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敌战计军事思想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徒劳无功,权当做磨练你的意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敌战计军事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敌战计军事思想
敌战计思想
敌战计指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时实施的计谋。在敌我实力均衡、双方对峙的情况下,要有意识地主动创造有利于己方的条件和时机,造成敌方的错觉,使敌方处于被动,受制于我。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和顺手牵羊六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释义: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由虚变实,掩护真相。
解读:通过制造各种假象,造成看似真实的虚幻场景,巧妙地迷惑敌人。
第八计 暗度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释义: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主动偷袭。
解读: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实现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释义: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其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的变动做好准备,根据敌人的变动采取行动。
解读: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一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释义: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解读: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略,一方面用假象迷惑敌人,让对方以为我方俯首以对,无攻略之心;另一方面积极备战,伺机而动。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释义: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解读: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做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释义: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解读: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成为我方小的得利。
相关参考
并战计思想并战计是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军备相当,在相持不下的战场形势下,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借助有利于自己的局势,扩大自己的胜算,才能步步为营,稳操胜券。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
攻战计思想攻战计指处于进攻态势之时采取的计谋。在进攻时必须做到知彼知己,勇敢面对各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势,寻求敌方的弱点,果断出击。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败战计思想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反败为胜的计谋。在战局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不能坐以待毙,要寻求或创造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条件,把握有利的战机,保存自己的实力,挽救自己的命运,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败
《三十六计》起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名著,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书共分六章,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的作者是谁?《三十六计》中包含什么军事思想?
《三十六计》的作者《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就是说败局已定,无可挽回
混战计思想混战计指处于敌我态势不明,诸军混战态势时采取的计谋。要求在局势混乱之时保持清醒的认识,寻找最可以取胜的途径,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打击敌人。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
《三十六计》的影响与运用《三十六计》的影响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印行161万册。《三十六计》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
著名的三十六计也可称为三十六策,说的是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这个词语源自于南北朝,但将这些计谋成书却在明清。这是古代非常有效的军事思想加上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来的。那么,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
著名的三十六计也可称为三十六策,说的是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这个词语源自于南北朝,但将这些计谋成书却在明清。这是古代非常有效的军事思想加上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来的。那么,这三十六计中,哪个计策是最厉害
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为“走为上”。“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走为上”,指在两军搏斗,处于劣势的一方不宜恋战,撤退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