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诗到一半,秀才随口吟两句,从此平步青云

Posted 帝王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作诗到一半,秀才随口吟两句,从此平步青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作诗到一半,秀才随口吟两句,从此平步青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人生的幸运,有时候来得就是那么突然。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落魄秀才的幸运事,他路过寺庙见有人写诗犯难,随口对了两句解围,从此便平步青云。因为被他解围的不是别人,正是微服私访的朱元璋。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上天的宠儿。贫寒出身的太祖,最终平定了天下。对于太祖朱元璋,很多文献记载是气宇不凡,有帝王相。不过这大抵是民间传说,任何一位伟大的人,都不大可能是靠外貌取胜的。不过朱元璋一定心里是希望别人说他有帝王之气的,不仅如此,没读过多少书的朱元璋,还开始附庸文雅,学着写诗。

据《西圆杂记》载,一日明太祖打下江山后,轻装微服,访察民情,登寺楼遇大雨,诗兴大发,便打算吟诗一首倚,可惜只写到前两句就写不下去了,这前两句如下:

微微细雨洒斑竹,阵阵清风吹落花。

此时身边还有几个随行的大臣,令他觉得十分尴尬,这时这个过路的秀才,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还是接了两句:

独倚阑干闲眺望,乾坤都属帝王家。

落魄秀才的幸运在于,第一帮助朱元璋完成了诗,避免了太祖的尴尬。第二,他的后两句,似乎正合朱元璋的心意,是所谓的马屁之作。一个分不清马屁与否的人,一定是一个蠢笨的人。这个幸运才子身上的事情,其实也是如此。他接的这两句诗,虽然写的是帝王家,但却并非是在夸赞朱元璋。太祖皇帝会错了意,洋洋自得,给了这个才子一个好前程。

很显然,朱元璋的前两句,并无半点霸气侧漏,也没有什么帝王之气,充其量就是一个普通人写的普通诗。微微细雨对阵阵清风,斑竹对落花,全是眼中所见,谈不上象外之意,因此就谈不上什么意境。这首诗的正常走向,应该诗由眼中所见往所见之外的意境延展和深发。可是对不起,太祖没有这个水平了。

这个才子其实也无所谓高才,他的第三句依然是眼中所见,“独倚阑干闲眺望。“讲的是朱元璋在寺楼远眺观雨。比较有意思也有点意境和况味的是第四句:乾坤都属帝王家。文墨不深的太祖,从字面意义理解,认为读书人是在说这乾坤宇宙都是他帝王家所有。这马屁拍得够响亮!

然而稍微一推敲,这显然不成立!因为读书人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是朱元璋,甚至不可能想到对方是朱元璋。所以这句诗不可能是拍马屁之作,此其一。第二,这位读书人既然称为才子,他的这一句诗,就一定不可能依然是大白话,一定有其文字背后的深意。这个深意也不够深,就是一个落第举子的牢骚而已。

所谓都属帝王家,就是说乾坤都是那些帝王将相所有,自己落魄读书人,怎么都无法进入上层,实现同享盛世的理想。这个牢骚不仅不高明,而且有几分功利。而在民间,那些粗通文墨的人似乎找到了朱元璋帝王之气的证据。于是这个美丽的误会,就成为历代笔记小说钟爱的题材。

相关参考

站岗他手里拿的东西震惊了蒋介石 从此平步青云

在蒋介石的嫡系爱将中,黄杰这个人不怎么为人所知。因为他似乎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精彩的战绩。但是,黄杰的运数却出奇的好,一生深受蒋介石器重,败退台湾后,依旧荣宠不衰。一直活到93岁。有人说,黄杰得感谢

历史秘闻 状元随口对出经典下联

林大钦,明代潮州府海阳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苏轼的诗文,几乎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并把苏轼看作偶像。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发生变故,加上父亲因病去世,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已考中秀才的林大钦,

历史人物 八岁的女儿说了两句诗,父亲认定女儿将来会沦落风尘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薛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有一天,唐朝官员薛郧带着小女儿薛涛在自家梧桐树下纳凉,微风习习,十分舒爽。薛郧抬头看了看高耸入云的梧桐树,随口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

历史人物 八岁的女儿说了两句诗,父亲认定女儿将来会沦落风尘

大家好,这里是全榜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薛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有一天,唐朝官员薛郧带着小女儿薛涛在自家梧桐树下纳凉,微风习习,十分舒爽。薛郧抬头看了看高耸入云的梧桐树,随口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

明成祖见到此人,随口问道:你怎么还活着

平安,小名保儿,明朝初期将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一方的名将。平安的父亲平定是跟随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在1368年攻打元大都时战死。平安当时年幼,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官职,还被朱元璋收为了义子。

穷秀才发现一处风水宝地,为了葬在此处故意寻死,从此家族人才辈出

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风水之说是非常迷信的,死后必须葬在一个风水好的地方,认为这样后代子孙才能兴旺。直到现在,很多农村人还相信这种说法。在南宋时期,有一个懂得堪舆之术的穷秀才无意之间发现了一块儿风水宝地

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却又充满无奈,最后两句道尽孤独

杜甫是一位非常有天分的诗人,七岁就能作诗,不折不扣的神童。或许上天故意考验他,目的是让他在困境中寻找灵感,发挥出最大潜力,如此才能成为世人敬仰的“诗圣”。饱读诗书的杜甫,满怀信心进京赶考,本以为十拿九

历史秘闻 秀才的下联非常经典

常言道,难爬入错行男,女怕嫁错郎,每个人都希望遇到不离不弃的另一半,与之白头偕老,共同走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他/她陪伴就好。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中,最重要的不是颜值的高低,也不是

历史人物 南唐有名宰相冯延巳,一生最怕的竟然是母鸡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延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冯延巳是南唐最有权势的宰相,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并不是因为于政务上多么有天赋,而是因为他实在是太会作诗了。冯延巳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