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捕杀蝗虫的姚崇》的历史故事

Posted 姚崇

篇首语: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捕杀蝗虫的姚崇》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捕杀蝗虫的姚崇》的历史故事

捕杀蝗虫的姚崇

姚崇本名姚元崇,在制科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此进入了官场。武则天很欣赏他的才能,将他破格提拔为夏官侍郎,后来又给他加了平章事头衔。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复位,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姚崇在哭。张柬之说:“今天怎么能哭呢?小心你的灾祸要开始了啊。”姚崇说:“我侍奉则天皇帝多年,今天突然分离,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不是能够控制得住的。以前和你们一起谋划诛杀逆臣,这是我应尽的责任。现在辞别旧主而哭泣,也是作为臣子的礼节,如果说因为这个而获罪,那也是心甘情愿的。”张柬之听了很不高兴,没过多久,姚崇就被外放当刺史去了。

唐睿宗即位后,将姚崇召回朝廷担任兵部尚书,不久又迁他为中书令。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太子处境艰难。姚崇等人上书请求让公主去洛阳,结果得罪了公主,又被贬到外地当刺史,唐玄宗即位后,才被召了回来。

有段时期达官贵族都上奏请求度人为僧,也有人拿出自己的财产出来修建寺庙。由于僧人不用缴纳赋税,所以很多人钻这个空子,用出家的方法来逃避赋税。姚崇上书说:“佛是在人的内心里的,并不注重形式。佛图澄这么贤明的高僧,还是保不住后赵的江山;鸠摩罗什是难得的高僧,也不能挽救后秦的灭亡。历史上那么多人信佛,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保全自己的。所以说只要内心慈悲,多行善事,让百姓安乐,这就是佛了,哪还用得着乱度坏人出家!”唐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让有关部门查实,最后查出有1万多人有问题,强迫他们还了俗。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河南一带爆发了大蝗灾。当时人们都认为蝗灾是上天对下界的惩罚,蝗虫是神虫,只有乞求上天,多做好事才能消除蝗灾。而姚崇不这么看,他上奏说:“《毛诗》说过:‘抓住那些吃庄稼的害虫,把它们投到火堆里烧死。’汉光武帝也说过:‘要顺应时令的变化,鼓励百姓耕种织布,除掉那些害虫。’这些都是灭蝗的措施。蝗虫既然怕人,那么就容易驱逐。另外庄稼都有主人,他们除虫肯定不怕辛苦。蝗虫既然会飞,那么一定会在晚上的时候扑火。所以晚上点起火堆,在火堆旁边挖坑,一边烧一边埋,蝗虫一定可以除尽。现在灾区的百姓只是烧香拜神,眼看着蝗虫吃庄稼却不敢去杀灭,那怎么行!自古以来蝗虫之所以没有被除掉,就是因为人们不肯尽力去做。如果大家齐心协力的话,蝗虫一定能被消灭掉!”于是朝廷派遣御史到各地去督促灭蝗。汴州刺史倪若水却反对道:“蝗虫是上天降下来的灾祸,自然应该靠提高德行操守来让它们自己消灭。十六国时期刘聪统治期间捕杀过蝗虫,不但没有消灭干净,反而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他抵制御史的督促,坚决不肯从命。姚崇勃然大怒,给倪若水下最后通牒说:“刘聪是伪皇帝,德行不足以压过邪恶。现在是圣明的朝代,邪恶当然压不过德行了。如果说修德就能免除灾祸的话,那就是说蝗灾是因为没有德行才造成的?现在你看着蝗虫吃庄稼却不去救,如果造成饥荒,你如何安心?我希望你不要再迟疑了,免得后果不堪设想。”倪若水只好老老实实地执行灭蝗的命令。

姚崇像

朝廷里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杀虫不是一件好事。唐玄宗也坐不住了,他向姚崇询问到底该怎么办,姚崇说:“那些死读书的儒生不知道变通。这个世界上有的事虽然违背经文,但却是有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符合变通之道的。以前北魏的时候山东也遭到蝗灾,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捕杀,庄稼被吃了个精光,百姓们饿得只能吃人。后秦的时候闹蝗灾,连草都被吃光了,牲畜只能互相啃对方的毛来充饥。现在山东一带到处都是蝗虫,河北河南一带粮食储备又不多,如果不抑制住灾情的话,来年一定发生饥荒。这件事关系到百姓和国家的安危,不能墨守成规。即使蝗虫没有被除尽,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我知道陛下爱惜生灵,不喜欢杀戮,这事就不用陛下管了,让我发公文让下面去执行。如果没有除灭蝗虫的话,就把我所有的官爵都削除掉好了。”唐玄宗这才同意了他的意见。

黄门监卢怀慎对姚崇说:“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灾祸,怎么能由人来制止呢?再说杀虫太多,有伤天地之间的和气。现在改还来得及,希望您考虑。”姚崇说:“只要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就可以去做。现在蝗灾虽然很严重,但要消灭它们还是可能的。再说如果杀虫有伤和气的话,那么庄稼被吃光,老百姓活活饿死就不伤和气了吗?这事我已经上奏过了,请您不要再说了。如果因为杀虫而招来灾祸的话,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不会牵连到别人。”卢怀慎不敢多说话了。果然,在姚崇的领导下,蝗灾很快就消除掉了。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了姚崇、张说、张九龄等一大批贤臣辅佐自己,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生产上应用了许多新式的生产工具和耕种方法,农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社会继“贞观之治”后又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相关参考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担保两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次担当

大唐名相,最著名的除了贞观年间的房玄龄、杜如晦,就是开元年间的姚崇、宋璟。姚崇,是一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敢于担当的优秀政治家,是开元盛唐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家很少有用自身官位、

历史开元盛世试讲

说说开元盛世是怎么样出现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1.政治上: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做宰相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开元盛世旧史家对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称颂之辞。712年(延和元年),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和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修立各种制度

古代闹蝗虫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抓蝗虫来吃

还不知道:古人为什么不吃蝗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就当下社会来说,各种各样的美食数不胜数,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往往都躲不开被送上餐桌的情况,而即便是蝗虫,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是什么人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不蔑视清朝处处为其效力,收台湾后病逝,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王朝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叫姚启圣,这个人看不起满清的刀戈铁马,认为我们中华文明是

知识百科 最大的蝗虫群

最大的蝗虫群最近几年,世界上好多地区都出现过非常严重的蝗灾。1979年,在美国的14个州,那里的牧场和农田全都被密密麻麻的蝗虫覆盖了,在华盛顿特区的亚基马等地,蝗虫铺满了路面,这厚厚的“蝗虫路面”给过

“蝗虫”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蝗灾频发后来是怎么治好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蝗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想着去食用蝗虫呢?而那些困扰着中国农民数千年的“蝗灾”,为何如今却那么少见呢?这其中有

历史秘闻 李世民吃蝗虫

在古代没有农药之类的东西,经常会发生蝗灾什么的,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有史书记载,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灭蝗,曾

宋朝历史 蝗虫摄于皇威全自杀

 宋真宗被群臣“忽悠”:蝗虫摄于皇威全自杀  1016年夏天,北宋皇帝宋真宗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接到许多关于蝗灾的奏折,称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蝗灾,来势凶猛,危害极大。

历史人物 姚启圣的姚启圣的生平介绍

  中文名:姚启圣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去世日期:1683年职业:政治家  所处时代:清朝  主要作品:《忧畏轩遗集》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姚启圣主要成就  平定三藩:姚启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