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你不好好奋斗,拿什么显摆的自己的成功,对于背后的人看不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唐末农民战争
9世纪中叶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唐末土地兼并,政治腐败,赋役繁重,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873年(咸通十四年),黄河中下游大旱,千里之内秋粮颗粒无收,“金色虾蟆睁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广为流传。875年(乾符二年),王仙芝率众数千起义于长垣,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同年,黄巢聚众响应。黄巢为人轻财好义, 乐于扶危救困,能诗文,善骑射。他在《菊花诗》中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岳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了远大抱负。汝州大捷后,王仙芝与黄巢等分兵,转战于今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西间,期间一度动摇。878年(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大败,为唐军所杀。余部由尚让率领,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人数发展到10万余。黄巢鉴于北方藩镇与朝廷的围堵截击,采取避实击虚的流动作战方针,南下强渡淮河、长江,入江西,经淮南,进浙东,劈开山路350千米(700里),占福建。879年,过岭南,克广州,队伍发展至百万之众。旋挥军北上,发布檄文,声讨唐室。起义军取道桂林,编筏顺湘江而下,抵潭州(今长沙),经鄂州(今武昌)东向,歼灭唐军张璘部,由采石渡江,过淮北,克东都洛阳。881年初入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大齐政权建立后,长安为唐军包围,造成长安城内“斗米三十千”,起义军退出长安,大败唐军。准备重振旗鼓,不料,同州(今陕西大荔)守将朱温叛变投敌,长安再度告急。883年,沙陀族李克用攻占长安。黄巢以全力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 300日不下,损失重大。884年(齐金统五年)起义军被围于泰山东南的狼虎谷,黄巢壮烈自刎而死。这次起义英勇斗争10年之久,足迹遍及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从此,唐王朝名存实亡。
相关参考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战乱。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的影响为什么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闽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的影响为什么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闽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唐末有几次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都有什么特点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共有4次农民起义,前后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宦官专擅朝政,朋党相互倾轧,藩镇称霸地方,是唐末政治混乱的几大重要因素。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大土地私有制恶性发展,贫富不均成为阶级矛盾激化的总根源。大量土地和社会财富集中于皇室、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先后长达25年之久。唐宣宗李忱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矛盾日渐突出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中,出身低微是一个重要特点。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四次,这四次起义的首领都出身低微,裘甫是贩盐出身,庞勋是低层士兵,王仙芝是贩布出身,黄巢是贩盐出身。缺乏战略性也是唐末农民
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特点中,出身低微是一个重要特点。唐末农民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四次,这四次起义的首领都出身低微,裘甫是贩盐出身,庞勋是低层士兵,王仙芝是贩布出身,黄巢是贩盐出身。缺乏战略性也是唐末农民
唐朝人物中文名:黄巢别名:黄王、冲天大将军国籍:唐朝→大齐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菏泽出生日期:元和十五年(820年)逝世日期: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职业:皇帝、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建
唐末时期,百姓民不聊生,黄巢是一个盐贩的儿子,他本想走考试入仕的道路,可怎么考也考不上,这次考试让他见识到了唐朝廷的腐败,因为被录取上的都是些“走关系”的,黄巢一怒之下就扛起了起义的旗帜,成了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