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唐末农民战争的介绍

Posted 农民战争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唐末农民战争的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唐末农民战争的介绍

2、普及率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唐末民变

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唐末农民战争的介绍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的影响为什么

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闽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唐末农民战争发生的基本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公元八七四年,王仙芝在河南的长垣(今范县)发动起义。第二年,黄巢在山尔曹州(今菏泽县)率众响应。两支起义军的会合,仕大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起义军攻州夺县、镇压地主、开仓济贫,得到农民热烈支持,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势力扩大到河南,安徽、湖北等广大地区。

公元八七八年,王仙芝在湖北一次战役中堵死,黄巢被推为起义军统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号召农民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唐朝政权,冲破唐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军在这个号召下,南征北战,把唐末农民战争推向高潮。先是转战于山东、河南、湖安徽等地,随后十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唐朝统治薄弱的江南挺进,战斗在江西、浙江等地,起义军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开辟了一条七百里长的山路,进入了福建、广东,攻克富庶的广州。起义军在这里一面休整,一面准备北伐。八七九年,起义军开始北伐,再渡长江天险,攻克洛阳。这时队伍已达六十万人,纪律严明,锐不可当,直逼长安大门潼关。长安城中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一片慌乱,百官纷纷逃窜,唐僖宗逃往四川。八八一年,起义军占领了敌人的老巢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受到了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

但是,起义军进入长安后,还是采用流动战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乘胜全歼唐朝残余势力,给敌人造成;反扑的机会。八八三年,处于无粮无援的起义军,不得不退出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坚持战斗。八八四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后失败。黄巢率领千余部属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行程几万里,转战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黄巢农民起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提出了“均平”,“冲天”的政治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在贫富尖锐对立的形势下,提出平均财富的革命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冲击了封建秩序,打击了地主阶级,削弱藩镇势力,使唐朝政权濒于灭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虽然取得暂时的胜利,最后还是不免失败,这是留给革命人民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

唐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它从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唐末农民起义的经过、特点及其失败,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1.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唐朝后期严重的土地兼并。讲课中,应将当时土地兼并及官府横征暴敛的情况稍加补充:唐末,大批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沦为逃户。统治者又巧立名目,对农民“竭泽而渔”。人们吃盐、喝茶、住房都要交税,甚至庄稼尚未成熟,先要交“青苗钱”。 (2)战祸连年。一百多年来,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政府间为争权夺利的征战,从未停止过。 (3)灾荒年月,依旧催交租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处可补充一例:873年,潼关以东直到海滨的广大地区遇到大旱,小麦只有半数收成,秋粮几乎颗粒无收。入冬,许多人被迫吃树皮,很多人因此饿死。灾情如此严重,官府照样催逼赋税。农民拆房砍树,典妻卖子,连应付税官的吃喝还不够。“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在今山东曹县)天下反”的童谣,在黄河下游流传,预示着农民起义风暴的来临。 2.唐末农民大起义。从起义经过、流动作战的特点、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述。 (1)王仙芝起义于河南、山东,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 (2)黄巢称“冲天大将军”,进行流动作战,于长安建大齐政权。 讲起义经过,要充分利用挂图《黄巢起义进军路线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此图制成有动感的多媒体投影片,利用计算机边放边讲,展示出黄巢起义军由北向南、由南而北,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作战路线,突出其流动作战的特点。 (3)唐末农民起义的失败。启发学生思考流动作战有何危害?通过学生回答,得出农民军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的结论。然后教师让学生看书中“王府君墓志铭”图,指出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后,农民军没有乘胜追击,使唐朝统治者得到喘息的机会,组织力量卷土重来。起义军被迫撤出长安。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4)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要给学生讲清三点:战争的规模、特点;战争的主要作用;农民战争水平的提高。 ①历时十年,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流动作战是它的突出特点。 ②它瓦解了唐朝的统治(让学生注意是瓦解而不是推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③唐末农民起义的反封建斗争水平,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有所提高。它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均田、均产的革命要求。

唐末农民战争有怎样的领导者?

王仙芝和黄巢是唐末农民战争的动者和领导者。两人原来都贩私盐,贯与官军为敌,具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与尚让、尚君长等首先在长垣发动起义,发布檄文指责唐政权"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义军先后攻克濮州、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亦于同年以数千人起义,响应王仙芝。两支义军会合在一起壮大了声势,困于重敛的农民争先恐后归附者凡数万人。

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物有哪些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王仙芝(?-878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贩私盐,出没江湖,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众数千人,揭竿长垣,878年,所领导的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不幸战死。 农民战争(4)

普及率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唐末民变

历朝历代在改朝换代之时都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在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兴起,与朝庭长期争权斗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东地区领导的农民起事,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领导驻军起义,史称“庞勋起义”。这两次变乱虽然很快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更大规模起事的先声。宋祁《新唐书》总结教训:“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唐末的农民起义军中,以王灿,黄巢领导的军队,采用运动作战的方式,对政府军的围剿造成很大的不便,在运动中消灭围剿的军队。但是唐朝的灭亡主要是藩镇势力过大,农民起义军只是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相关参考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唐末有几次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都有什么特点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共有4次农民起义,前后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

普及率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唐末民变

历朝历代在改朝换代之时都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

历史军事 为什么说唐末民变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前后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9世纪中叶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唐末土地兼并,政治腐败,赋役繁重,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873年(咸通十四年),黄河中下游大旱,千里之内秋粮颗粒无收,“金色虾

中国古代战争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争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促使农民奋起反抗,爆发大规模起义。 &n

历史军事 唐末农民大起义谁领导的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出身低微之人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中,出身低微是一个重要特点。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四次,这四次起义的首领都出身低微,裘甫是贩盐出身,庞勋是低层士兵,王仙芝是贩布出身,黄巢是贩盐出身。缺乏战略性也是唐末农民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出身低微之人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中,出身低微是一个重要特点。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四次,这四次起义的首领都出身低微,裘甫是贩盐出身,庞勋是低层士兵,王仙芝是贩布出身,黄巢是贩盐出身。缺乏战略性也是唐末农民

历史军事 普及率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历朝历代在改朝换代之时都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

历史百科 唐末农民起义背景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擅朝政,朋党相互倾轧,藩镇称霸地方,是唐末政治混乱的几大重要因素。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大土地私有制恶性发展,贫富不均成为阶级矛盾激化的总根源。大量土地和社会财富集中于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