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2、历史百科 唐末农民起义背景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唐末有几次农民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都有什么特点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共有4次农民起义,前后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1裘甫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参见唐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次年正月,屡败明州城(今宁波)官兵,进逼剡县(今浙江嵊县),众至数千人。二月,大败浙东唐军于三溪(今浙江嵊县西南),打死官兵3位将官,百姓纷至投奔,队伍增加到3万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大聚资粮,购良工,治器械,声振中原。三月,义军分兵攻打衢、婺、明、台等州(治今浙江衢州、金华、宁波、临海),夺取唐兴、上虞(今浙江天台及上虞东南一带地区),随后又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浙东官兵屡战屡败,唐廷急调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统领诸道兵前往镇压。义军又北上余姚(今属浙江),杀县丞和县尉,东破慈溪,进占奉化,抵达宁海(今属浙江),杀掉县令而占据之。裘甫面对义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没有采纳副将刘?提出的迅速攻取越州(治今浙江绍兴),沿浙江(今富春江、钱塘江)筑垒拒守,伺机向外扩展的正确方略,而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四月,王式率兵进屯越州,旋即分兵两路向东、南方向齐进。起义军连战皆败,失掉宁海城,于宁海西南的南陈馆又丧失万余人,沿天台山黄罕岭向西北方向逃遁。六月,起义军退守郯城。王式率官军集中兵力攻城,不惜起用龙陂监的牧马,借助吐蕃、回鹘的数百名骑手轮番进攻,三天交战83次,裘甫、刘?等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斩。起义军将领刘从简率500人突围后,亦在大兰山(今浙江余姚南)战败被杀,至此,裘甫义军全部失败。 裘甫率义军反唐,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奏,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的序幕。 2庞勋起义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 庞勋起义前后一年零两个月,是唐末继裘甫起义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农民反抗斗争,是对唐朝统治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为接踵而至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作出了积极的准备(参见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史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对庞勋起义在唐末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中肯评论。 3王仙芝起义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在山东长垣聚众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了长垣县城,第二年便攻克濮州、曹州。民众纷纷参与起义,军队人数发展到数万人。起义到了第三年,起义军在汝州大捷,後来唐朝招安,王仙芝两度动摇,第一次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黄巢率领二千人马向北进发,与王仙芝分战两地。仙芝转攻郢州时,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于黄梅大败被杀。 4黄巢起义.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的起义,遂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义。黄巢起义军避实就虚,避开藩镇力量强大的中原地区,向南方长驱直下,渡过长江,转战荆襄、皖南、浙东、福建,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南方重镇的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并控制了岭南的大部分地区。起义军发布公告:要率大军直捣长安,推翻唐朝的统治。十月,起义军从广州北上,公元880年渡过淮河,攻下洛阳;中和元年(881年),起义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一月十六日,在含元殿举行开国大典,建立了大齐政权,建元「金统」。  逃往四川的唐僖宗纠集各地的残馀势力,向起义军反扑,黄巢率军顽强抵抗,在关键时刻,大将朱温叛变降唐,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长安,转战山东泰山一带。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虎狼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兵败自刎。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农民战争结束。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甯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 唐末农民起义都有什么特点 1在唐朝末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持续时间长达25年。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一是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均平就是要平均分配资源,包括土地、赋税等。唐朝末年政治腐败,中央有宦官当政,地方有藩镇割据,农民备受压迫,因此农民迫切希望国家的资源能够平均分配。 2唐末农民起义的特点之二是农民军作战具有流动性。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著名的一次起义,黄巢在山东起义,其后下安徽,入江西,再南下广州,最后又返回中原地带,攻克长安,其间转战大半个中国。 唐末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具有流动性,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唐朝的地方上是藩镇割据,藩镇之间没有协调性,这使得农民军可以在藩镇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农民阶级中夹杂小商人和知识分子是唐末农民起义的第三个特点。唐朝末年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小商人的出现,但他们却受到官僚的横征暴敛,这使得一些小商人加入了农民军,黄巢在起义之前就是贩盐小商人。 3唐末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起义时轰轰烈烈,最后却惨遭失败。唐朝末年的土地兼并与苛捐重税使得农民对唐王朝心生痛恨,因此一支农民军刚起义时可以得到许多农民的呼应。而农民军最后惨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唐朝地方上的藩镇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他们会联合起来打击农民军。

唐末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

唐朝末期,唐懿宗和唐僖宗都是昏君,再加上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

唐末农民起义作用

末农民战争

它从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唐末农民起义的经过、特点及其失败,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1.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唐朝后期严重的土地兼并。讲课中,应将当时土地兼并及官府横征暴敛的情况稍加补充:唐末,大批耕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沦为逃户。统治者又巧立名目,对农民“竭泽而渔”。人们吃盐、喝茶、住房都要交税,甚至庄稼尚未成熟,先要交“青苗钱”。 (2)战祸连年。一百多年来,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政府间为争权夺利的征战,从未停止过。 (3)灾荒年月,依旧催交租税,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处可补充一例:873年,潼关以东直到海滨的广大地区遇到大旱,小麦只有半数收成,秋粮几乎颗粒无收。入冬,许多人被迫吃树皮,很多人因此饿死。灾情如此严重,官府照样催逼赋税。农民拆房砍树,典妻卖子,连应付税官的吃喝还不够。“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在今山东曹县)天下反”的童谣,在黄河下游流传,预示着农民起义风暴的来临。 2.唐末农民大起义。从起义经过、流动作战的特点、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述。 (1)王仙芝起义于河南、山东,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 (2)黄巢称“冲天大将军”,进行流动作战,于长安建大齐政权。 讲起义经过,要充分利用挂图《黄巢起义进军路线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此图制成有动感的多媒体投影片,利用计算机边放边讲,展示出黄巢起义军由北向南、由南而北,横扫大半个中国的作战路线,突出其流动作战的特点。 (3)唐末农民起义的失败。启发学生思考流动作战有何危害?通过学生回答,得出农民军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的结论。然后教师让学生看书中“王府君墓志铭”图,指出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后,农民军没有乘胜追击,使唐朝统治者得到喘息的机会,组织力量卷土重来。起义军被迫撤出长安。884年,黄巢在山东兵败自杀。 (4)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要给学生讲清三点:战争的规模、特点;战争的主要作用;农民战争水平的提高。 ①历时十年,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流动作战是它的突出特点。 ②它瓦解了唐朝的统治(让学生注意是瓦解而不是推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③唐末农民起义的反封建斗争水平,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有所提高。它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均田、均产的革命要求。

唐末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

一、 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1、政治昏暗。唐末宦官专权,方镇割据,政治极为昏暗。官员贪污成风,地主兼并盛行,整个统治阶级腐朽不堪。 2 、赋税苛繁。沉重的两税(钱重物轻,税额增加)外,统治者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把大量的苛捐杂税强加在人民头上。农民纷纷破产,痛苦不堪。 3 、关东旱灾严重,唐催征日急,人民无路可走。

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是什么?

唐末民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桂林戍卒起义,唐朝末年,皇帝荒淫无度,藩镇兴起,与朝庭长期争权斗争,同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东地区领导的农民起事,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领导驻军作乱,史称“庞勋之乱”。这两次变乱虽然很快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更大规模起事的先声。宋祁《新唐书》总结教训:“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第二个裘甫起义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参见唐末农民起义战争)的序幕。   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次年正月,屡败明州城(今宁波)官兵,进逼剡县(今浙江嵊县),众至数千人。二月,大败浙东唐军于三溪(今浙江嵊县西南),打死官兵3位将官,百姓纷至投奔,队伍增加到3万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大聚资粮,购良工,治器械,声振中原。三月,义军分兵攻打衢、婺、明、台等州(治今浙江衢州、金华、宁波、临海),夺取唐兴、上虞(今浙江天台及上虞东南一带地区),随后又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浙东官兵屡战屡败,唐廷急调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统领诸道兵前往镇压。义军又北上余姚(今属浙江),杀县丞和县尉,东破慈溪,进占奉化,抵达宁海(今属浙江),杀掉县令而占据之。裘甫面对义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没有采纳副将刘?提出的迅速攻取越州(治今浙江绍兴),沿浙江(今富春江、钱塘江)筑垒拒守,伺机向外扩展的正确方略,而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四月,王式率兵进屯越州,旋即分兵两路向东、南方向齐进。起义军连战皆败,失掉宁海城,于宁海西南的南陈馆又丧失万余人,沿天台山黄罕岭向西北方向逃遁。六月,起义军退守郯城。王式率官军集中兵力攻城,不惜起用龙陂监的牧马,借助吐蕃、回鹘的数百名骑手轮番进攻,三天交战83次,裘甫、刘?等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斩。起义军将领刘从简率500人突围后,亦在大兰山(今浙江余姚南)战败被杀,至此,裘甫义军全部失败。   裘甫率义军反唐,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奏,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的序幕。 最后一个王仙芝黄巢起义

现在怎么没有人发起起义,古代经常有起义的,比如唐末农民起义,汉末黄巾起义

如果对于广电文化部什么的,快了

唐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黄巢

?~884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世代以贩盐为业。善骑射,喜任侠,能言善辩,屡举进士不第。唐乾符二年(875),与黄邺、黄揆等兄弟8人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流动作战于中原。三年,阻止王仙芝降唐,率部独立作战。五年,王仙芝战死,遂收其余众,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继而率众十余万,摆脱唐军围攻,乘虚南渡长江,转战浙东,自衢州(治今浙江衢县)开山路700里入福建。六年,先后上表求授天平和广州节度使,朝廷不许。黄巢急攻广州,即日陷之。时军中遇疾疫,死者甚众,诸将请“北还以图大事”。黄巢遂以义军都统名义宣告将入关中,指斥唐朝宦官擅权,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官勾结,贿赂公行,铨贡失才;并宣告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十月,集兵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沿湘水北进,突破唐军阻击,进占江陵(今湖北荆沙),号众50万,拟经襄阳(今襄樊),北取洛阳,或西入关中。因轻敌在荆门(今属湖北)遭唐军伏击受挫。黄巢断然放弃江陵,率部改道东进,连克江南15州,军势复振。广明元年(880),于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西北)大捷后,即率大军顺利北渡江、淮,自称天补大将军,进占洛阳。十二月,攻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进入长安(今西安)。起义军向贫困百姓散发财物,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受到百姓欢迎。黄巢旋即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其时起义军所克之城,均未驻守,又未派兵追击唐僖宗;溃散的禁军重新集结于凤翔节度使郑畋麾下;已归降的藩镇又相继叛去。二年四月,长安遭唐军攻击。黄巢在长安附近与唐军进行争夺战,虽有小胜,终因孤城无援,陷入困境。中和二年(882),大将朱温叛变,唐引沙陀军参战。三年,被迫撤离长安,经蓝田,向东转移。攻克蔡州(治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治今淮阳),近300天不克。四年,遭唐军集中兵力攻击,屡战失利。旋大败于中牟(今属河南)北王满渡,随即率军东走,士众败亡殆尽。被迫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杀身亡。 农民起义(6)历次(1)

历史百科 唐末农民起义背景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擅朝政,朋党相互倾轧,藩镇称霸地方,是唐末政治混乱的几大重要因素。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大土地私有制恶性发展,贫富不均成为阶级矛盾激化的总根源。大量土地和社会财富集中于皇室、贵族、官僚、豪强地主之手,地主豪富的田庄更为普遍,封建统治阶级的暴富与荒淫奢侈更属惊人。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并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但也无力改变唐末江河日下之势。宣宗死后,先后继位的唐懿宗李漼 (860—873在位)、僖宗李儇 (874—888在位) 都是昏庸无能、腐化堕落之辈。懿宗不但亲迎佛骨,大肆铺张,每月还要举行十多次宴会,穷奢极侈。他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以珍宝装饰新房门窗,以金碗银盆做嫁妆,还陪送铜钱五百万贯。同昌公主死后,送葬的队伍就排了20里长。唐僖宗不理朝政,专好斗鸡、打马球。他以一个地方节度使的官位作赌注,让四个大臣打球争输赢。结果,打球获胜的一人果然被任命为节度使。大官僚韦宙的一个田庄里,就屯积稻谷达700堆,皇帝称他 “足谷翁”。宰相杨收,号称 “田产遍于四海”。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离乡背井,沦为逃户。而统治者又把逃户的赋役分摊给邻伍负担,称为 “摊逃”,结果又逼出了大量新的逃户。当时,加上水旱灾害频仍,而官吏照旧横征暴敛。走投无路的农民,只得奋起反抗。广大逃户为扩充农民起义军提供了兵源。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唐末社会正处在暴风骤雨的前夜。

相关参考

唐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唐末农民战争的介绍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的影响为什么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闽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

王仙芝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什么覆亡的如此快

王仙芝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领导的起义军转战数省,持续四年,后来在湖北被唐朝调集的优势兵力击败,本人在突围时战死。此后黄巢接过他的大旗,扩大和发展了起义军,后来攻占长安,迫使唐僖宗逃往四川,险些直接

唐末一场兵变引发大起义,20万义军席卷江淮,比黄巢起义还早7年

唐朝末期,统治昏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各地农民暴动的事件十分频繁,我们也都知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爆发的黄巢大起义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可是你知道吗,在黄巢起义前,还有一场大规

唐末山东一举子落第,带气写下千古狂诗,后来起义攻入长安称帝

当盛唐走到末年,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统治者高居其上得过且过,各地农民起义频举,百姓们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读书人在这种环境中,要么趋炎附势争名夺利,要么清高避世逃避现实。这些乱象长久的占据着唐末的社会

唐末山东一举子落第,带气写下千古狂诗,后来起义攻入长安称帝

当盛唐走到末年,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统治者高居其上得过且过,各地农民起义频举,百姓们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读书人在这种环境中,要么趋炎附势争名夺利,要么清高避世逃避现实。这些乱象长久的占据着唐末的社会

怀才不遇天神赐宝剑遂反唐起义 黄巢起义原因

...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民间传说中关于黄巢起义的故事充满了玄幻诡异的色彩:黄巢的父亲叫做黄宗旦,盐商出身,娶妻田氏女,途...

残唐五代时期是指什么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残唐五代是指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开始,至北宋消灭十国残余势力为止的中国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又分为残唐(唐末乱世)和五代(五代十国)两个时期,其中唐末乱世指的是从黄巢起义被镇压后,直至朱温篡唐的时间段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什么叫 ”五代十国”

公元884年7月黄巢自杀而死,唐末农民大起义最后失败了。这次历时10年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全国从南到北都有它的足迹,起义风暴席卷今天12个省的广大地区,虽然没有推翻唐政权,但瓦解了唐朝的腐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