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Posted 王阳明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的老爸也不逊色,曾经高中过状元。
大明成化十七年辛丑,浙江余姚考生王华被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正德初年晋礼部左侍郎、最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正二品)。王华虽无突出政绩,但其道德、学问颇为时人所称颂。
王华有四个儿子,长子王守仁,次子王守俭,三子王守文,四子王守章。其中三个默默无闻,唯有长子王守仁敢作敢为,曾因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反叛而被封为新建伯,且是明代自成一派、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虽然有着状元和阳明先生的遗传基因,但这个家族自阳明先生往下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王守仁死后,爵位由儿子王正亿继承。正亿又有两个儿子,正妻生的叫王承勋,妾生的叫王承恩。正亿一死,爵位当然由承勋袭封。这两代坐享其成,倒还相安无事。
承勋的正妻没儿子,而妾沙氏倒有三个儿子。长子王先进、次子王先达、最小的叫王先道。先道死得早,无后;先进有个儿子又夭折了;唯独先达养成了两个儿子王业弘、王业盛。先进袭了爵位之后,苦于无人继承,便跟先达商量,要把业弘过继过去。但是,先达的妻子很泼悍,一向跟兄嫂不和。一听说要过继的事就闹起来,厉声吼道:“用得着过继吗?他大伯没有儿子,爵位就该我男人继承,我男人再传给我儿子,那爵位还跑了不成?"
先进一听,又气愤又悲伤,就改变主意,收了本宗叔曾祖王守文的玄孙王业洵的为继子。于是,由承勋传下来的房产与承袭的祭田几百顷都为业洵所有。
业洵虽然也是王华的后代,却不是王守仁这一支的。业洵有个哥哥叫业浩,是个当官的,懂得朝章制度。他提醒业洵说:“我们不是王守仁的后代,照条例规定,将来是不可能继承爵位的。爵位最终还是会落到叔父先达头上,因为他最亲,一旦先达袭了爵位,他必然也要继承祖上的产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必须想个彻底解决的办法。”
于是他们商量,造出谣言说:先达是抱养的。并提出爵位该由承恩的儿子先通继承。他们的想法是:打倒了先达,事情就好办;将来爵位落在先通身上,对他来说是意外的好事,一定很高兴,很满足,不会再追夺财产。
业洵、业浩兄弟俩的计谋实施之后,果然先达与先通俩堂兄弟争起袭封资格来,一争就是几十年,毫无结果,自然也就谁都无暇顾及业洵所占有的那些田产。
这官司一直打到朝廷里,从万历年间打到崇祯年间,到了明末方糊里糊涂以先通胜诉告终。
同是王华的后人,业洵、业浩为了占有田产,蓄意挑起矛盾,坐收渔利;先通、先达长期奔走衙门,犹如仇敌。先达死后,又由业弘接着跟先通窝里斗。为了打赢官司,争相送礼,倒是喂肥了许多贪官污吏,自然落得个两败俱伤。
先通虽然袭了爵位,住在京城,但仅得意了四年,明朝就灭亡了,结果被乱军所杀。业弘打败了官司,懊丧地呆在家乡,反而幸免于难。
相关参考
1488年,王阳明按长辈们的约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长(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阳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起来。或许
1488年,王阳明按长辈们的约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长(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阳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起来。或许
唐玄宗时,姚崇和张说一同在朝廷中做丞相,二人平时关系不睦,各怀戒心。后来姚崇病危,临终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张丞相平素和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欢服饰玩器。我身死之后,他会来凭吊。你们把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王雪慧钱德洪,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时人称“绪山先生”,他是明朝儒学大家王阳明的大弟子之一,对心学的研习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在王阳明身后,他致力于四处讲学,
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
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前者可以是指“心脏”,后者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
阳明心学明初,程朱理学便作为正统儒学加以提倡,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朱熹的传注为准则,否则便被视为离经叛道,其结果造成了思想的僵化。到明中期,一部分学者文人感受到困境和压抑,起而寻求新的思想
在古代,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不朽的人呢?鲁国大夫叔孙豹说要「立德、立功、立言」。一般的人一个都做不到,像卫青、薛仁贵、李靖、班超等等先贤,也只能完成一俩个。公认的全部能做到的只有三个半人,第一个是孔
吴震,1957年6月生于上海,江苏丹阳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朱子学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