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并战计军事思想

Posted

篇首语:不要以为努力只是自己的事,别忘了生命赐给你的春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并战计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并战计军事思想

并战计思想

并战计是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军备相当,在相持不下的战场形势下,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借助有利于自己的局势,扩大自己的胜算,才能步步为营,稳操胜券。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和反客为主六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释义:用计调动敌人,变更其阵容,抽走其主力,等待他自己呈现败象,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解读:从军事谋略来看,通过实施佯攻诱使敌人变换阵容,可伺机攻其薄弱之处。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释义: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解读: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硬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释义:宁可假装不知道,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解读: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便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释义: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援应,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恰似《易经·噬嗑卦》上所说的:因抢吃腊肉中毒,只怪自己贪婪。

解读:敌人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死地。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释义: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解读:弱小的部队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就显得充实强大了。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释义: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所说的“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解读:军事上要找准时机,把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中。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敌战计军事思想

敌战计思想敌战计指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时实施的计谋。在敌我实力均衡、双方对峙的情况下,要有意识地主动创造有利于己方的条件和时机,造成敌方的错觉,使敌方处于被动,受制于我。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攻战计军事思想

攻战计思想攻战计指处于进攻态势之时采取的计谋。在进攻时必须做到知彼知己,勇敢面对各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势,寻求敌方的弱点,果断出击。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败战计军事思想

败战计思想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反败为胜的计谋。在战局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不能坐以待毙,要寻求或创造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条件,把握有利的战机,保存自己的实力,挽救自己的命运,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败

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起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名著,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书共分六章,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三十六计》中包含什么军事思想?

《三十六计》的作者《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就是说败局已定,无可挽回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混战计军事思想

混战计思想混战计指处于敌我态势不明,诸军混战态势时采取的计谋。要求在局势混乱之时保持清醒的认识,寻找最可以取胜的途径,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打击敌人。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运用与价值

《三十六计》的影响与运用《三十六计》的影响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印行161万册。《三十六计》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

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最狠毒

著名的三十六计也可称为三十六策,说的是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这个词语源自于南北朝,但将这些计谋成书却在明清。这是古代非常有效的军事思想加上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来的。那么,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

历史秘闻 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最狠毒

著名的三十六计也可称为三十六策,说的是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这个词语源自于南北朝,但将这些计谋成书却在明清。这是古代非常有效的军事思想加上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来的。那么,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

军事万花筒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为“走为上”。“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走为上”,指在两军搏斗,处于劣势的一方不宜恋战,撤退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