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刘邦计擒韩信——请君入瓮,捉拿韩信

Posted 刘邦

篇首语:粉丝对我来说都是浮云,所以我很喜欢多云的天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刘邦计擒韩信——请君入瓮,捉拿韩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刘邦计擒韩信——请君入瓮,捉拿韩信

刘邦计擒韩信——请君入瓮,捉拿韩信

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曾问大臣们:“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呢?”大家议论纷纷,均不得要领。刘邦自己揭晓了谜底:“我能够平定天下,要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安抚百姓,供给前方粮草,我比不上萧何;率领百万大军,只要打仗就一定打胜仗,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重用他们,才能够赢得天下。”

建国伊始,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作出了这么高的评价。仅仅六年后,有人上书刘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却也相信了。

当时,韩信的封地在楚,都城为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早在刚打败项羽时,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收回了韩信的兵权,害怕他以后会造反,又将他封到离京城较远的下邳。韩信倒也没有意见,回到封地后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刘邦一直将他看做未爆发的火药桶,一直在想办法除掉他。

项羽死后,大将钟离昧流落江湖,后来投奔韩信。钟离昧是韩信的同乡,还曾救过韩信的性命,对他有恩。恩人落难,前来投奔,岂有不收留的道理?然而,刘邦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很不舒服。钟离昧毕竟曾经是敌人的大将,如今虽然暂时落难,万一日后东山再起,还是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

几方面因素凑在一起,刘邦觉得必须除掉韩信,否则江山难保。他问手下的将领该怎么办。将领们纷纷说:“马上发兵征讨他,抓住那小子后就地活埋。”刘邦沉默不语。

但总沉默也不是办法,万一韩信真的谋反就糟了。刘邦问陈平,陈平想了想,问:“将领们怎么说?”

刘邦老老实实地答道:“将领们要立刻发兵攻打韩信,抓住后活埋。”

陈平笑笑,问:“别人上书说韩信要造反,有证据吗?”

刘邦答道:“没有。”

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他谋反吗?”

刘邦答道:“不知道。”

陈平再问:“您手下的精兵良将比楚国的强吗?”

刘邦说:“比不上。”

陈平接着问:“您带兵打仗比韩信强吗?”

刘邦说:“也比不上。”

陈平无奈地说:“现在兵士不如楚国的精锐,指挥打仗也比不上韩信,还非要去攻打人家,肯定打不过,我为您担心啊!”

刘邦有点慌张,问:“那怎么办?”

陈平思考片刻,想出一条计策,说道:“古时候天子四处巡视狩猎,在途中要会见诸侯。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泽,风景优美。您假装去云梦泽巡游,在陈地会见诸侯王。陈地是楚国西边的边界,韩信听说您出游,一定会迎到郊外拜见您。到时候您命令士兵将他拿下,只需要一个武士就够了。”

刘邦听完之后,觉得这条计策不错,于是派遣使者通知诸侯王们在陈地会合,以迎接自己。简单准备之后,刘邦就带着随从上路了。

韩信接到通知后,内心忐忑不安。他在刘邦帐下指挥战争多年,深知刘邦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如今刘邦要巡游云梦泽,要求诸侯王在陈地集合。作为楚王,韩信必须要去迎接。他担心其中有诈,去了陈地会被抓起来,又唯恐自己不去陈地的话,会引起刘邦的怀疑。思来想去,韩信想不出好办法,愁眉苦脸,仰天长叹。

手下人得知此事后,对韩信说:“皇上厌恶的,是您收留了钟离昧。如果您杀了钟离昧,带着他的首级去拜见,皇上一定很高兴,不需要过度担心。”

韩信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钟离昧与自己情谊深厚,又不忍下手。于是,他请来钟离昧,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却又没有明说要杀掉他。

钟离昧看韩信脸色不对,之前也听到一点风声,见韩信没有明示,便试探着说道:“汉天子之所以没有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如果您抓住我去向汉天子献媚,那我今天死,明天就是你们的死期!”

钟离昧一边说,一边观察韩信的脸色,见韩信神色没有改变,知道这番话没有触动他,于是起身大骂道:“你这个小人!”然后拔剑自刎。

◆汉殿论功图·明·刘俊

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刘邦端坐于巨大屏风前,大臣们进谏、听朝,井然有序。

韩信见钟离昧倒地身亡,落了几滴眼泪,命人割下他的首级,带上随从前往陈地拜见刘邦。刘邦事先埋伏好武士,看见韩信来了,假意抚慰了几句,便发出号令,武士跳出来抓住了韩信,捆起来绑到刘邦后面的车子上。

韩信长叹一声,说:“人们都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平定,我的死期也到了!”

刘邦回头看着他说:“别喊了。别人告你谋反,我才抓你的。”韩信不再说话,任凭武士将自己绑在后车。刘邦在陈地会见了诸侯,带着韩信回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贬黜他为淮阴侯。

谋略智慧

面对陈平的连续提问,刘邦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无论是士兵的精锐程度还是将领们领兵打仗的本事,都远远比不上韩信。如果贸然发兵攻打,不仅占不到任何便宜,可能还会吃亏。不能力夺,可以智取。陈平这条请君入瓮的计策可谓对症下药。他明知韩信没有谋反,利用韩信极力想洗白自己的心理,设下圈套,等韩信来钻。果然,韩信乖乖上钩。

相关参考

兵法谋略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项羽称霸之后,封了18个诸侯,其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刘邦。所以,他把刘邦封到比较偏僻的南郑(陕西南郑县)去,刘邦很不甘心。到了南郑,他养精蓄锐,加紧训练部队,准备将来跟霸王夺天下

兵法谋略 韩信灭齐之战

韩信灭齐之战公元前204年7月,刘邦被项羽赶出成皋,逃到武修,刘邦认识到必须开辟新的战场,分散楚军的力量,才能击破它。在那时,分散楚军的最好办法,就是对楚国的后方齐国发动进攻,吸引楚军抽一部分兵力去救

政治谋略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秦朝末年,淮阴①地区有个叫韩信的人,名不见经传,家境贫寒又没有谋生的本领,常常跟着别人混饭吃,人们都很厌恶他。有一次,韩信好几天没有饭吃,饿得头晕眼花,便到河边钓鱼。无奈,钓了半天

因他和韩信等人这方面不同 刘邦为何没有杀张良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

因他和韩信等人这方面不同 刘邦为何没有杀张良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以无人可比的谋略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然而,刘邦在除掉韩信、英布、彭越、卢绾等开国元勋之后,为何没有除掉谋略超群的张良呢?其实,除了张良曾经在刘邦危难之际救过刘邦的性命和大汉王朝

政治谋略 萧何月下追韩信——求才若渴,苦追人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求才若渴,苦追人才项羽攻占了咸阳后,由于秦王素日横征暴敛,项羽的五十多万兵士见了豪华的阿房宫,不由分说就放起火来。大火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了一堆灰烬。另外,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

刘邦下令处死韩信的谋士,此人只说4个字,刘邦立马赦免了他

蒯通,秦朝范阳人士,虽然他的名气不大,却差点改变了历史走向。蒯通谋略过人,且口才相当了得,曾经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让武信君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三十座城池。韩信投奔刘邦之后,被拜为大将军,蒯通来到韩信的军

项羽一死刘邦为何马上杀韩信

韩信出身贫寒,由于家里太穷,做官不够条件,经商没有本钱,连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当众受胯下之辱,更是辛酸不堪回首。韩信是在军事领域堪称大师,在政治领域却是个小学生。韩信打下了齐国,声威更大,更加举足轻重

历史人物 韩信曾经向他求教,此人谋略可比张良,他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

在秦末到大汉初立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里,涌现出很多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刘邦项羽,汉初三杰等等。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都少不了一些惊才绝艳擅长谋略的谋士的身影,三国是这样,秦末楚汉争霸时期也是这样。说

历史人物 韩信曾经向他求教,此人谋略可比张良,他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

在秦末到大汉初立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里,涌现出很多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刘邦项羽,汉初三杰等等。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都少不了一些惊才绝艳擅长谋略的谋士的身影,三国是这样,秦末楚汉争霸时期也是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