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Posted 工业

篇首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曾任内阁中书,晚年弃官学佛,整理著述,隐居杭州。

魏源生活在动乱的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深感外敌入侵、国势孱弱,遂于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投入浙东的抗英斗争。林则徐被朝廷革职后,魏源辞幕发愤著书,次年写成《圣武记》。书中记述了清朝自开国至道光之前的重要军事活动,颂扬盛世武功,探索王朝历史盛衰的规律,筹谋海防之策和国家强兵之道,意在激励当朝统治者发愤图强,振兴武备。后来,林则徐禁烟失败,在发配伊犁之前,特意将他自己主持编译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四洲志》书稿托人带给魏源。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广泛搜集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来他对该书作了修订,将初版时的五十卷本扩充至百卷本。《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之道,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如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书中甚至谈到具体的战术方案,如主张避敌所长,攻敌所短;不与敌在海上交锋,而在内河严密布防,诱敌深入,然后堵截歼灭。全书集中体现了魏源希望国家变革图强的进步思想,提出善于向西方学习,最终必能制服强敌,不善于学习,只会受人欺凌。

魏源不仅主张兴办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还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和销售轮船器械,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凤锯、水锯、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等,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民用的,都应该鼓励兴造,使国家的工业尽快发展起来。此外,他建议设立翻译馆,专门负责翻译外文书籍;建议在福建、广东两省举行武试,增设水师一科,如果发现能够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才,就应破格赐予科举出身,以此鼓励科学发明。

魏源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才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如果能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多年之后,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从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此外,魏源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十分推崇,例如,他认为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的桃花源;又称赞美国“以部落代君长”的政治制度非常理想,可以长久地推行。魏源的这些理念和要求改革的思想,对当时闭关自守、以天朝自诩的大清帝国,无异于一股惊世骇俗的冲击波,魏源由此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知识、经历的局限,魏源对西方也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他认为外国传教士会残忍地把华人的眼睛挖出来,配上铅粉来炼制白银,这就无疑是荒诞之说了。   (董佳贝 撰)

相关参考

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 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对英军陆战能力的判断也是典型的误判。1840年7月,林则徐在《英人鸱张安民告示》中,将英军视为不同于人类的“异类”,“一跌不能复起”的英军像没有膝盖的木偶。“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介绍西方力学第一人

我们以前学历史,清末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是其实早在明末,这样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民间出现了。>16-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为步入近代最好准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富贵不忘糟糠之妻,为后人称颂

提起林则徐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虎门销烟,天下皆知。林则徐更是因为此事成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福建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世人对他的功绩了解不多,只知道他

开眼看世界,中国木工及木工工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一把锯、一支尺、一条线、一块木,就能自称为木匠,就可以凭借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艺,打造精美的木制品,家具摆件、雕梁画栋、亭台楼宇,皆出匠心。木工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概念很广的工种,也是

开眼看世界,中国木工及木工工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一把锯、一支尺、一条线、一块木,就能自称为木匠,就可以凭借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艺,打造精美的木制品,家具摆件、雕梁画栋、亭台楼宇,皆出匠心。木工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概念很广的工种,也是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谁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

人物志 从《瀛寰志略》看徐继畬的西洋观

徐继畬是与魏源、林则徐同时代的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思想先驱之一,他所著的《瀛寰志略》是一部详细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追求新知、力图自强的重要启蒙读本之一,对促进当时的国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  与龚自珍同时代,还有一位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年少成名,并且以广阔的胸怀接受了西方的先进事物,看到了老大的中华帝国的“软肋”,他留给后人一部《海国图志》,那是一份

此人被称为 ”汉奸”,死前在照片背面留下预言,所说的却都应验了

​晚晴中国在鸦片战争隆隆炮声的震撼下,将「”开眼看世界”的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坚持奉行所谓的「”天朝体制”,这种浓厚的尊卑等级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此人被称为 ”汉奸”,死前在照片背面留下预言,所说的却都应验了

​晚晴中国在鸦片战争隆隆炮声的震撼下,将「”开眼看世界”的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坚持奉行所谓的「”天朝体制”,这种浓厚的尊卑等级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与外部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