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杨上善简介,杨上善的典故有哪些
Posted 注文
篇首语:不要让世界改变你的微笑,用你的微笑改变世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杨上善简介,杨上善的典故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杨上善简介,杨上善的典故有哪些
人物生平
林亿《素问补注》序云:“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据此,传统上认为杨上善是隋代的人。
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杨上善著作列入,唐末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中说:“太子司议郎杨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太素》标题作:“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因此,《太素》一书是杨接受唐高宗的敕命而做的,显见他应该是初唐时人。
据周绍良、赵超所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杨上善墓志可知,杨上善生于隋代(589年),卒于初唐(681年),享年93岁。开皇十九年(599年),11岁,出家为道士。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72岁之前不久,受诏入朝,除弘文馆直学士。龙朔元年(661年)73岁,又除沛王文学,同年迁左武卫长史。麟德二年(665年)77岁,迁左卫长史。上元二年(675年)87岁,迁太子文学。仪风元年至调露元年(676—679年)间90岁前后,先后迁太子司议郎、太子洗马。调露二年(680年)92岁,归老于家。永隆二年(681年)93岁,卒于里第。
撰写医书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提出了异议。但是,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4个方面,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太素》的类编,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太素》一书在北宋后失传,但在十九世纪时,日本学者在日本仁和寺发现《太素》残卷23卷,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据日本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载,该本系日本仁和三年旧抄本,由丹波赖基抄录,时当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原本由唐鉴真和尚传至日本。后清朝杨守敬出使日本时取回这个版本,共二十三卷(缺第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共七卷)。萧延平以此为底本,并参考袁昶的通隐堂本校勘而成,世称兰陵堂本或萧延平本。后日本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加载影印仁和寺古钞卷子本,又增加后来找到的两卷,即第十六、二十一卷,共二十五卷,是目前所知最为完善的《太素》版本。
据《旧唐书·经籍志》记载,杨上善共有专著和注释书76卷。
其中道家类三十三卷。
1.《老子》二卷,杨上善注(《新唐书·艺文志》作《杨上善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2.《老子道德指略论》二卷,杨上善撰(《新唐书》作《老子指略论二卷》).注云太子文学)‘
3.《略论》三卷,杨上善撰(《新唐书》同)
4.《庄子》十卷,杨上善撰(《新唐书》’‘撰”作’‘注”)。
5.《六趣论》六卷,杨上善撰(《新唐书》同)。
医家类著作四十三卷:
1.《黄帝内经太素户三十卷.杨上善注(《新唐书》同)。
2.《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上善撰(《新唐书》同)。
相关参考
善德女王姓金名德曼,号圣祖皇姑,是新罗国的第27代君主,性格宽仁明敏。她是真平王金白净之长女,母亲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胜之女),在真平王及圣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过世后,德曼继承了王位,成为新罗
是真实存在的。善德女王(韩文:선덕여왕,?-647年);姓金名德曼,号圣祖皇姑,是新罗国的第27代君主,性格宽仁明敏。真平王长女,母亲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胜之女),在圣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过世
杨上堃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他只是上校军衔,但因战功赫赫,主席曾两次出面救他他只是上校军衔,但因战功赫赫,主席两次出面救他。一次是杨上堃脱离部队,朱德和彭德怀从严肃
———————原文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注音版———————上(s
01.流水不争先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做
明朝有一奇才,苏州人金圣叹。此人自幼聪慧不凡,九岁便入学读书,是《水浒传》的忠实书迷。他为人孤傲,率性狂放,向来以才子自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幽默大师。 清朝顺治时期,金圣叹改名为金人瑞,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玄武
明朝有一奇才,苏州人金圣叹。此人自幼聪慧不凡,九岁便入学读书,是《水浒传》的忠实书迷。他为人孤傲,率性狂放,向来以才子自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幽默大师。 清朝顺治时期,金圣叹改名为金人瑞,
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地理学家、民部尚书裴矩简介,裴矩和裴寂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裴矩自幼丧父,由伯父裴让之抚养成人。他勤奋好学,文章华美,颇有心计,在北齐历任司州兵曹从事、高平王文学。北齐灭亡后,裴矩被定州总管杨坚征辟为记室,深受器重,后因母丧返回家乡闻喜守孝。大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自号晦庵,晚称晦翁(公元1130年9月15日—公元1200年4月23日),世俗尊称其为朱文公,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教育家,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