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人物 于谦

Posted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军事人物 于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军事人物 于谦

    指挥京师保卫战的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是明朝名将于谦(1398年?1457年) 17岁时所作,既反映了他青年时的抱负,也是他清白忠烈一生的写照。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三年(1428年),巡按江西,平反昭雪冤案数百起,严惩贪官污吏,有很好的政绩。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在任 19年,轻骑简从,遍历各州县,延访父老,兴利除弊,修水利,赈灾民,被百姓称为于青天。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权,各地方官为保乌纱帽或求升官,都要给王振送厚礼。于谦进京时却什么也不送。别人劝他说:“你不送金银财宝,不妨带一点土特产。”他哈哈一笑说:“带有清风。”并写诗一首:“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阎(街头巷尾)话短长。”因此,他得罪了王振,正统十一年(1446年)被抓进监狱。三个月后获释,降为大理少卿。后因山西、河南吏民一千余人上书,加之得到两名王爷的保举,复任山西、河南巡抚。十三年,被召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秋,蒙古族瓦刺部太师也先率军分四路南下,进攻大同(今属山西)、宣府(今河北宣化)。老家在蔚州的王振怕他在家乡的财产遭损失,怂恿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企图侥幸取胜。于谦等竭力劝阻。英宗不听,命其弟?王祁钰留守北京,让于谦处理兵部事务,八月初一,率王振和文武百官及 50万大军仓促西征。至大同,因连日下雨,粮运不济,又慌忙撤兵,十三日至四面环山的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也先闻讯,跟踪追击。十五日,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一片惊慌。?王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有大臣认为京师的部队只有 10万老弱,已不能抵挡瓦刺,建议迁都南方。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当斩。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就大势去矣。难道没有见到宋朝南渡的先例吗?”他建议迅速征调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之师,来参加守卫京都。皇太后和?王赞同他的主张。八月十八,?王监国,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指挥军民守城。九月,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王为帝(景帝),迅速征调北京周围各地的部队和粮食入京,起用被免职但能打仗的石亨指挥作战,赶造战车兵器,做好作战的准备,京师部队迅速增至 22万人。人心趋于稳定。十月初,瓦刺兵分两路南下,东路 2万人进古北口,西路主力 10万人由也先率领并挟持英宗经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东进,直逼北京城下,叫嚷让大臣去迎驾,并索要大量金帛。于谦置之不理。此时有人建议将部队全调入城,关门固守。于谦不同意,他决定以一部守城,以一部开至城外迎战,并宣布战场纪律:“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十月十五,也先窥视德胜门。来到前线的于谦命令石亨设伏,用火炮击敌,也先之弟李罗等中炮死。瓦刺军转攻西直门,石亨派兵来援,又将其击退。也先攻了五天,见议和不成,攻城又攻不动,怕外地勤王的部队断了归路,便挟持英宗由良乡(今北京西南)西去。明军乘胜追击至固安、霸州(均属河北),杀伤瓦刺军万余人,夺回大量被掳走的人口和牲畜。于谦因功授少保(从一品),总管军务。他增派部队加强真(今河北正定)、保 (今河北保定 )、涿(今河北涿州)、易(今河北易县)等州的防御,并派大臣镇守山西防止瓦刺再度南侵。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见无缝可钻,要求送还英宗,同明廷议和。于谦建议应允,并建议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回来后,朝廷和瓦刺关系似有改善,但于谦认为不能丧失警惕,上书提出安定边疆三策,建议在大同、宣府、水平(今河北卢龙)、山海、辽东(今辽宁北镇一带)增修防御设备。改革军制,将以往京师的部队互不统属改为团营制,选精锐 15万人,分为 10营集中训练,使兵将相识,号令划一,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八年正月,石亨等人乘景帝有病,发动政变,迎英宗复辟,捕于谦和王文,以谋逆罪将于谦、王文处死。一年后于谦的女婿将其遗骸归葬杭州西湖边三台山下,与在西湖北岸栖霞岭下的岳飞墓南北相望。明未抗清义军领袖张苍水凭吊两墓后写道:“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于谦简介 救时宰相于谦 如何评价于谦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

历史人物 于谦简介 救时宰相于谦 如何评价于谦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于谦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于谦明代军事家。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河南、山西巡抚。为官清廉,平反冤狱,赈济灾荒,修理河防,深得山西、河南人民爱戴。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

历史人物 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谦,是中国明朝著名的名臣、民族英雄,字廷益,号节庵。也许光听于谦这个名字,大家对于他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是若是说起一首诗,想来大家都绝对不陌生。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历史人物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于谦别名:字廷益,号节庵民族:汉族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上城区)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

人物志 于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于谦历史评价,于谦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举进士。宣宗即位(公元1425年),授御史。谦才智超群,谈吐鸿畅,宣帝每倾听之。都御史顾佐,待僚属甚严,独特尊重谦,以为才能胜己。宣德元年

历史人物 民族英雄于谦简介 于谦是怎么死的

  说起于谦这个名字,大部分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于谦先生。不过小编所说的于谦与于谦先生并无多大瓜葛,他们甚至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本文所说的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 《于谦守京城》的历史故事

于谦守京城于谦是浙江钱塘人,7岁那年有个和尚见到他后觉得很惊讶,对他说:“你这个小孩以后会成为救世的宰相啊!”于谦刻苦好学,很年轻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御史。于谦声音响亮,很有气势。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

历史人物 于谦的轶事典故 于谦诗词集合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的是,关于他本人的轶事典

历史人物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蒙冤被杀,刽子手都自杀谢罪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历史上,尽管有吏治的黑暗腐败,封建制度的常年熏陶,也不乏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这类人洁身自好,不与腐败之人同流合污,为国家尽心尽力,可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