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的历史故事

Posted 宰相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的历史故事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早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就埋下了伏笔。当时朝廷举行选拔官员的考试,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在卷子中批评了朝政,结果被评为第一。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是在诽谤自己,对他们很不满,于是唆使亲信诬陷他们,把他们贬到外地为官。

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后来当了翰林学士,他对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当年触犯自己父亲一事还是怀恨在心。有一年钱徽主持科举考试,李宗闵暗地嘱托钱徽照顾下自己的亲戚。正好这事让李德裕等人知道了,他们就向皇帝告发了此事。结果钱徽受到了惩罚,李宗闵也被贬官。他认为是李德裕故意陷害他,从此恨上了李德裕。

唐文宗即位后,李宗闵投靠宦官,当上了宰相。李宗闵总是在皇帝面前称赞牛僧孺是个人才,于是皇帝也把牛僧孺提拔为宰相。两人联合起来把李德裕排挤出了朝廷,让他到外地当刺史去了。从此两派势力此消彼长,明争暗斗,把朝廷闹得乌烟瘴气。

当时吐蕃向唐朝求和,一个吐蕃首领主动将自己所辖的维州献给了朝廷。李德裕上书说:“当年韦皋在西川一带经营的时候,到死也没能取得维州。我建议趁此机会派人将十三桥烧掉,断绝敌人退路,这样可以轻松获胜。”唐文宗召集群臣讨论这件事。牛僧孺坚决反对这个意见,他说:“吐蕃那么大,失掉一个维州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现在前来讲和的使者还没到,我们就食言,这样不好。况且我们应该守信,如果吐蕃兴兵报复的话,那又如何是好?”文宗觉得他说得有理,于是没有听取李德裕的话。当时人们都认为牛僧孺是公报私仇,后来皇帝也觉得放弃维州是不对的,对牛僧孺的信任减少了很多。

李德裕很有才干,虽然只是个地方官,但在民间的口碑很好。唐武宗登基后,牛党失势,李德裕被任命为宰相,从此李党又独掌大权。李德裕深受唐武宗信任,实行怀柔政策,团结了少数民族,受到了好评。

唐武宗笃信道教,很讨厌佛教。他觉得佛教劳民伤财,又和国家抢夺人民和财富,即位没几年就下令废除佛教。李德裕认为太多人出家当僧侣导致户口减少,国家的税收也大受影响,所以他对废除佛教持赞成态度。唐武宗年号会昌,这次废佛运动被称为“会昌灭佛”。通过打击佛教,唐朝政府收回了不少土地,户口也增加了,国力增强了不少。不过当时有太多佛教徒,所以导致李德裕日后名声不太好。

李德裕这次掌权由于少了牛党在旁边捣乱,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出了不少成绩,朝廷内外赞誉声不断。但李德裕做事比较专断,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恨他的人也不少,就连一些曾经支持过他的宦官也脱离了他的阵营。唐宣宗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赶出了朝廷,任命为洛阳留守,顺便把李党也排挤了出去。这时候牛党的人又可以扬眉吐气了,他们纷纷被召回朝廷授予官职,牛僧孺也得意洋洋地回来了。

李德裕受到排挤,很快就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司户,不久就死在贬所,他的死标志牛李党争结束。这场党争给唐朝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朝中大臣在长达40多年的党争中明争暗斗,根本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眼里,使唐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相关参考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牛李党争中的唐文宗与李商隐 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

中国历史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牛派的首领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牛仙客的后代。仙客从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起步,玄宗时虽贵为宰相,但仍遭人轻视。牛僧孺和李宗闵、杨嗣复都是权德舆的门生

唐朝历史 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党争亡国:漫谈唐朝的“牛李党争”  从中国历史上讲,党与派这二个字,都是贬义词。《尚书·洪范》有这么一句话:“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

唐朝历史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掌控禁军的背景下官僚士大夫争权的政治现象。中唐以降,宦官专权,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排挤打击,而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牛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牛李党争中,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党争,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意味着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党争的存在,也就说明了朝纲是紊乱的态势,不利

历史人物 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也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但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