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Posted 王安石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2、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的宁波),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

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此时,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一时哀鸿遍野。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

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的宁波),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尤其是一些普通百姓骂得最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容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早,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渡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1500文一石。

  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每石3500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渡过了这一劫。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相关参考

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王安石抬高米价度荒年

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杭州一带阴雨绵绵,到了八九月份收割庄稼的季节,田地里颗粒无收。米价一天一个价,到了十月,米价已从原来的每石400文猛涨到每石1500文了。为了阻止米价节节上涨,大宋朝廷

一门八进士--你可能不知道的王安石家族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大名,只要是个文科生,很少有不知道的。然而,以下这件事则恐怕很多人都未曾听说:王安石家族,从他爷爷辈到他儿子辈,四代人六十九年间,登进士者八人。即: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北宋真宗咸平三年...

人教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

历史人物 北宋宰相、康国公韩绛简介,韩绛横山之役打赢了吗

人物生平韩绛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状元是杨,榜眼是王,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v年间

宋朝 宋代·拗相公王安石

拗相公王安石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写成后都服其精妙。深得欧阳修称誉。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出息以还,百姓称便。嘉祐三年(

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简介50字 左右

王安石简介50字左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

历史人物 范仲淹为什么无法实行“庆历新政”

范仲淹为什么无法实行“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有哪些内容?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北宋年间,范仲淹曾在西北带兵和西夏打仗。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

宋朝历史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里在哪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