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于谦守京城》的历史故事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于谦守京城》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于谦守京城》的历史故事
于谦守京城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7岁那年有个和尚见到他后觉得很惊讶,对他说:“你这个小孩以后会成为救世的宰相啊!”于谦刻苦好学,很年轻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御史。
于谦声音响亮,很有气势。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投降的时候,皇帝命令于谦宣读圣旨,指责他的罪过。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地斥责朱高煦,狂傲的朱高煦被于谦骂得伏在地上直发抖,皇帝见了之后非常满意。
王振得势的时候,于谦由于刚正不阿得罪了他,被陷害入狱。当时山西和河南的官民纷纷上书,请求释放于谦的人数以千计,连诸侯王也为他说好话。王振见众怒难犯,只好把他放了出来。
土木堡之变后,形势非常严峻,于谦当时担任兵部侍郎,由于兵部尚书邝埜战死,所以由他来负责兵部的事务。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任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代理皇帝职权,召集大臣商讨如何对付瓦剌的入侵。有个叫徐有贞的大臣说瓦剌现在兵强马壮,明朝又刚吃了大败仗,硬拼是肯定拼不过的,他说自己观察天象,北京城会遭到大难,所以建议把都城迁到南方去。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
于谦一听就生气了,他反驳道:“主张逃跑的都该杀!京城是国家的命根子,要是一跑,国家就完了,大家难道忘了南宋的教训吗?”
他的一番话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反对他的人也慑于他的正气不敢说话了,纷纷推举他负责守城,太后和监国也都安下心来了。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说:“国家现在依靠的是你这样的人才,今天这种情况,就算有100个王直又有什么用呢?”
这次守卫京城,于谦知道责任重大,他不敢怠慢,一方面布置防御的兵力和将领,另一方面抓紧捉拿瓦剌奸细,还下令各地将领尽快带兵进京勤王。然后他上书朝廷,建议宣布王振的罪状,捉拿他的同党,以稳定民心,通过这些措施逐渐安定了京城的人心。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觉得很高兴,把明英宗当作人质,挟持着他进犯北京。由于皇帝在他手上,沿途的守军不敢放手进攻,瓦剌军进展神速,很快就打到北京城下。针对这种情况,于谦等人上书,要求监国即位做皇帝,把英宗奉为太上皇,这样就能消除英宗在敌人手上的不良影响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瓦剌军抵达北京城下,在西直门驻扎下来,准备发动进攻。大将石亨认为敌人兵强,建议把军队撤进城,凭借城墙死守,这样瓦剌见短时间内攻不下来,也许就会主动退兵。于谦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这样就是对敌人示弱,反而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应该主动出兵,先杀他们一个下马威。
于谦把各路人马布置在京城各个门外,命令把城门都关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他还下令说如果将领上阵逃跑的,就斩将领,士兵逃跑的,就由后面的士兵就地正法。这样既严明了军纪,又表明了坚决保卫北京城的决心,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这时候,各地前来增援的人马也陆续赶到,都驻扎在京城外面,总共有22万人之多,更加坚定了大家必胜的信心。
于谦派遣几名骑兵前去诱敌,也先果然中计,派了上万人前来冲锋,结果中了埋伏,死伤惨重,连也先的两个弟弟都丧了命。也先大怒,调遣部队攻打西直门和彰义门,又被击退。当时很多太监受于谦爱国精神的激励,加上看到瓦剌军败退,一下子冲出好几百人前去追击,结果反而把自己的阵形冲乱了。瓦剌军乘势反攻,打到土城的时候,连老百姓都爬到城墙上向瓦剌军扔石头土块,许多瓦剌将士被砸得头破血流。一连打了5天,瓦剌军损失惨重,只好退兵。于谦看到挟持明英宗的队伍走远了,才下令开炮,炸死不少后面的瓦剌士兵,北京保卫战最后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也先看到明英宗留着也没用,勒索了一大笔赎身费后就把他放回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当年扶持别人当皇帝不满,再加上被于谦斥责过的徐有贞和石亨背后说坏话,于是给于谦安了个谋反的罪名,把他杀害了。老百姓听说于谦冤死,一个个都痛哭流涕,跟死了亲人一样伤心。
相关参考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武臣总管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左都御史杨善、靖远伯王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礼监太监曹吉祥以蒙古大军犯边需要加强京城守卫为借口,率兵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宫
宋朝时,岳飞因为平定杨么,被宋高宗加封为少保。因此,岳飞除了被称为岳将军外,又被称为“岳少保”。明朝时,于谦成功守住了京城,被皇帝加封少保。到了清朝时,出现了一个著名人物,他也被封了少保一职;这位名人
历史人物 于谦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关键时刻他为什么会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你们知道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这一年是大明立国以来遭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土木堡这个地方成为了明朝中央军的坟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
说起于谦这个名字,大部分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于谦先生。不过小编所说的于谦与于谦先生并无多大瓜葛,他们甚至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本文所说的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
人物志 于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于谦历史评价,于谦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举进士。宣宗即位(公元1425年),授御史。谦才智超群,谈吐鸿畅,宣帝每倾听之。都御史顾佐,待僚属甚严,独特尊重谦,以为才能胜己。宣德元年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的是,关于他本人的轶事典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著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