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Posted 清官

篇首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2、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与黄天霸是什么关系

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
  施世纶为官几十载,始终廉己恤民,刚正不阿,身体力行,勤于政事,深受民众爱戴,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施世纶升任江宁知府,管辖上元、江宁等八个县。他到任后,立即革除旧规,严惩贪吏,民众安居乐业。
  就在这时,他的父亲施琅病故,按礼制他必须离职三年,回家丁忧守孝。他临行之日,数万民众伏道挽留,舍不得他离去。他自然无法允请,于是民众就每人自捐一文钱,在府衙门前建亭以示怀念,取名“一文亭”。
  捐钱的民众说:“施大人为民父母,却不滥取民一文,我等自捐一文建一文亭,就是永远记住这个一文不取的清官啊!”这个故事在《清史稿・施世纶传》中有所记载。
  施世纶晚年曾任江苏漕运总督,这个职位在一些贪官看来是个肥缺,他的几个前任岁入白银都在百万两以上。
  施世纶不但分文不取,仅靠薪俸度日,而且身体力行,深入漕运基层,整肃漕运中的敲诈克扣、藏货纳赃、中饱私囊等痼疾,使漕政风气焕然一新。康熙帝闻知后,感叹说:“施世纶真乃天下第一清官也!”
  有一年,施世纶奉命去陕西协助陕甘总督鄂海督办军饷,时逢陕西大旱,饥荒严重。在督办军饷时,他发现鄂海和西安、凤翔两地知府借灾情大肆贪污,导致当地粮食储备空虚,于是立即具疏参劾。
  鄂海得知施世纶的儿子在任知府,归自己管辖的消息后,便以此要挟,暗示施世纶若参劾,即要他儿子的性命。
  施世纶坦然一笑,厉声斥责说:“我从做官那天起,连自己的命都不看在眼里,还怕你谋害我儿子吗?”他坚持上疏,鄂海等人后来受到了惩办。
  由于长期劳累,施世纶早已病患缠身,康熙六十一年四月,他向朝廷辞官,但被康熙挽留。同年五月,施世纶卒于淮安任上,终年64岁。
天下清朝清官

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与黄天霸是什么关系

施世纶字文贤,生卒年为1659年——1722年,施世纶简介在《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中有记载。他曾任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人(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祖籍是河南固始,曾经被清朝编入八旗汉军镶黄旗,是竟海侯施琅的儿子。

在施世纶简介中,始终贯穿着清官的字眼。施世纶一生尽职尽责,曾被康熙皇帝称之为“江南第一清官”。施世纶于康熙二十四年在江苏泰州出任知州,至康熙二十八年因为政绩突出,十分被康熙所看中,想要把施世纶升迁外地。由于施世纶为人清正廉明,又受当地百姓所拥戴,百姓们都不愿他离去,于是就封他为扬州知府。之后由于政绩卓越,分别调任江宁和安徽任职。至康熙五十四年时,施世纶以57岁的大龄官员,担任漕运总督,成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此时他已经是体弱多病,但还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正廉明的态度始终保持如一。到康熙六十一年时因病逝世,葬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

从施世纶的简介中可以看出他的官史也算是很顺利的,从小小的知州做起,最后到能担任漕运的高级官员,可见他的为人很被康熙所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从施世纶身上完全可以体现,每当要升迁别处时当地居民都会挽留,可见施世纶是一位为民办事的好官员,这样的官员也是不多见的。

施世纶与黄天霸是什么关系

施世纶与黄天霸都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两位知名人物,两人都曾受封于康熙帝。施世纶与黄天霸都在史书中有所记载,而经常能提及两人的是在小说《施公案》里,两人都是里面的重要人物。

施世纶被康熙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并且根据民间传言还赐予他“施不全”的名字,因为此人长得其丑无比。黄天霸也曾为清朝廷效力,他是金镖黄三太之子,黄三太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总镖头,在绿林中地位很高,曾经救过康熙帝,被御赐黄马褂,除皇帝无人能问罪。

施世纶与黄天霸在历史记载中都是正面人物,后被将两人的事迹改编成小说《施公案》。在剧中黄天霸是施世纶手下谋差,但是黄天霸还曾刺杀过施世纶。因当年施世纶在江都县任知县时,破获连环无头案时,捉拿僧九黄、七珠还有十二寇并将其正法。因此,黄天霸决定刺杀施世纶,然而反被施世纶所擒。施世纶有意将黄天霸释放后,设计黄天霸在为父亲治丧期间抓住黄天霸后又释放,最终使得黄天霸为朝廷效力。施世纶再被升迁进京时,黄天霸本想要告辞回乡,没成想施世纶却被濮天雕、武天虬抓住欲要将施世纶杀害。黄天霸得知消息后,找到濮天雕、武天虬最后兵刃相见,最终救下施世纶。黄天霸因此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受到了皇帝的封赏。从此皇天霸与他的义弟贺天保一同在施世纶手下当差多年。

关于施世纶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也出现过许多断案如神的名官。向包拯包青天,大宋提刑官,还有清朝的施世纶,康熙誉为“江南第一清官”,被百姓称之为施青天。施世纶的故事被后人经常传诵,他的事迹非常被后人所追捧。

施世纶的故事可以警醒世人,也告诉人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施世纶从小就体弱多病,谁人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体弱多病。而且此人奇丑无比,据《清史稿》记载:“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就是这样经不起风吹雨打而且其貌不扬的人最后能有什么成就。然而,施世纶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为人心胸宽广,并且做人做事雷厉风行,严肃认真。他出任知州时,县衙里有人掩口而笑,嘲笑他的丑陋不堪。施世纶见此状便说:“我虽然丑陋无比,但我一心向善,倘若有人生得一副好面皮而人面兽心,实为可恶至极。”从此,民间称他为“缺不全”。而康熙称他为“施不全”。

施世纶故事中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断案。此人非常偏执,康熙曾说他:世纶廉洁,但是遇事太过偏执,倘若百姓与权贵之人惹官司,他肯定会偏袒百姓;倘若以钱财来向他贿赂,那肯定会事与愿违。康熙为民办事,为民做主到了康熙帝的口里却成了偏执,这也说明了他为民办事的可爱与可敬。

由于他的性格如此,致使他一生都清贫如洗,不向其他官吏那样身居显贵之中,这也是值得赞颂的地方。

相关参考

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清朝时的民族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推行“汉法”  满族入关以前已经建立了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的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入关以后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统治地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逃人法是清初六大恶政之一。清初与投充相关联的弊政,还有逃人问题。当时,逃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逼勒投充者,他们不甘充当奴隶,陆续逃亡。另一种是满洲官兵从关外带来的大批奴隶

和电视里咋不一样

  审理案件时的>  审理案件时的>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0\\0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0\\0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  女犯人\\0\\0  女犯人>  男

清朝选秀女时的历史照片

1.清朝后宫选秀女的制度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八旗秀女

清朝时的左庶子、右庶子是什么官职

清朝文官官职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明、清左右庶子,位正五品,作为词臣迁转阶梯,非太子僚属。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传古有“庶子”之官。《周礼·夏官》有官名“诸子”,掌教戒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战国时,

清朝时的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

揭秘为什么古代僵尸都穿着的是清朝时的朝服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

满清入关时的人口有多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满清是怎么统治千万汉人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特殊在于女真部落原本只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群体,这个部落人口稀少,而且资源匮乏,但却能在后

西厂大太监汪直势焰熏天,这个山西人为什么敢针锋相对

明成化年间,有一人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清”到何种程度,一件小事,就知道他是何等嫉恶如仇。他被任命为湖广按察使,初到任所,先不办公,而是让人去打水,打来上百桶的水,把整个厅堂都认真冲洗一遍

他的子孙却走私成巨富 海瑞当官穷得吃不起肉

...起海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清正廉明,忠君爱国。海瑞是天下第一清官,虽然官居二品,死后却身无余钱,连上街买二斤肉给母亲祝寿都会被传诵得天下皆知。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子孙却在他身后,凭着他名声的荫庇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