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的生平简介 茹太素结局怎么样?

Posted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茹太素的生平简介 茹太素结局怎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茹太素的生平简介 茹太素结局怎么样?

   历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任性的皇帝,他幼时贫穷,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为了挣些银钱补贴家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

 
  正因如此,在中国封建皇帝名单当中,朱元璋的文化程度很低。
 
  可是,朝廷官员大多都是文化人,就算武将也是读了书的,他们写给朱元璋的奏折也就文邹邹的,一眼看去全是深奥难懂的句子,需要朱元璋花很大力气才能弄明白。
 
  为了整顿官吏作风,朱元璋提倡在奏折和对百姓颁布的政令官文中都使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务必通俗易懂。
 
  朱元璋这样做,不仅仅是方便了自己,更是一种统治需要。那时明朝刚建立不久,老百姓看不懂朝廷张贴的政令官文,对政令的实施十分不便。
 
  由此一来,朝廷上下都掀起了一股“白话文奏折”之风,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在圣旨里加入一些“朕知道了”、“好事好事”这样的口语,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很多臣子习惯已经养成,写奏折的时候转不过弯,依然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万字,让朱元璋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这人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
 
  《明史》中“抗直不屈”的茹太素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茹太素这个人的经历其实没什么出彩的,但他却凭借一篇一万多字的奏折成了朱元璋朝的大名人。
 
  茹太素是中书省晋宁路泽州(今山西晋城泽州县大阳镇)人,洪武三年参加乡试中举,任监察御史,三年后改任四川按察使,洪武七年成为刑部侍郎,后任刑部主事。
 
  每次给朱元璋写奏折的时候,茹太素少则七八千字,多则上万字,而且句子语意艰涩难懂,弄得朱元璋看到他的奏折就一个头两个大。
 
  时间一长,朱元璋也见识到了茹太素得执着,每每遇到茹太素呈上来的奏折,他就让其他人读给他听,免得看到那么多字心烦。
 
  有一次,茹太素又交上来一份奏折,写了上万字,朱元璋懒得看他的奏折,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
 
  可是听来听去,就是听不到这份奏折到底要讲什么,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朱元璋还是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积压已久的火气一下子就憋不住了,他大怒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说完就把茹太素抓起来痛打了一顿。
 
  茹太素在朝堂上被暴打一顿,在场的大臣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下次写奏折一定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然茹太素的下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从那以后,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都简单易懂,朱元璋看起来也轻松多了。
 
  当然了,茹太素并没有因为奏折一事彻底得罪朱元璋,朱元璋后来还是把他的奏折读完了,并且还采纳了几条好建议。
 
  不过,茹太素刚直不阿,是个原则性很强的爱国忠臣,这样的人极易得罪人,茹太素最后因反抗左都御史詹徽的压迫,愤然与11名御史一起戴着脚镣上班。
 
  1398年,茹太素因事连坐而死。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

  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他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太素责打了一顿。后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几条建议也还可行。>>  朱元璋一面向茹

历史人物 大臣万言奏折换一顿板子

  如今提倡改进文风,不由想起明初被当廷杖责的大臣茹太素。>  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

历史人物 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白朴(公元1226—约公元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终身未仕。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

历史人物 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白朴(公元1226—约公元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终身未仕。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

历史人物 元朝人物白朴简介

元朝人物本名:白朴别称:白恒字号: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1226年去世时间:约1306年主要作品:《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天净沙·秋》等主要成就:“

元曲四大家白朴简介 白朴是怎么死的?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三人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大约生活在公元1226年到公元1306年间,世家出生,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

历史人物 元曲四大家白朴简介 白朴是怎么死的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三人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大约生活在公元1226年到公元1306年间,世家出生,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州,后迁居真定

历史人物 元朝杂剧作家、戏曲作家白朴简介,白朴的诗有哪些

生平简介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T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

当了皇帝也不能肥宅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载: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

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杨上善简介,杨上善的典故有哪些

人物生平林亿《素问补注》序云:“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据此,传统上认为杨上善是隋代的人。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杨上善著作列入,唐末杜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