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故事 如何评价段玉裁

Posted 强盗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故事 如何评价段玉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故事 如何评价段玉裁

  段玉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一生清贫度日,潜心著学,为后人留下《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经韵楼集》等著作,对中国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校勘学具有深刻影响。

  段玉裁生在江苏一个非常普通的耕读之家,因为家中世代读书,父亲为塾师,所以段玉裁自幼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虽然家庭清贫,但是段家自古就有“不耕砚田无乐,不撑铁骨莫支”的祖训。所以段玉裁的个人品质是很让人赞赏的,历史上就流传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深入认识到这个训诂学家。

  科举失利,流落北京期间,段玉裁曾经拜著名的经学大师戴震为师,跟随戴震学习。段玉裁本身就出身贫寒,科举失利之后,虽然经人介绍在京都任教,但是生活依然贫困潦倒,甚至有时会出现衣食难继,无米为炊的情况。段玉裁生活艰难,却从不忘学习,甚至将全副精力放入其中,使其恩师戴震十分感动。

  戴震感动之余,也想为自己这个努力的弟子做些什么,于是便将自己半年的酬金借给段玉裁维持生计。段玉裁感念恩师的雪中送炭,时刻铭记恩师恩情。这份感恩一直到他八十多岁的时候,只要提到戴震的名字,仍然立即恭敬的垂手而立。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也还会拿出戴震的手札重新诵读。

  从乾隆三十五年开始,段玉裁开始入仕为官,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到底是地方父母官。政治和官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十分黑暗的。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自古有存。清朝乾隆年间,虽然是一片盛世呼声,但是贪污的官员也绝对不少。段玉裁在为官期间,却一直秉承着清廉为官,公正为民的原则,始终不曾触及底线。

  在四川富顺任知事期间,在沱江有一位土豪富绅姓赵,人称赵财主。有一天他派人给段玉裁送了两个箱子,这个箱子自然不是一般的箱子。一个箱子中装有五百两白银,另一个箱子则装了三十丈上好的绸缎。这是明晃晃的贿赂,目的是希望段玉裁为其五百亩的耕地和八百亩的山林减免赋税。赵财主原本以为此事非常简单,毕竟他送的钱财不少,很少有人不动心的。可惜的是他遇见的是段玉裁,段玉裁当即拒绝,不留余地。此事流传开来,此后段玉裁“铁骨支贫”的名声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民间曾经流产有一句话,叫做“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官场的黑暗。许多地方官员在上任之时,清贫如洗,但是等到十年辞官,却常常家财万贯,经常要用十几架牛车马车来拉运。

  段玉裁在乾隆盛世为官,等到他辞官之时,带走了七十二个沉甸甸的箱子。许多人看在眼里,馋在心里。要是一般人也就眼馋看看,但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的强盗则不仅仅是看着了。

  在段玉裁归乡途中,十几个强盗趁着夜黑风高,将段玉裁的箱子全部拉走,洗劫一空。这没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等到第二天这伙强盗又将箱子原封不动的给送回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强盗抢了箱子兴冲冲的回到寨中,打开箱子一看,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全是一箱箱沉甸甸的书。这些强盗都被段玉裁的两袖清风感动了,于是这才有了原物奉还之事。

  这件事情虽然只是流传民间,并不能确定是否真有其事,但是段玉裁一生清贫却是真实的事情。他年老居住在江苏,生活清贫,一心都扑在了撰写《说文解字注》中,最后在疾病贫苦中去世。

  通过这些故事,段玉裁这个人在大家的眼里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真实具体的形象。不仅民间对段玉裁评价很高,很多和他处在同一时期的学者都表达了对段玉裁的尊重和敬佩。

  训诂二王的王念孙高度赞扬段玉裁,说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  

相关参考

训诂大家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的人物结局

  训诂学是中国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其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古书词义,今日我们所学的诸如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范畴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先人研究考校而来的。所以训诂学,实际上从有了语言文学并且渐成系统之后就存在

清代经学家段玉裁简介资料 段玉裁的著作

段玉裁简介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龚自珍,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

历史人物 训诂大家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的人物结局

  训诂学是中国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其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古书词义,今日我们所学的诸如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范畴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先人研究考校而来的。所以训诂学,实际上从有了语言文学并且渐成系统之后就存在

段玉裁

段玉裁  段玉裁(汉语拼音:DuanYucai;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乡试,

历史人物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老师是谁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老师是谁?他为什么考不上科举?

  戴震生于公元1724年,去世于公元1777年,字东原、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汉族人,是清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训诂学家王念孙和段玉裁的老师。  戴震在当时负有盛

龚自珍为什么会不得志

清代诗人龚自珍是个典型的官宦子弟,祖父做过京官,父亲当过江苏按察使。那个时代的女子,一般是没有资格入学的,龚自珍的母亲段驯却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诗,著有《绿华吟谢诗草》。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是训诂学家、经

历史百科 试举“二十一经”之说

试举“二十一经”之说清代段玉裁主张“十三经”以外,应增《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八书。段氏之意,以为此皆《周礼·保氏》书数之遗意

人物志 龚自珍的人物生平简介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瑟人,号定盦,晚号羽岑山民,清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随外祖父、文字学家段玉裁学习《说文》等古籍,有扎实深厚的汉学基础。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

中共人物传 段玉林人物传,段玉林生平事迹,段玉林评价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段玉林在洪湖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是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创始人之一,是湘鄂西人民爱戴的卓越领导人。段玉林,又名书甲,一九○○年生于湖北省石首县北二区叶家垸(港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