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党争,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味着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党争的存在,也就说明了朝纲是紊乱的态势,不利于政权稳定,尤其是在夺嫡之争时期,最容易造成多个党争的局面。对统治者来说,这是极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明令禁止结党营私。可是在王朝衰弱时,党争就应运而生了,并且难以控制。比如汉朝时期的汉臣与曹臣之争,最终的结局就是汉臣的领袖荀彧被诛,曹丕建魏代汉。

唐朝的牛李党争就是因宦官专权,朝廷腐败衰弱而产生的,持续的时间接近四十年,一直到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李忱的手里才算真正的结束。那党争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图片来自豆瓣 电视剧《不肯去观音》,聂远饰唐宣宗

由选拔人才的考试引发了两派的分立

这要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考举人时说起,当时他们在考试中批评了朝政,主考官觉得牛僧孺、李宗闵写的不错,于是向唐宪宗推荐。这事被宰相李吉甫知道了,自然是不高兴,因为李吉甫自己是官僚集团的头,说出朝政的弊端,对他相当不利,于是他上告唐宪宗说他们俩与主考官有瓜葛,唐宪宗听信了李吉甫的话,便把主考官降职。牛僧孺和李宗闵自然也就没有受到提拔。此事引起了朝野哗然,大臣们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唐宪宗迫于压力把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于是,朝廷就形成了两派。

不过当时还没有轮到牛僧孺、李宗闵两位主角进场。

真正的结成派系要从一次进士科考试说起。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登第。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称礼部贡举存在猫腻,录取都是通过“关节”。穆宗询问了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他们也都说段文昌所揭发是实情。

于是,穆宗派人复试,结果原榜十四人中仅三人勉强及第,钱徽、李宗闵、杨汝士都因此被贬官。李宗闵、杨汝士等大为怀恨,认为是李德裕存心排挤他们,从此“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通过科举出身的家庭地位卑微的官员为一派,李德裕等士族出身的官员形成另外一派,双方开始了排除异己,结党营私的斗争。

两党风水轮流转的四十年

唐文宗即位后,李宗闵通过宦官当上了宰相,牛僧孺也在李宗闵的帮助下,登上了相位。牛僧孺在党争中扮演的是领袖的角色,很多针对李德裕的行动都是经他一手策划。被贬为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趁着一个吐蕃将领投降,收复了当时的重镇维州,他上报朝廷,想以此邀功。但是牛僧孺对文宗说,李德裕收复了维州,不算大功劳,要是这件事使得吐蕃与唐朝的关系紧张,就不太好了,他甚至建议文宗下诏,命令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以免破坏边界的和谐。

若干年之后,唐武宗即位,李德裕当上了宰相,牛党人失势,并且大部分被贬谪到了南方。

公元846年,唐宣宗即位,由于自身的不幸经历,他排斥武宗时期所有的重臣,于是李党失势,李党的官员被贬谪到了崖州一带。不久,李闵宗生病离世。

公元847年,牛僧孺生病离世。两年后,李德裕也因病离世。

在争斗的四十年中,两党也曾有过破冰的机会。公元832年,李宗闵想和李德裕化解怨恨,推荐他担任“知贡举”。尽管李德裕不是科举出身,但饱读诗书,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听到此消息,李德裕很感动。可是牛党有人极力反对,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因为这件事,李德裕觉得被侮辱,两党的梁子反而越结越深。

庶族士人最终胜利,唐后期统治危机加剧

牛李党争没有给唐朝带来唐太宗时期的“民主”风气,反而加剧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幸而唐宣宗终结了牛李党争,以牛僧孺为首的庶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庶族士人剥夺了门阀世族的特权,门阀世族依旧存在但其身份在政治上不再具有影响力。

在这四十年中,牛僧孺作为牛党中最重要的有作为,有能力的仕途积极分子,一直扮演的是领袖的角色,党争离不开牛僧孺的参与。假如牛僧孺没有参与这场党争,或许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不会来的这么早。

相关参考

牛僧孺

  牛僧孺(779~847),中国唐代穆宗、文宗时宰相,诗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他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中,所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牛派的首领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牛仙客的后代。仙客从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起步,玄宗时虽贵为宰相,但仍遭人轻视。牛僧孺和李宗闵、杨嗣复都是权德舆的门生

历史人物 牛僧孺简介 牛僧孺的后人

牛僧孺牛僧孺出生甘肃灵台,是唐穆宗、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也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与李党代表李德裕势不两立。李德裕当政后,牛僧孺被罢免,贬为循州长史,直至唐宣宗继位,李德裕被杀后他才得以恢复原官。牛

牛李党争,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

牛李党争的影响 牛李党争是由什么考试而起

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的历史故事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早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时朝廷举行选拔官员的考试,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在卷子中批评了朝政,结果被评为第一。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是在诽谤自己,对他们很不满,于是唆使亲信诬陷他们,把

唐朝历史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掌控禁军的背景下官僚士大夫争权的政治现象。中唐以降,宦官专权,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牛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