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神算身后事
Posted 碑文
篇首语:时间仿似一条直线,没有起点,亦无终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姚崇神算身后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姚崇神算身后事
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一同在朝廷中做丞相,二人平时关系不睦,各怀戒心。后来姚崇病危,临终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张丞相平素和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欢服饰玩器。我身死之后,他会来凭吊。你们把我平生所有珍贵的古玩宝物都拿出来,放在帐子前。张丞相如果连看也不看一眼,那你们就别想活命了,快设法逃出去。如果他看这些东西,就把他喜欢的都送给他。然后立即请他为我写篇神道碑。拿到他写好的碑文后,马上刻成石碑,同时把碑文抄好呈送皇上过目。张丞相平时料事反应没有我快。几天后,他一定会后悔,就会来要回碑文,这时你们就告诉他,碑文已交给皇上看去了,再领他去看已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到姚府吊唁,并且一眼就看到了姚崇的儿子们陈列的古玩器物,贪婪地看了三四遍。姚崇的儿子们一一按父亲的话去做了。
神道碑文写好几天以后,张说真的派人来取稿本,推说文辞不周,想再改一下。姚崇的儿子领着来人看了刻好的石碑,又告诉他碑文也呈送给皇帝了。来人回去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张说。木已成舟,张说已不能把姚崇的儿子怎么样了,他很后悔,丧气地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到活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实在是没有他聪明呀!”
神算
中国历史 《捕杀蝗虫的姚崇》的历史故事
捕杀蝗虫的姚崇
姚崇本名姚元崇,在制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此进入了官场。武则天很欣赏他的才能,将他破格提拔为夏官侍郎,后来又给他加了平章事头衔。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复位,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姚崇在哭。张柬之说:“今天怎么能哭呢?小心你的灾祸要开始了啊。”姚崇说:“我侍奉则天皇帝多年,今天突然分离,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能够控制得住的。以前和你们一起谋划诛杀逆臣,这是我应尽的责任。现在辞别旧主而哭泣,也是作为臣子的礼节,如果说因为这个而获罪,那也是心甘情愿的。”张柬之听了很不高兴,没过多久,姚崇就被外放当刺史去了。
唐睿宗即位后,将姚崇召回朝廷担任兵部尚书,不久又迁他为中书令。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太子处境艰难。姚崇等人上书请求让公主去洛阳,结果得罪了公主,又被贬到外地当刺史,唐玄宗即位后,才被召了回来。
有段时期达官贵族都上奏请求度人为僧,也有人拿出自己的财产出来修建寺庙。由于僧人不用缴纳赋税,所以很多人钻这个空子,用出家的方法来逃避赋税。姚崇上书说:“佛是在人的内心里的,并不注重形式。佛图澄这么贤明的高僧,还是保不住后赵的江山;鸠摩罗什是难得的高僧,也不能挽救后秦的灭亡。历史上那么多人信佛,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保全自己的。所以说只要内心慈悲,多行善事,让百姓安乐,这就是佛了,哪还用得着乱度坏人出家!”唐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让有关部门查实,最后查出有1万多人有问题,强迫他们还了俗。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河南一带爆发了大蝗灾。当时人们都认为蝗灾是上天对下界的惩罚,蝗虫是神虫,只有乞求上天,多做好事才能消除蝗灾。而姚崇不这么看,他上奏说:“《毛诗》说过:‘抓住那些吃庄稼的害虫,把它们投到火堆里烧死。’汉光武帝也说过:‘要顺应时令的变化,鼓励百姓耕种织布,除掉那些害虫。’这些都是灭蝗的措施。蝗虫既然怕人,那么就容易驱逐。另外庄稼都有主人,他们除虫肯定不怕辛苦。蝗虫既然会飞,那么一定会在晚上的时候扑火。所以晚上点起火堆,在火堆旁边挖坑,一边烧一边埋,蝗虫一定可以除尽。现在灾区的百姓只是烧香拜神,眼看着蝗虫吃庄稼却不敢去杀灭,那怎么行!自古以来蝗虫之所以没有被除掉,就是因为人们不肯尽力去做。如果大家齐心协力的话,蝗虫一定能被消灭掉!”于是朝廷派遣御史到各地去督促灭蝗。汴州刺史倪若水却反对道:“蝗虫是上天降下来的灾祸,自然应该靠提高德行操守来让它们自己消灭。十六国时期刘聪统治期间捕杀过蝗虫,不但没有消灭干净,反而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他抵制御史的督促,坚决不肯从命。姚崇勃然大怒,给倪若水下最后通牒说:“刘聪是伪皇帝,德行不足以压过邪恶。现在是圣明的朝代,邪恶当然压不过德行了。如果说修德就能免除灾祸的话,那就是说蝗灾是因为没有德行才造成的?现在你看着蝗虫吃庄稼却不去救,如果造成饥荒,你如何安心?我希望你不要再迟疑了,免得后果不堪设想。”倪若水只好老老实实地执行灭蝗的命令。

姚崇像
朝廷里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杀虫不是一件好事。唐玄宗也坐不住了,他向姚崇询问到底该怎么办,姚崇说:“那些死读书的儒生不知道变通。这个世界上有的事虽然违背经文,但却是有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符合变通之道的。以前北魏的时候山东也遭到蝗灾,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捕杀,庄稼被吃了个精光,百姓们饿得只能吃人。后秦的时候闹蝗灾,连草都被吃光了,牲畜只能互相啃对方的毛来充饥。现在山东一带到处都是蝗虫,河北河南一带粮食储备又不多,如果不抑制住灾情的话,来年一定发生饥荒。这件事关系到百姓和国家的安危,不能墨守成规。即使蝗虫没有被除尽,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我知道陛下爱惜生灵,不喜欢杀戮,这事就不用陛下管了,让我发公文让下面去执行。如果没有除灭蝗虫的话,就把我所有的官爵都削除掉好了。”唐玄宗这才同意了他的意见。
黄门监卢怀慎对姚崇说:“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灾祸,怎么能由人来制止呢?再说杀虫太多,有伤天地之间的和气。现在改还来得及,希望您考虑。”姚崇说:“只要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就可以去做。现在蝗灾虽然很严重,但要消灭它们还是可能的。再说如果杀虫有伤和气的话,那么庄稼被吃光,老百姓活活饿死就不伤和气了吗?这事我已经上奏过了,请您不要再说了。如果因为杀虫而招来灾祸的话,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不会牵连到别人。”卢怀慎不敢多说话了。果然,在姚崇的领导下,蝗灾很快就消除掉了。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了姚崇、张说、张九龄等一大批贤臣辅佐自己,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生产上应用了许多新式的生产工具和耕种方法,农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社会继“贞观之治”后又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相关参考
梁启超去世的第二天,徐志摩就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商量其身后事如何安排,信中说:徐志摩>梁先生竟已怛化,悲怆之意,如何可言。计程兄昨晚到平,已不及与先生临终一见,想亦惘惘。先生身后事,兄或可襄助一二,思
捕杀蝗虫的姚崇姚崇本名姚元崇,在制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此进入了官场。武则天很欣赏他的才能,将他破格提拔为夏官侍郎,后来又给他加了平章事头衔。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复位,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姚崇在哭。张
自秦建黟歙,徽州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许多谜团,其中朱升父子的身后事就是诸多谜团之一,至今仍未破解。>实事求是地说,朱升生性低调憨实,原来的知名度不及锋芒毕露的刘伯温和李善长,不仅在史学界,就是在朱
自秦建黟歙,徽州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许多谜团,其中朱升父子的身后事就是诸多谜团之一,至今仍未破解。>实事求是地说,朱升生性低调憨实,原来的知名度不及锋芒毕露的刘伯温和李善长,不仅在史学界,就是在朱
刘步蟾 人物小传 :刘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侯官人。1867年求学于福州船政学堂。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后,刘步蟾任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他指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
明朝历史 郭桓案之谜揭开两座朱升墓之谜——谜团重重的朱升父子身后事(之
揭开两座朱升墓之谜——谜团重重的朱升父子身后事(之四)朱升是在洪武二年(1368)请老归山回石门,因患肺病,二年后(1370)死于石门家中。但他的坟墓却落在江苏省盐城市,这是朱氏后裔集资建的朱升墓。墓
姚崇是唐朝的四大贤相之一,在武则天当朝的时候,因政绩突出,深受武则天的喜爱,后来就担任了丞相。到了唐玄宗继位的时候,姚崇出任兵部尚书,不久后又做到了同平章事,也就是丞相一职。在他的任职期间,大力实施改
姚崇姚崇(650—721),本名元崇,曾改名元之,开元元年(713),因避年号讳,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永徽元年(650),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姚懿在贞观时期担任过嶲州都督。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