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心学大师王阳明为何让新娘独守空房?
Posted 王阳明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婚夜心学大师王阳明为何让新娘独守空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新婚夜心学大师王阳明为何让新娘独守空房?
1488年,王阳明按长辈们的约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长(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阳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起来。或许是命运使然,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一处道观,抬头看时发现了“铁柱宫”三个大字。铁柱宫在江西南昌名气非凡,是许多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但在那个沉寂的深夜,王阳明可算是唯一的香客。
他信步走了进去,放眼四望,灯火阑珊,只见空地上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大概在修行导引术。他走上前,小心地坐在道士面前。道士闭着眼,听到急促的喘气声,缓缓睁开眼。他吃了一惊。
王阳明当时的脸色很不好,呈现青黑色,在灯火并不明亮时,很像鬼魅。道士对王阳明说:“你有病啊。”
王阳明承认:“我从小身体就不好,肺部经常感到不适,脸色始终如此,所以一直坚持用你们道家的导引术缓和病情。”
道士“哦”了一声。
王阳明就问:“仙人何方人氏?”
道士回答:“祖籍四川,因访问道友到此。”
王阳明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位道士,只见他白发披肩、皮肤细腻、眼神清亮,王阳明无法猜出对方的年纪,只好问:“您高寿啊?”
道士回答:“惭愧,才九十六。”
王阳明吃了一惊,九十六岁,够短命鬼活两回了,他居然还惭愧,看来世界上的确有长生不老术这回事,而面前这位活神仙就是证据。
他问活神仙:“请问您俗名?”
道士抱歉地一笑说:“从小就在外面漂泊修行,姓名早就忘记了。有好事者见我经常静坐,所以称我为‘无为道者’。”
王阳明又凑近一点,殷切地问活神仙:“您是高人,必有养生妙法,请赐教。”
道士笑了笑说:“我才说过,那就是静坐。养生之诀,无过一静。老子清静,庄子逍遥。唯清静而后能逍遥也。”
按王阳明的理解,这位道士的话其实就是:首先通过身体的安静(静坐)从而进入心灵安静(内心空空,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只要心灵安静了,就能跳入逍遥境界,成为不死奇人。这就是养生的秘诀,它养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
王阳明大喜过望,把他在道教方面的造诣和盘托出。道士一面听着一面频繁地点头,这更激起了王阳明的表现欲。两人就那么畅谈,直到东方发白,毫无倦意。
道士适时地止住王阳明的滔滔不绝,问道:“你好像不是本地人,来此何干?”
王阳明“啊呀”一声,他总算想起来南昌是为了结婚,而洞房花烛夜就在昨天。他跳了起来,和道士告别,很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
道士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以后要保重,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下一次我们见面,你的人生将迎来转折点。”
王阳明对道士的讳莫如深不感兴趣,因为凡是道士都有这样的怪癖,他只是问:“何时能再见?”
道士笑了笑,伸出两根手指说:“二十年后。”
王阳明向道士拜别,急如星火地跑回了他老岳父诸养和的家。诸养和与他的家人和下人们一夜无眠,新郎失踪几乎让诸养和绕柱狂走。当王阳明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大门口时,诸养和惊喜交集,王阳明不停地道歉。诸养和也顾不上追问王阳明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他现在只知道,这个女婿应该把新婚之夜该做的事补上。
新婚之夜的失踪告诉我们的信息是:王阳明对任何一件事只要痴迷起来,就会倾注十二分的精力,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让他在每个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级人物。
戏剧性的新婚之夜失踪事件后,王阳明又做了一件高度戏剧化的事——格竹子。它是王阳明人生中最有趣味,同时也是王阳明本人最苦闷的一件事,而起因则是王阳明和大儒娄谅的见面。
王阳明心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心”思、禅宗的“心”境和陆九渊的“心”本思想。 王守仁 >孟子的“心”思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将“心 ”与治理国家联系起来,指的是百姓对君王的拥戴之心,比如“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另一方面,心也表现为对正义、公正、善意的追求,比如“仁心”。王阳明汲取了孟子“心”思学说中的后一种,即“心”之良善,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包含在其中,“心”即包含了“良知”,熊十力曾评价“儒者之学,唯有阳明善承孟子。”另外,王阳明早年钻研佛学,受到了禅宗“明心见心见性”的阐发,这一“明心见性”也影响到了他的心学。王阳明看到了陆九渊“本心”与程朱理学的分歧点,因而结合了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孟子 >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偏重于对心体的阐发,强调的是良知的真诚,在孟子“心以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在王阳明看来,“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理”即在于心中,凸显的是“心”的作用和地位。此外,王阳明还倡导“学贵得之心”,也就是说,王阳明主张通过个体内在的良知来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并藉此作出道德抉择,这就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束缚作用,倡导个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带动了明中晚期的个性解放思潮。王阳明主张本体与工夫的统一,他的“致良知”便是最好的反映,“良知”被赋予了本体的意义,“致”可理解为是后天的工夫,也就是说良知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提供了内在根据,但要完全呈现出来还需要借助后天的工夫。 >王守仁故居 >不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还是侧重于内在的反省,忽视了对外向性的认知,也就是轻视了知识的学习,因而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因而在明中后期兴起了王学修正运动,对王学进行修正和反思,因而催生出了“显学”。 >参考文献: >1.张祥浩、陈怡:《王阳明心学的再认识》,《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卷第2期。 >2.姚才刚:《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及其对中晚明儒学发展的影响》,《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3.欧阳辉纯:《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7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郁花相关参考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
...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新婚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
纵观整个世界古代历史,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的地位普通都不高,而且目前为止,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女性还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例如越南、伊拉克、印度等等。一些国家的女性出门必须蒙住脸,不能裸露脖子以上的部位
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王阳明,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敦惠皇贵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贵妃在清朝后妃等级中属于第二等,仅次于中宫皇后,享有副后之称。据统计,清朝皇贵妃一共有21位,不过,清朝晚期咸丰、同治、
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前者可以是指“心脏”,后者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
淑惠妃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淑惠妃姓博尔济吉特氏,生年不详,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关于科尔沁这个部落,想必大家肯定是比较熟悉了,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便是来自此部,事实上,这
阳明心学明初,程朱理学便作为正统儒学加以提倡,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朱熹的传注为准则,否则便被视为离经叛道,其结果造成了思想的僵化。到明中期,一部分学者文人感受到困境和压抑,起而寻求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