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牛派的首领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牛仙客的后代。仙客从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起步,玄宗时虽贵为宰相,但仍遭人轻视。牛僧孺和李宗闵、杨嗣复都是权德舆的门生,他们情趣相投,关系密切。牛党的主要成员除他们数人之外,还有令狐绹、李珏和杨虞卿等人。李党的首领李德裕(787—849),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是李吉甫之子。李党的主要成员还有李绅、郑覃、陈夷行、李让夷等。

牛李两党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牛党维护科举制度,注意拉拢进士,以扩大势力; 李党则不满科举制度,主张选拔官员注重经术,要求废除进士科。李党主张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 牛党则反对向藩镇用兵,主张姑息妥协。

牛李两党交替执政,执政一方往往利用职权贬抑排斥对方。由于士族地主和庶族大地主都是腐朽势力,所以代表它们利益的李党和牛党无论谁掌权,都不可能较大地改进时政。唐宪宗时期,牛、李开始结怨。穆宗时,牛僧孺得李逢吉引荐,一度为相,李德裕被调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时,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接受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薛城镇西) 吐蕃副使悉怛谋归唐,牛僧孺居相位,令执送悉怛谋回归吐蕃。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也被贬黜。846年,唐武宗去世,皇太叔李忱即位,这就是唐宣宗。宣宗登位,牛派得势,李派大遭排斥。牛僧孺被召还朝后,不久病死。李德裕几经贬谪,848年又被贬逐到崖州 (今广东琼山东南) 为司户,次年死于崖州贬所。至此,闹了将近四十年的朋党之争总算收场,而唐王朝也到了日暮途穷之时,衰败局势已经是无可挽回了。

相关参考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的历史故事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早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时朝廷举行选拔官员的考试,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在卷子中批评了朝政,结果被评为第一。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是在诽谤自己,对他们很不满,于是唆使亲信诬陷他们,把

唐朝历史 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从中国历史上讲,党与派这二个字,都是贬义词。《尚书·洪范》有这么一句话:“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

唐朝历史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掌控禁军的背景下官僚士大夫争权的政治现象。中唐以降,宦官专权,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牛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党争,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味着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党争的存在,也就说明了朝纲是紊乱的态势,不利

历史人物 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也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但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