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大家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的人物结局
Posted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训诂大家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的人物结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训诂大家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的人物结局
训诂学是中国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其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古书词义,今日我们所学的诸如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范畴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先人研究考校而来的。所以训诂学,实际上从有了语言文学并且渐成系统之后就存在。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的存在废话藏非常必要,虽然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在很早的时候这个学科就已经存在了。本文介绍的段玉裁便是一位训诂学家,活跃时间在清朝,兼职经学家。
段玉裁生于公元1735年,去世于公元1815年,江苏金坛人氏,字若膺,号懋堂,晚年自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他是清朝著名的训诂学家,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外公。
雍正十三年,段玉裁出生在江苏省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的一个读书世家,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段家虽然家庭贫困,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但是自从他祖父段百三从河南避战难到金坛之后,一直都在此地任塾师。段氏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所以在金坛算的上是一个书香世家。段玉裁的父亲虽然只是私塾老师,家境清苦,但是却拥有教授孩子读书的条件。基于这种原因,段玉裁实际上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段玉裁十三岁补诸生,随后在扬州安定书院读书。二十五岁,也就是乾隆二十四年的时候中举,进入国子监任教习。此后段玉裁也参加了多次的会试考试,但是都未曾进士及第。科举无望,段玉裁经人介绍在京都当起了教职老师。
乾隆三十五年,段玉裁被授贵州玉屏县知县,随后转调四川省,先后任富顺、南溪、巫山知县知事。早在京都任教期间,段玉裁就通过读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开始进行音韵之学的研究。并且拜师戴震,与钱大昕、姚鼐等学者相交。如今任职期间,仍然不忘学问,无论转调何地,均将《六书音韵表》带在身边。处理完公文,哪怕是深更半夜也要秉烛研读。
就这样鼓了十年,段玉裁四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父母老迈多病而自己也患疾,他最终辞官归故里。辞官之后他居住在苏州枫桥,潜心做学问。
乾隆五十五年,段玉裁第二次进入京都,这次进京他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相识。王氏父子是历史上有名的训诂学大师,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日都颇有声名。同样潜心训诂学,三人结实,自然是十分贴合。相交期间,三人经常在一起商讨音韵、训诂,段玉裁在这段期间收获不小。
乾隆五十八年,段玉裁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生活虽然十分清贫简单,但是他仍然不忘“不耕砚田无乐,不撑铁骨莫支”的祖训,沉浸在学问研究之中。就小编个人而言,像段玉裁这种才是真正的学者。如今电视上许多专家学者,没事儿就上上这个节目,跑跑这个节目,心思都花在这方面,哪里算的上是真正专心研究之人。
乾隆五十九年,段玉裁意外跌坏右腿,从此带上了残疾。到那时他仍然潜心注释《说文》,不曾有一刻懈怠。等到《说文注》著成之后,段玉裁的健康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他常年身体不适,特别是在春天“疮烂疥烦,两眼昏花,心脉甚虚,稍用心则夜间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
生活清贫又受疾病折磨,段玉裁却并无遗憾,甚至可以说已经了却心事。他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和友人说,如今《说文注》已经完成,他就像织好了蚕茧的春蚕,只待一死而已,死而无憾。
嘉庆二十年,他花费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将《说文解字注》刻成付印。这一目标的完成,抽空了段玉裁的全部心神,没几个月就因病去世。年终之时已经八十一岁,算的上是寿终正寝了!
相关参考
段玉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一生清贫度日,潜心著学,为后人留下《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经韵楼集》等著作,对中国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校勘学具有深刻影响。 段玉裁生在江苏一个非常普通的耕读之家,
段玉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一生清贫度日,潜心著学,为后人留下《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经韵楼集》等著作,对中国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校勘学具有深刻影响。 段玉裁生在江苏一个非常普通的耕读之家,
段玉裁简介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龚自珍,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
段玉裁 段玉裁(汉语拼音:DuanYucai;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乡试,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清代诗人龚自珍是个典型的官宦子弟,祖父做过京官,父亲当过江苏按察使。那个时代的女子,一般是没有资格入学的,龚自珍的母亲段驯却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诗,著有《绿华吟谢诗草》。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是训诂学家、经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瑟人,号定盦,晚号羽岑山民,清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随外祖父、文字学家段玉裁学习《说文》等古籍,有扎实深厚的汉学基础。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
试举“二十一经”之说清代段玉裁主张“十三经”以外,应增《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八书。段氏之意,以为此皆《周礼·保氏》书数之遗意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段玉林在洪湖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是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创始人之一,是湘鄂西人民爱戴的卓越领导人。段玉林,又名书甲,一九○○年生于湖北省石首县北二区叶家垸(港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