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

Posted 对偶

篇首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

  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他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太素责打了一顿。后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几条建议也还可行。> >    朱元璋一面向茹太素道歉,一面下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通称 “八股文”。又规定在科举中,应试考生也要按八股文体做文章,后来连字数都有了限制。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束缚人们思路。可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 都只好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只研究怎样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 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钻营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顿了。> > > 八股文考试 >      近人商衍鎏在《科举考试述录》中说到八股文体时总结道:“然则八股之法,实肇于宋绍兴、淳,定于明之洪武,而盛于成化以后者。”是从内容到形式, 从不自觉的对偶到严格规定对仗成为一种法定形式而说的。大抵“八股文”在成为严格法定形式之前,是先规定了“经义”的内容,而参试者又习惯作唐以来的试 律,习惯写对偶文字,正如清代钱大昕说:“宋熙宁中以经义取士,虽变五七言之体,而士人习于排偶,文气虽疏畅,而两两相对犹如故也。”由于汉语特征,汉字 文字传统,对偶为文,原很自然,“经义”内容的文字,进一步规定了对偶的形式,那就是法定的“八股文”了。> >   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华,对于 沿习已久的官吏制度、考试制度、包括制义八股文,全部采取“拿来主义”,一切延续照办。《清史稿》卷一百零六“选举志”开头就说:“自唐以后,废选举 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 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 >   另外同书“选举三”述“文科”云:“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 >    八股文就是制义,或叫制艺,又名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制义”,就是按规定格式所写的“经义”。“制艺”一词,制字意义仍如上述,而“艺”则是 用六艺之一的意思。“六艺”是《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时艺”,就 是当时的六艺之一。“时文”就是当时的文章、文体,区别于古文、骈文等。“八比文”意同“八股”,即八段排比对偶的文章。“四书文”是指所出题目,都是 《四书》中的,因而叫“四书文”。三级考试:府试考诸生,俗名“秀才”,只考《四书》八股文。乡试(即在本省考)考举人,首场考八股文。会试(在北京考、 包括礼部贡院考及殿试)考进士,首场也考八股文。除殿试而外,府、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因为首场作八股文,试官评阅取中取不 中,全看首场,首场不入试官眼。二场、三场所写的论、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场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 >   直到清末,统治者先废八股,改试策论,后即废科举,改学校。在这中间,八股延续了200多年,这中间也有一些变化。

相关参考

欧洲历史 欧洲和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欧洲各国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紧密。在文化方面,1950年创立了以西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广播电视机构为主的欧洲广播联盟。1957年8月21日创立的欧洲新闻社联盟增进了各国新

宋朝历史 宋代的文化发展简介

宋朝文化发展科技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

欧洲和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欧洲各国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紧密。在文化方面,1950年创立了以西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广播电视机构为主的欧洲广播联盟。1957年8月21日创立的欧洲新闻社联盟增进了各国新

历史科技发展历史手抄报的资料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以及建筑、纺织、陶瓷

大秦文化科技的辉煌成就总结

  嬴氏秦朝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只有短短15年时间,却延续和发展着五百年秦国的漫长渊源、雄厚实力和高度文明,在文化与科学的许多方面创造了灿烂的成就。>  杂家巨著《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由秦国相、文信

历史秘闻 历史科技发展历史手抄报的资料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以及建筑、纺织、陶瓷

东巴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纳西族历史简介

东巴文化是人们对一千多年来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教文化的总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既是本民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汇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

中西方文化经济科技的第一次碰撞 丝绸之路影响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交流的贡献极其重大,从汉代起,直到明朝中期,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着其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如此伟大的丝绸之路谁开辟的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通丝绸之路的,是汉代的博望侯张

奇书《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周易》是我国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思想方面多数重要成就,如道家、儒家

七年级历史明朝历史文化特点有哪些

明朝的古典小说、戏剧等在继承前人传承之上,有所发展。其中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这是由于明朝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明朝有哪些特点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