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篇首语:这个世界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标准,于是就将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被传到李吉甫的耳里,他见这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情,唐宪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考官降了职,而牛增儒和李宗闵也没有被提拔,大臣们也为他们鸣冤叫屈,迫于压力,唐宪宗也只能将李吉甫降职,因此这样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但没有成功。而李宗闵通过宦官的关系当上了宰相,将刚刚入朝的李德裕又调出。在唐太宗四年的时候,李宗闵推荐牛增儒为宰相,而裴度出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在唐文宗七年的时候,李德裕出任宰相,不久,李宗闵被出任为山南西节度使。唐文宗八年,由于当权的李训和郑注为了排挤李德裕,再次推荐李宗闵入相,李德裕被降职。
在唐穆宗到唐文宗这三朝中,两党一直是交替进退与朝廷,因此唐文宗就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
牛李党争 李商隐
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以牛增儒、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郑覃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斗争。根据《旧唐书·李宗闵传》中的记载,这两党之间相互挟持、倾轧,使这场斗争的时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而在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的时候,应试考试和宦官浮沉的时期。那么牛李党争和李商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这从五代开始一直到北宋以来,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更是有人说他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而是在两党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牛党中的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李党,成为李党一派众多王茂元幕府以及成为他的女婿。但是对于这一个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所以李商隐进入王茂元府也不存在卷入党争斗争的问题。
陈寅恪认为李商隐是先牛党后李党,出入于两党之间。他说:“李商隐本是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是属于牛党的,正合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他和李党王茂元女儿结婚,是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方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所以说,对于李商隐是哪个党派的评价还是有待商榷,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夹缝在牛李党中求生存的懦弱文人。
相关参考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党争,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味着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党争的存在,也就说明了朝纲是紊乱的态势,不利
“牛李党争”牛派的首领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牛仙客的后代。仙客从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起步,玄宗时虽贵为宰相,但仍遭人轻视。牛僧孺和李宗闵、杨嗣复都是权德舆的门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但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
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
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早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时朝廷举行选拔官员的考试,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在卷子中批评了朝政,结果被评为第一。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是在诽谤自己,对他们很不满,于是唆使亲信诬陷他们,把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从中国历史上讲,党与派这二个字,都是贬义词。《尚书·洪范》有这么一句话:“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掌控禁军的背景下官僚士大夫争权的政治现象。中唐以降,宦官专权,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