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简介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源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魏源简介

2、启蒙思想家魏源与洋务运动有什么紧密联系?

魏源简介

1857年3月26日,中国清代思想家、地理学家魏源逝世。

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州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1853)完成了《元史新编》。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 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晚年,潜心学佛,法名承贯,辑有《净土四经》。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 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人物简介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 邵阳隆回金潭人。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 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 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 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 要方法。他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 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针对当时封建顽固派把西方 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概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无知,他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必须认真加以学习,而不能盲目自大,自甘落后,为此,他提出一套具 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

个人著作

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05年,作品结集为20卷《魏源全集》。

启蒙思想家魏源与洋务运动有什么紧密联系?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

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金谭。魏源从7岁就开始学习,从师刘之纲、魏辅邦。小时候的魏源学习十分刻苦,常常学习到深夜。9岁时应童子试,魏源的聪明让考官大为惊叹。1810年,魏源中举秀才。1822年,魏源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开始了从政之路。

在从政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内心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他感到了国家的危亡。于是在次年,魏源入两江总督府衙,直接参与抗英战争。但是在看到清政府无能之后,无奈辞官而归,立志着书。

公元1844年,魏源再次参加会试,中进士,又一次进入仕途,希望凭借一己之力为挽救国家命运作出贡献。

多次起伏的官场生涯,让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深深的担忧。因此,他开始研究西方列强的情况。魏源根据林则徐所写的《四洲志》,再加上历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史书文献以及当时西方的地图资料,编写成立一部囊括世界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信息的《海国图志》,这是魏源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观点成为了后来洋务运动的主要理论。

读完魏源的简介,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中国近代的伟大人物。

魏源洋务运动

魏源与洋务运动的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魏源的改革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个理论突破了中国历代以来传统陈旧的思想,打破了“祖宗制度不可变”封建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个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被后来的洋务派所吸收和借鉴,最终形成了洋务思想。

洋务运动在实践上体现了魏源的思想。魏源提出,中国应该扶持建造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应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要将西方的枪炮船舰学习借鉴过来,成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用这些东西,维护自身的独立和主权。十几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实践了魏源所提出的政治观点。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先后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枪炮房、山东机械局、福州船政局等21个军火制造局,还聘请西方的洋人作为设计师,制造各类的枪炮舰船。不仅如此,他们还购买了大量的外国舰船,组建了庞大的清朝海军。在经济方面,魏源倡导发展近代的民用工业,建议将机器引入军需用品和民用品中。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办了航运、煤炭、纺织、电讯等40家近代企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魏源思想与洋务运动的思想,有着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就是仅仅只看到了经济不如西方列强,并没有看到中国落后的本质是政治,向西方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为这种局限性,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魏源与洋务运动承上启下的关系,使得中国开始向着近代化迈进。

魏源与晚清学风

魏源与晚清学风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经世致用”是晚清学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魏源是提出和主张“经世致用”,因此魏源是晚清学风的倡导者和弘扬者。

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的学术思潮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乾嘉汉学思想的落后性越来越突出,西方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有所显现。在这种思想混乱的情况下,魏源等晚清一部分学者开启了“经世致用”思想宣传,这就是晚清思想。

魏源根据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理论,然后又将他们的思想跟现如今的现实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世致用”的晚清思想学风。

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注重实用的治学原则。他认为,经世之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术与政治相结合,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和解决方案。他认为乾嘉学风以及严重脱离了现实,因此要废除。

经世致用的第二点就是提出一些“五十”“革新”的强国措施。根据这一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不少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方案。例如漕运改革政策、盐政改革政策、治水政策,这些政策后来实践证明都是可行的。

经世致用的第三点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外政策。由于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了列强的欺负。魏源就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方的技术制约西方。

魏源与晚清学风,是晚清没落时期曾一闪而过的光芒。

相关参考

启蒙思想家魏源与洋务运动有什么紧密联系?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

启蒙思想家魏源与洋务运动有什么紧密联系?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

知名人物 魏源对中国做了什么贡献?介绍魏源的事迹

一八四二年秋天,阴霾的乌云笼罩着古城扬州。一座古木森森的庭院中,在悬挂着“古微堂”匾额的书房里,主人正端坐在书桌旁,默默地对着一份《邸报》沉思。因为在这份《邸报》上刊载着皇帝的“圣旨”:命台湾的官吏向

魏源

  魏源(1794~1857),中国晚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隆回人。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贯。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  与龚自珍同时代,还有一位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年少成名,并且以广阔的胸怀接受了西方的先进事物,看到了老大的中华帝国的“软肋”,他留给后人一部《海国图志》,那是一份

历史上真实的魏源故事与评价

>  魏源(1794-1857年),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进士。官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就两江总

1843年魏源的一本书,让左宗棠奋斗一生

上接:晚清自造先驱56岁林则徐47岁魏源与29岁粉丝左宗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左宗棠就知道林则徐、魏源。(1)永远的神游偶像那时的左宗棠的身份虽然是一名教书先生加农民,但已经被前两江总督、林魏的老领导陶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魏源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魏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1822年中举人,1844年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鸦片战争前,受江

中国历史 为什么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曾任内阁中书,晚年弃官学佛,整理著述,隐居杭州。魏源生活在动乱的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深感外敌

历史人物 林则徐、魏源怎么看待外国的

1839年9月5日,英国因走私鸦片的冲突正式向清朝宣战,爆发鸦片战争。自鸦片战争失利以后,西方列强的势力逐渐进逼,但当时清朝内部却罕有人清醒认知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开端,往往视为边境夷狄的小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