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

生平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

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关参考

清朝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

扶苏是谁为何会称他为公子 他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扶苏名来源于《山有扶苏》,出于《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对长子取名寄予了厚望,可见始皇对公子扶苏的喜爱非同一般。而这位扶苏公子确实也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他勇敢有主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中

石敬瑭是谁为何称他为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天下大动乱,”乱慌慌你方唱罢我登场“,君王就如走马灯似的走过,无法带给台下观众丝毫印象,即使是一国之君也仅仅是换得比旁人稍稍多一点的目光,喝令天下,能让后人记住的

历史人物 扶苏是谁为何会称他为公子 他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扶苏名来源于《山有扶苏》,出于《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对长子取名寄予了厚望,可见始皇对公子扶苏的喜爱非同一般。而这位扶苏公子确实也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他勇敢有主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中

历史人物 石敬瑭是谁为何称他为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天下大动乱,”乱慌慌你方唱罢我登场“,君王就如走马灯似的走过,无法带给台下观众丝毫印象,即使是一国之君也仅仅是换得比旁人稍稍多一点的目光,喝令天下,能让后人记住的又有几人?但是,五代中却

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

(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

谁曾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着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

谁曾被康熙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着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

历史人物 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简介,张伯行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生平步入仕途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