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Posted 统治者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2、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逃人法是清初六大恶政之一。清初与投充相关联的弊政,还有逃人问题。当时,逃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逼勒投充者,他们不甘充当奴隶,陆续逃亡。另一种是满洲官兵从关外带来的大批奴隶。清朝时的逃人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颁布逃人法?

  清朝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它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天命十一年(1626)始颁,中经多次更改。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

  入关后,清统治者又在所占领的部分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强迫汉人投充。沦为农奴的汉人不但遭到残酷剥削,从事繁重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引起大量逃亡。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规定凡旗下男妇逃者,一次黥其右颊,鞭一百归主;二次黥其左颊,鞭与归主如初。三次则论死归刑部。还规定,窝逃正犯,照例拟绞,妻子家产籍没,窝家的邻居流徙边远,有司以上各官分别处分。以后,又设兵部督捕衙门,专掌缉拿盗贼和逃人。

 

  逃人法的严厉执行,不仅对逃亡者是个严重打击,同时也妨碍了汉族地主的利益,造成社会上长期动荡不安,因而在满、汉统治阶级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一部分汉族官吏反对严惩窝主的刑律,认为如窝主之罪重于逃人,则株连太多,用法不平,要求修改逃人法。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族王公亲贵的利益,最初态度顽固,坚持逃人法。康熙中期后,随着旗地中农奴制经营逐渐被封建租佃关系所代替,前此严惩逃人和窝主的法令已不适应新情况,于是渐次更订、放宽惩罚。康熙二十五年规定,改三次逃人给宁古塔穷兵为奴。三十八年决定裁撤兵部督捕衙门,把督捕事宜归并刑部办理,将逃人案件逐渐与其它刑事案件同等看待。雍正二年(1724)规定,逃人在某地居住不到一年,窝主等俱各免议;超过一年,责三十板。干隆八年(1743),大学士徐本等奏准刊布包括一百零三条的《督捕则例》,继续贯彻了减轻处罚的精神。此后,由于满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加深,一般旗兵与余丁等逃亡严重,使清统治者把八旗兵丁逃旗作为督捕重点。干隆四十年曾规定,遇有八旗逃人,除报刑部外,并报步军统领衙门等严行查拿。但因清统治者无法遏止满族阶级分化的趋势,用逃人法加强对一般旗人控制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强娶弟媳 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不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后世小说家钟爱的题材,顺治皇帝登基后,摒弃了前朝重满排汉的施政方针,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废除了残酷的“逃人法”和圈地。

所谓“逃人法”是清初恶政之一,指的是被满人俘虏的汉族人民一旦为奴,不许逃走,否则,收留庇护之人也要被诛连处死。

圈地,更不用说了,一纸文书,跑马圈地,汉族人的土地无条件被占有。

所以说,顺治皇帝的这两项仁政,还是很得民心的。平时,顺治帝也非常喜欢汉人的文化,于是,文人才子们就把顺治帝著名的宠妃董鄂妃说成是江南名妓——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董小宛了。真实的董小宛是做了如皋才子冒辟疆的小妾,于是,又有一批人考证冒才子的著作,从中寻找送妾入宫的痕迹。

其实,不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顺治帝亲汉归亲汉,按年龄推算,董小宛和顺治帝福临根本就没有结合的可能。

崇祯十五年,冒辟疆纳小宛为妾,董小宛19岁。第二年九月,皇太极驾崩,福临继位,年方6岁!董小宛贤良淑德,卒于顺治八年,时年,顺治帝才14岁!根本就没有交集。

至于,历史上的董鄂妃,是大臣鄂硕之女,叫乌云珠。顺治十三年入宫,封为妃。四个月后又封为皇贵妃。不是孝庄坚持不能废后,皇后之位也是囊中之物。当然了,董鄂妃宠冠六宫,却又红颜薄命,儿子刚满三个月,就夭折了,从此一病不起,直至死去。顺治帝对董鄂妃一往情深,死后,不顾礼制,追封她为皇后。

据后世考证,董鄂妃入宫的史书记载非常模糊,“年十八,入宫“其实,她先是嫁给顺治帝的弟弟襄亲王的福晋,一次入宫觐见的机会,和福临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不久,襄亲王死去,乌云珠入宫,顺治皇帝不顾伦常,强娶了自己的弟媳。并在短期之内,封至皇贵妃。两人恩爱有加,也是帝王情爱的一段佳话。

江南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相关参考

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强娶弟媳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不是江南名妓董小宛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后世小说家钟爱的题材,顺治皇帝登基后,摒弃了前朝重满排汉的施政方针,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废除了残酷的“逃人法”和圈地。所谓“逃人法

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强娶弟媳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不是江南名妓董小宛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后世小说家钟爱的题材,顺治皇帝登基后,摒弃了前朝重满排汉的施政方针,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废除了残酷的“逃人法”和圈地。所谓“逃人法

清政府和沙皇俄国在边境 ”逃人”问题上的种种龃龉

以牙还牙:清政府和沙皇俄国在边境「”逃人”问题上的种种龃龉在16-18世纪的欧亚大陆,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边界或国界意识的增长。早期现代的帝国相继采用地图等新式统治技术来测量、标识自己的领土,避免被邻国所

唐朝历史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

南北朝时的侯景之乱是怎么回事?侯景之乱简介

南北朝时期,正值五胡乱华,有一个民族涌入中原大地,引发血雨腥风,那就是羯族。羯族已经灭亡,很难考察其人种,陈寅恪先生认为是大月氏人,谭其骧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而近几年根据考据认为

南北朝时的侯景之乱是怎么回事?侯景之乱简介

南北朝时期,正值五胡乱华,有一个民族涌入中原大地,引发血雨腥风,那就是羯族。羯族已经灭亡,很难考察其人种,陈寅恪先生认为是大月氏人,谭其骧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而近几年根据考据认为

那是我爹

在中国几千年的而历史上,出现过差不多有500位左右的皇帝,但是各朝各代的亡国皇帝一般没什么好下场,死的死,逃的逃,但是溥仪作为清朝的亡国皇帝确实不一样的,3岁登基,6岁亡国,此时溥仪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

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清朝时的民族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推行“汉法”  满族入关以前已经建立了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的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入关以后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统治地

高中历史 尊儒尚法是汉武帝统治的根本思想

 尊儒尚法是汉武帝统治的根本思想  《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明确指出:“(汉武帝)尊儒的同时,他还崇尚法制。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高中历史 尊儒尚法是汉武帝统治的根本思想

 尊儒尚法是汉武帝统治的根本思想  《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明确指出:“(汉武帝)尊儒的同时,他还崇尚法制。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