的典型,远有妲己、西施,近有杨贵妃、陈圆圆。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人才之陈登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

三国历史上最不该被埋没诋毁人才之陈登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

历史人物 蒋介石的十二门徒之陈诚——蒋介石最信任的学生

  导读: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就是。这句话足可见对的信任和倚重。陈诚崛起于黄埔后,30多年跟随蒋介石出生入死,无怨无悔,特别是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使其成为

历史人物 白话文的倡导者李辛白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李辛白别名:修隆出生日期:1875逝世日期:1951毕业院校: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李辛白基本信息原名修隆,字燮,号水破山人,安徽无为湖陇人,清末拔贡。师从邑人方澍。李辛白生平清光绪二十七

汉朝历史 不贪富贵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  秦汉之际,陈胜“苟赋有,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以及项羽“赋有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汉朝历史 不贪富贵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  秦汉之际,陈胜“苟赋有,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以及项羽“赋有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