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却又充满无奈,最后两句道尽孤独
Posted 杜甫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却又充满无奈,最后两句道尽孤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却又充满无奈,最后两句道尽孤独
杜甫是一位非常有天分的诗人,七岁就能作诗,不折不扣的神童。或许上天故意考验他,目的是让他在困境中寻找灵感,发挥出最大潜力,如此才能成为世人敬仰的“诗圣”。饱读诗书的杜甫,满怀信心进京赶考,本以为十拿九稳,没想到被现实狠狠打击一番,这一年他24岁。
好在杜甫心理素质较强,没有因此事闷闷不乐,暂时放弃埋头苦读的念头,趁着去看望在外地做官的父亲的机会游山玩水,顺便开阔眼界长点见识。九年后,杜甫遇见仰慕已久的李白,一起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探讨如何创作更优美的诗歌,忘却尘世间烦恼,从诗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可感受到他是多么潇洒。
谋求一官半职,始终是杜甫矢志不渝的追求,结束放荡不羁的生活后,他开始为梦想而努力,数年后才得到一个低微官职。由于家道中落,杜甫的日子越来越贫寒,微薄的俸禄捉襟见肘,更可怕的是,不久后安禄山起兵谋反,杜甫不得不带着家人四处躲避战乱。
公元765年,杜甫辞官前往成都,居住在草堂之中,平时生活基本靠好友严武接济。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种日子没过多久,好友患病去世,如此一来,杜甫就失去资助,只能携家眷离开。在漂泊的路途中,杜甫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却充满无奈,最后两句道尽孤独。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显然此诗描写的是夜晚景色,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缕缕微风吹动着岸边的小草,江面上看不到其他船只,唯有我乘坐的小舟飘荡。天上的星星仿佛低垂着,在星光照耀下的视野无比开阔,江水在不停流动,洒在江面的月光也跟着波动。莫非我只能靠诗文而闻名天下,如今逐渐年迈,该是退休的年纪了。居无定所的我,跟天地之间孤独翱翔的沙鸥很像。
且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笔法和境界都很高,称得上气势磅礴。尤其是“月涌大江流”,是借鉴和化用李白的“江入大荒流”。此情此景,杜甫想着自己多年经历,有才不得施展,压抑、无奈和凄凉之感无处诉说,最后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参考
中华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唐朝尤其如此,从初唐四杰到盛唐大李杜,再到晚唐时期的小李杜,无一不是名流千古的顶级诗人,鲜有人能够与他们比肩。大李杜指的是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二人写诗风格不同,才气和影响力不分
历史上出色将领很多,配得上“文武双全”之称号的却屈指可数,诸如杀神白起、战神韩信等人,统兵作战是其强项,鲜有能与之匹敌者,但他们欠缺文采。有没有这样一种人,既能上马征战四方,又能提笔写出文章呢?看一下
古诗词因其优美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深受世人的喜爱,我们从小就能背诵一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时隔多年依旧能倒背如流。虽然唐朝是个盛产大诗人的朝代,但无可否认的是,其他朝代也出现过许多青史留名的诗人。清朝的一
1.春望反映了哪些历史事实春望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眼
文学创作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靡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
宋词作为古代文学载体,最早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不过比诗更灵活、随意,在宋朝时达到顶峰,所以称它为宋词。从派别上看,它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每个派别的词人成千
何谓律诗律者,六律也,谓其声之协律也。又如行军之有纪律,调平仄,拘对偶,其格律谨严,不可轻率也。兹先言其大体:律诗共有八句,首两句为起联,末两句为尾联;首联、尾联,可以不对;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工整。
元代的这首七言诗,为何是中国的最后一首“唐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颗明珠,唐朝时涌现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写入了诗歌里。后来虽然也出现了宋
杜甫的出身其实还不错,爷爷杜审言是文学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父亲则在朝为官,虽然没有七个妻,但生活完全无虞。出身这种富贵人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又没有经济压力,杜甫当然不愿意认真用功学
杜甫的出身其实还不错,爷爷杜审言是文学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父亲则在朝为官,虽然没有七个妻,但生活完全无虞。出身这种富贵人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又没有经济压力,杜甫当然不愿意认真用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