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于谦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关键时刻他为什么会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Posted 骑兵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于谦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关键时刻他为什么会守住大明半壁江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于谦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关键时刻他为什么会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你们知道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这一年是大明立国以来遭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土木堡这个地方成为了明朝中央军的坟墓,“三大营”全军覆没,无数文武百官战死,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了。瓦剌首领也先利用被俘的英宗骗开边关城门,兵锋直逼北京,形势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稍有不慎,大明的江山就会化为乌有。自古乱世出英雄,这次的主角是于谦,且看他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唯独于谦等少数人反对,力排众议,且最后守住了北京城。>>于谦是一个文官,在这之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为何坚信能守住北京城?是盲目的自信,头脑发热,靠一腔热血?那么,于谦有条件赢下这场保卫战,延续大明的命脉吗?>政治方面>也先最大优势在于他抓了英宗,你打我就是打你的主子,大逆不道之罪,说白了,就是拿英宗做挡箭牌,为自己开路。事实上,也先这张王牌也起到了作用,守关边将面对这种情况,缩手缩脚,投鼠忌器,被也先攻下了不少城池。>于谦抓住了也先想利用被俘的英宗作为政治筹码的弱点,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征得皇太后同意后,另立朱祁钰为新君,即明代宗,遥遵明英宗为太上皇,很巧妙的化解了政治上的劣势,这样也先手里的明英宗这张王牌成为了摆设,也先的小算盘落空了,没办法只能跟明军硬碰硬打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基础的军事行动往往无果而终,北京是政治中心,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民众认同度高,明朝的宗庙、众多的机构都设在北京,南迁就等于放弃了北方的半壁江山,没有了长城战略屏障和幽云十六州的战略要冲,南方无险可守,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当初朱棣迁都原因之一就是北京离长城近,政府可以快速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控制好长城一带,不然像两宋一样,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不是将士不用命,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金刚钻做不了瓷器活,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在平原上根本挡不住骑兵,最后成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军事方面>“英明”的朱祁镇领导和他“机智”的秘书王振虽然败光了明朝的一线精锐部队,但明朝的统治根基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还有大量的二线部队,虽然战斗力差一点,但人数众多,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质量上的差距,况且明朝的动员能力强,于谦在短时间内就组织了22万的军队。>>外地的勤王军队也源源不断向北京开进,也先只是长驱直入,并没有取得周围的战略要点,宣府、大同都还在明军手里,也先要想获得胜利,就得速战速决,与北京的明军进行决战,不然很容易腹背受敌,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军覆没。>明军还拥有武器上的优势,火器可以很好地实施远程打击,遏制骑兵的进攻,另外,也先的军队都是骑兵,骑兵不善攻城,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后金和大明的宁锦大战,努尔哈赤的骑兵是何其的精良,在精良的武器和坚固的城墙面前,还不是被打得人仰马翻,连努尔哈赤同志自己都送了人头。>地理优势>北京作为大明的都城,城防工程是首屈一指的,周围有护城河环绕,易守难攻,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北京城的防御是极其精良的,李自成攻下北京是靠人从内部打开城门的,清兵攻下北京城是李自成放弃的,八国联军攻北京是慈禧主动放弃的等等,自明朝以来北京城真正经历过战火而被拿下来的次数一次都没有,三朝古都的城防工程不是浪得虚名的。>>人和优势>北方的游牧民族被称为蛮夷,意为未开化的民族,野蛮、残暴是这些民族的特点。城破意味着家破人亡,所以面对外族的入侵,北京城的百姓团结度是空前的,这也不难怪于谦在短时间内就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据记载,一个月内就加固了北京城周围45里的城墙,整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构筑了城壕,加强了城防。>同时,命令工部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在修建防御工事的同时还将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了北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多力量大永远是真理。>北京保卫战地图_图>可见于谦提出的固守北京并不是突出他的“另类”,而是有对形势的认真分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也先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再一次出现两宋时期战略被动的局面,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于谦也成为了民族英雄,于谦与岳飞、张煌言被世人称为“西湖三杰”,他的坚持力战,避免了历史的改写。相关参考
郑维山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鸿说,原题:此人违抗军令,被追究时再次抗命,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后官至中将细看会打仗的将领,多少有点“个人主义”,在打仗时喜欢按着自己的路子来,有时候不免
历史人物 常遇春一生从来没有败绩 为什么他会一直做徐达的副手呢
还不知道:常遇春为什么会一直做徐达的副手呢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元朝已经岌岌可危。在元末时期,各地的起义是接连不断的出现,这其中就有郭子兴
这个故事要说的,是一位奇人。这个人的名字,在民国的历史上,一直若隐若现。说他有名,却并非大红大紫,说他无名,民国每一个名人,都对他非常尊敬。他叫蒋百里,是一个从没有带兵打过仗的陆军上将。在民国的历史上
原标题:占据半壁江山,吴三桂却命令不得过长江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月,太皇太后(孝庄太后)以太宗皇太极时开疆拓土,甚重骑射,提醒康熙帝居安思危,训练武备。第二年,正月,清廷在北京南苑举行大规模阅兵
历史人物 赵云为什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赵云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不让他带兵打仗
赵云是三国名将,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一位十分强大,而且衷心的人物,但是这样的人物在当时那个年代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最后并不是战死沙场,可以说一代英雄就这样被埋没,那么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这位武将呢?赵云是
《雍正王朝》图理琛是一个侍卫,办了几次差,哪次失败了?图理琛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在历史是一个文官,更多的办的是一些谈判的事情,并没有当过什么所谓的大内侍卫!>>图理琛就有一个非常暖心的称号叫做”
吴三桂发动的那场叛乱是很有名的,他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吴三桂势力达到顶峰时,兵力接近40万。这个数字几乎是清朝军队两倍,但是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趁机打过长江去。吴三桂的失败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各方面的原因
古装电视剧于谦于《大明王朝1449》又名《大明王朝惊变录》公元1368年,朱元璋把大元王朝的主力赶到了北京以外,不足百年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边疆一统,至明英宗登基期间大明朝进入鼎盛时期……英宗正统年
于谦是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清廉为民不畏权贵,受明代宗重用,有大明第一救时宰相的美誉。何谓“救时宰相”?便是救得危机局势,保住大明江山。 当初明英宗被王振蛊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公子说历史》本期概览明朝的灭亡向来让人觉得可惜,这和崇祯年间的许多”冤案「”有着莫大的联系,那如果没有这些”冤案「”,大明王朝真的可以挺过1644年吗?公元1644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