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 与龚自珍同时代,还有一位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年少成名,并且以广阔的胸怀接受了西方的先进事物,看到了老大的中华帝国的“软肋”,他留给后人一部《海国图志》,那是一份丰厚的精神财产。> >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湖南邵阳人,我国著名学者和近代启蒙思想家。五十九年(1794)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10 岁时家乡遭灾,家庭从此没落。由于家境贫寒,魏源读不起书,只好到私塾里借书,在母亲的织布机旁苦读了《四书》、《五经》。由于他刻苦勤奋,15岁便考中 秀才,29岁时考中举人,51岁考中进士。青年时代他随父入京,还得到过刘逢禄、龚自珍等大家的指教。他热心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喜欢议论时政,成为鸦片战 争时期著名的思想界先驱。> > 有一则故事指出了魏源年少时的才华。某日,在一场“童子试”中,考官为试探一下弟子的才学功底,开考时,拿 着一个茶杯给大家看,原来上面画着一幅“太极图”。考官这才慢吞吞地出了考试的题目:对对子。考官所出上联是“杯中含太极”。有个少年灵机一动,对答道 “腹内孕乾坤”,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 而这个“天才少年”,正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少年时代,魏源便已聪颖惊人。在那次 “童子试”中,当时魏源刚好怀中藏着两个麦饼;那是魏源的母亲怕他饿肚子,在他临行之前塞给他的。魏源看看考官的上联,又摸摸麦饼,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下 联“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对其刮目相看。> > 魏源中举人后,曾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纂《皇朝经世文编》。鸦片战争期间,即十 一年,魏源参加了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亲身参与抵抗英国侵略活动。他曾痛斥琦善的投降之举,并参与浙东的抗英战役。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魏源因悲愤时 政,故作《圣武记》。中进士后,他担任过扬州兴化知县、高邮知州。1853年太平军攻至扬州时,魏源参加了抵抗和镇压活动,最后却以迟误驿报免职。晚年居 兴化寺潜心佛典。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本义》、《诗古微》等。他的名言“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主张“及之而有 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原因,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到今天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传说,魏源一家还是性格刚 正、乐善好施的义士。至今,在南京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1819年,魏源湖南老家的金潭故宅毁于火灾;1820年,他将母亲迁居至父亲的住所——南京乌 龙潭附近,即今天的龙蟠里20号和22号。不久后,学识渊博的魏源,用《诗经》中的词句,给这幢住所起名“小卷阿”。在魏源逝世7年之后,即1864年的 一个平常仲夏,一位神秘女子扣开了“小卷阿”的门扉。据《金陵劫后纪闻》记录:当年正逢天京陷落。而这位衣着凌乱的女子在进入小卷阿院门时,其慌而不乱的 谈吐举止,让魏源的儿子魏耆夫妇感觉到她不同于平常女子,遂冒险收留了她,并让她照看家中佛堂事务。魏夫人还常与其论诗谈道,关系极为融洽。终于,被魏家 深情厚意打动的女子,敞开了自己心怀:她原是广西象州人,叫熊诵芬,是的元妃,负责掌管玉玺,统领宫中事务。她与父亲熊炳松、兄长熊诵礼参加太平 军,之后父亲死于韦昌辉的内讧,兄长在镇江战死。于是,应元妃的请求,魏家人辟了小卷阿的一半(即如今龙蟠里二十二号)给她做了庵堂:“普渡庵”,又名 “皇姑庵”。从此该女子取法名“兴义”,长期在此诵经念佛,直到1928年以83岁高龄去世。> > 传说是否是真实,我们无从知道,只能有 待于详细的考证。然而单就影响历史进展而言,魏源的成就,还在于他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所编写的那部著名于世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先后征引了历代史 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还有各种奏折10多件,以及魏源本人的一些亲身经历。《海国图志》全书分6个部分,每一部分侧重各有不同。如《世界 地图及各国分地图》篇,向人们提供了近百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世界各国史地》篇中,魏源通过征引《地球图说》、《外国史略》和《瀛环志略》等书中的材 料,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涉及到美国的联邦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可以说,《海国图志》涵盖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 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 1840年九月的一天,占领定海的英军,为了筹划进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派出人员刺探军情。一名叫做安 突德的炮兵军官,偷偷地到定海附近测绘地图,被当地的百姓抓获,送交给宁波知府衙门。魏源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立即赶到宁波,亲自审讯安突德。安突德 向魏源交待了英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自然情况,同时也详谈了英军的作战意图和武器情况。事后,魏源根据安突德的交待材料,写成了《英吉利小记》, 向中国人介绍了英国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供人参考。> > 到了1841年8月的一天黄昏,魏源在镇江遇见了即将发配新疆伊犁的民族英雄 。两位忧国忧民,力主抗英的爱国志士相见,不由得百感交集,相逢恨晚,慨叹不已。在魏源的住处,林则徐地打开一个布包,指着布包内的一大捆 书报说:“这是我在广东时,组织译员从香港、澳门的书籍和报纸上翻译的译文材料。如今我发配新疆伊犁,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我想把这些东西交 给你,希望你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编写一种介绍海外各国情况的书,以改变国人对世界的无知状态。”魏源从林则徐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布包,会意地点了点头。 他决心在林则徐已有的基础上,搜集天下有关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资料,编写出一部集大成的世界史地著作。> > 于是,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又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及新搜集的外国图文资料,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到1843年初,终于完成了《海国图志》。它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先进 分子了解和认识西方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宝贵典籍。而其变法、革新的主张,高瞻远瞩,放眼寰球,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伟大口号,更是震铄古今,驳斥了 顽固、保守、愚昧的地主阶级所谓近代机器生产“奇技淫巧,坏乱人心”之说,要求允许自由设厂,制造枪、炮、船等,影响了后来、、张之洞等人的 洋务运动和中国的近代科技事业,并使他赢得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美誉。他又主张改革漕运、盐法,实行垦田、减税、禁烟、选材,强调“变古愈尽, 便民愈甚”,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也有较大影响。> > 在这部关于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概况和社会现状的恢宏巨著中,清帝国的人们开阔了视野,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部书对于大清帝国的同光中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到19世纪末叶的戊戌变法。明朝 学习西方第一人
学习西方第一人
中国的儒士历来颇为自负,对于外来文化,只有猎奇之心,而无学习诚意,终于导致了一个世纪的落后。因此,史称清末的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实际上,当中国的落后初见端倪的时候,就有人觉察了,他便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嘉靖四十一年生于农家。19岁时他考中秀才,其后三次参加乡试,三次落第,直到万历二十五年,才以第一名考中举人。未中举的20年中,他在家及两广教书,辗转数千里,开拓了眼界,还在南方认识了几位西方传教士,其中特别敬佩意大利人利玛窦,从此结为至交,进而加入了天主教。万历三十二年,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庶吉士,便举家迁居北京。他痛切地感到儒士轻视实学是十分有害的,便积极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 前六卷,以后又合译了 《测量法义》、《测量异同》 等几何学著作,他所创造的许多数学名词,如几何、点、线、面等沿用至今。他还翻译了水利科学著作 《泰西水法》,并最早建议建造万国经纬地球仪,提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这时,他已敏锐地意识到要加强军备,提议研制西式大炮。但在明末的腐朽统治下,他很难有所作为,在死读书的沙漠之中,提倡科学的呼吁也得不到任何反响。崇祯年间,他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尽管年过花甲,还组织修订历法,编成100多卷的 《崇祯历》。徐光启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用力最勤的还数农学。他去世后,巨著 《农政全书》 才得以出版,它总结了我国历代农学著作及当代农学经验,并吸收了西方科学技术,全书60多卷,约50多万字,为世界闻名的农业科学著作。
相关参考
林则徐是后世闻名的民族英雄,禁烟英雄,也是魏源赞誉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乾隆五十年于福建侯官出生,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嘉庆三年,中秀才,嘉庆九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
学习西方第一人中国的儒士历来颇为自负,对于外来文化,只有猎奇之心,而无学习诚意,终于导致了一个世纪的落后。因此,史称清末的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实际上,当中国的落后初见端倪的时候,就有人觉察了,
[生]234年前,1785年8月30日:data-filtered="filtered"清朝后期政治家林则徐出生于福建。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清朝后
历史人物 宋育仁赠刘光第的诗_宋育仁计划可行吗_宋育仁的曾孙子_宋育仁奇袭日本
本名:宋育仁字号:字芸子 号道复所处时代:光绪出生地:四川富顺人出生时间:1857年去世时间:1931年主要作品:《采风录》宋育仁——“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宋育仁(1857-1931),中国早期资
一八四二年秋天,阴霾的乌云笼罩着古城扬州。一座古木森森的庭院中,在悬挂着“古微堂”匾额的书房里,主人正端坐在书桌旁,默默地对着一份《邸报》沉思。因为在这份《邸报》上刊载着皇帝的“圣旨”:命台湾的官吏向
1857年3月26日,中国清代思想家、地理学家魏源逝世。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州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1853)完成了《元史新编》。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旋复职,他以年
魏源(1794~1857),中国晚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隆回人。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贯。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
> 魏源(1794-1857年),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进士。官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就两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