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 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Posted 林则徐
篇首语: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 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 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对英军陆战能力的判断也是典型的误判。1840年7月,林则徐在《英人鸱张安民告示》中,将英军视为不同于人类的“异类”,“一跌不能复起”的英军像没有膝盖的木偶。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是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范文澜的看法,此观点一经问世,更被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被后人沿用。其实,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期,对于林则徐的评价还是多元的,但发展到后来,便只剩下褒扬、赞美与歌颂。
应当指出,就焚烧鸦片、抵抗英军而言,林则徐当然是民族英雄。唯将其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则不无可议。当然,林则徐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无论出于夷夏大防,还是出于了解对手,他的确做过一些了解外部世界的工作,比如“刺探夷事,翻译夷书”,于是就有了辑录与翻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事迹,就此而言,不能说林则徐没有“开眼看世界”,只能说他的视野极其有限——即使他看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但在应对上,仍然停留在封闭的园囿里。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民国时期的史学界对林则徐是如何评价的。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其失败之主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以为英国毫不足畏,欲以武力恫吓解决,乃不辨明有罪无罪,一律围困之于商馆,使其饿而缴鸦片。”(《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则指出:“林文忠公则徐之为鸦片战争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中外所公认的。但是就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总以为他太自大,太强横,他对外的态度完全是传统的东方式的,不若和他同时同在此幕剧中占同样重要地位的满洲人琦善、耆英等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与知识。”(《近代中国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即使是范文澜,在赞颂林则徐的同时,也还保持了当时历史学界的部分共识:“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茫然无知。他起初和一般士人一样
抱着‘天朝声威’可以‘慑服夷人’,‘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一类自高自大不识时务的旧见解。”只不过,这些话在现实政治对林则徐的选择性利用方面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来自外界的评价,当然是考察历史人物的重要维度,然而,从历史人物自身的言行来考察该历史人物本身,同样不失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关参考
提起林则徐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虎门销烟,天下皆知。林则徐更是因为此事成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福建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世人对他的功绩了解不多,只知道他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曾任内阁中书,晚年弃官学佛,整理著述,隐居杭州。魏源生活在动乱的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深感外敌
我们以前学历史,清末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是其实早在明末,这样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民间出现了。>16-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为步入近代最好准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
历史人物 林则徐为了阻止西方鸦片进入中国竟想出这个方法,晚年在自责中病逝
提到林则徐,你们会想到什么?虎门销烟?禁烟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些用来描述的他的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林则徐自己却对这些词毫不认同,甚至自己是民族的罪人,究竟是为什么?>>1839年6月3日,虎
·1881年建造的“龙号”机车清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为了开平矿务局运煤的需要,同时从军事上考虑,认为“非铁路不能收使臂使指之效”,于是聘请英人金达为技师,于光绪七年(1881),修建了一条从唐
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
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
1840年5月26日,林则徐奏驳封关禁海议。点击查看:林则徐1840年1月初奉旨断绝中英贸易以后,1月15日,大理寺卿曾望颜奏:英人反覆,请封关禁海,设法剿办,以清弊源。道光帝要林则徐等“悉心妥议具奏
1840年11月,清道光皇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替代林则徐办理中英交涉。英国代表义律向琦善提出,“给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人竖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门竖旗自治无异。”因为道光再三强调:其他可以让步,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