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

Posted 棉花

篇首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朝 元代·黄婆教织

黄婆教织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朝的女纺织技术家。大概生活于宋末和元世祖、元成宗时期。原是松江府乌泥泾 (今上海华泾镇) 人。陶宗仪 《辍耕录》 卷二十四记载了她的事迹,全文译成白话如下:

福建、广东一带种植棉花,能纺成线后再织成布,当时人们称棉花为“吉贝”。松江府往东五十里有个叫乌泥泾的地方,此地土质坚硬而贫瘠,只凭种庄稼连饭都吃不饱。人们就想办法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资补生活,于是他们在福建、广东找到一些棉籽,开始种植棉花。当时乌泥泾没有 “踏车”、“椎弓” 这些加工棉花的工具,一般都用手在棉花里往外挤棉籽,用线弦和竹子做成弹花的弓,使棉花震动摔打;到制成成品,可就太艰难了。

元朝初年,有个叫黄道婆的老妇人,从海南来到这里,教给乌泥泾人制造“擀”、“弹”、“纺”、“织”等方面的工具。对于纱线交叉、布面提花,都有她的办法。她织成的被子、褥子、带子、毛巾的上面有花卉、凤凰、方形图案、文字图案等,色彩鲜明,就象画上去的一样。人们受她的教导,争着干这种工作。从此,乌泥泾人把纺品卖出去,家庭就渐渐富裕了。

没多久,黄道婆死了。乌泥泾人没有不感谢她的好处而为她流泪、为她送葬的。后来,又为她建立了祠庙,逢年过节,都要祭祀她。

解放后,1957年和1981年人民政府又曾两次修整她的坟墓。700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对中国棉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普通百姓。

相关参考

元朝 元代·歌咏西域

歌咏西域元代以前,我国亲历西域的诗人只有唐代的骆宾王和岑参。蒙古至元一代能躬践此土者也只有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和长春真人丘处机二人。他们的诗作中歌咏西域风光的篇目占了很大比重,这些诗在元代诗坛上别树一帜,

元朝历史 元代皇帝为什么都没有陵墓

元代皇帝为什么都没有陵墓?元朝皇帝陵墓之谜  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历史之谜。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

元朝历史 元代法规

元代(1279~1368)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成文法。自从铁木真(1162~1227)征服了乃蛮部,才开始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语,并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名曰:“大法令”,

元朝 元代·芦花道人

芦花道人贯云石(1286—1324),元代畏吾儿诗人。原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因以贯为姓氏。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贯云石辞官后,路过梁山泊,见一渔翁用芦花絮成被子,他觉得这种被子很清雅,便请求用

元朝 元代·回回火炮

回回火炮回回是元代对中亚和西亚信奉伊斯兰教诸国各族人的泛称。宋代《武经备要》记载有抛石机,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把火药包抛射出去,但它只能发射几斤、几十斤的火药包。回回火炮的原理与抛石机相同,不过威力更大,

元朝历史 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

元朝 元代·巧思绝人

巧思绝人“巧思绝人”,是《元史》对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的评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国际天文学会于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西经134°、北纬8°的位置上一座环形山定名为“郭守敬”。中国科学院紫

元朝 元代·大将伯颜

大将伯颜元代名叫伯颜的人很多,史书记载的就二十九人,这里说的是统兵攻宋的伯颜。至元十一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遣军南下,拜伯颜为中书左丞相,行省荆湖。伯颜陛辞时,世祖对他说:“当年宋太祖的大将曹彬

元朝 元代·开河变钞

开河变钞至正四年(1344),中原大雨20余日,黄河暴溢,在两个月内就有白茅堤和金堤两处决口。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许多沿河地区遭受水灾,元朝政府的漕运和盐场,受到严重影响。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

元朝 元代·合罕继位

合罕继位合罕就是可汗,但在元代文献中却是窝阔台之专称。1227年,成吉思汗率兵围攻西夏,驻军六盘山。当时天气酷热,生长在漠北草原上年已66岁的成吉思汗,因不适应这种气候而染上重病。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