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志怪故事——承天寺(司户滕恺前生原来是高僧)

Posted 高僧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代志怪故事——承天寺(司户滕恺前生原来是高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代志怪故事——承天寺(司户滕恺前生原来是高僧)

(泉州承天寺) 【白话】 滕恺(字南夫)是江西婺源人。他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及第,朝廷给他调官做信州(江西上饶)司户。上任后,他有一回做梦去另外一个地方,到的是一座寺庙,看到寺庙牌匾写着「 ”承天寺”。这个寺庙的殿宇华丽壮观,但几乎没有僧人,唯独有个老头陀(苦行僧)出来接待,跟他说:「 ”这寺庙是我师父所建,建成以后,因为他世间还有很多没了的事情,就出去云游了,到了说好的时间也没回来,后来寺庙里很多僧人都离开了,就剩我一个人,我老病无力,一个人没能力维持这座寺庙的洒扫供奉等事。”滕恺问:「 ”你师父走了多长时间了?”老僧说:「 ”他走了27年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呢?”「 ”他今年就该回来了。”这番对话后,滕恺就醒了。他今年正是27岁,醒了以后,他觉得这梦不吉利,心里堵得慌。 这时候,官府有个公差:这年秋天要在南康军(江西星子县)举办一个考校,有关官员需要去南康军。滕恺就动身了,走到半道,天色已晚,滕恺准备投宿,但是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路边一些普通民居,敲开门后,人家不想收容他,跟他说:「 ”你沿着这条小路往里走会碰到一座寺庙,挺干净的,很多像您这样的官员都喜欢到那寺庙去住,你干嘛不去试试?” 滕恺没办法,只能按着百姓指的路走进去,还真碰到一座村中野寺。他一看牌匾——承天寺。走进庙门,里面寂静无人,整个大殿建筑灰尘很重,他转悠了很长时间,寺庙里还真有个僧人出来,僧人跟滕恺交谈的内容跟之前所做梦的内容几乎一样。滕恺既来之则安之,他有点开玩笑地坐上禅床,模仿长老说法,这个现实跟他的梦境对上号了,他觉得自己可能就没事了。 后来那僧人带着他去了方丈室,走进去后开门扫床,他感觉这屋子特别熟悉,房间架子上的东西,包括那些珍玩器物,被褥毛巾等等,感觉都很眼熟,像是认识一样。这时候,他心里感觉很恶心,觉得很不吉利,就不想在屋里呆着了,勉强住到了旁边一个房间。第二天早晨,滕恺告辞离开了这座承天寺。 从那儿出来后,他整天郁郁寡欢,来到南康军的考场里,白天吃不下去饭,晚上睡不着觉,跟官场同僚聊天也不说笑,精神状态很差,其他人就问他怎么回事,他把「 ”承天寺”的故事跟同僚们说了,他说:「 ”我担心要死了,怎么可能乐得起来呢?”同僚们一阵劝解,但是大家怎么说都不管用。 南康军考校这件事结束了。滕恺返回信州,在回来的路上,滕恺在乐平(江西)一处驿站住宿,忽然外边有个道士要登门拜访,他跟滕恺手下说:「 ”我想见一下户曹!”滕恺拒不接见,但那道士直接闯进来,瞪着滕恺说:「 ”赶紧走,随后三天,你还有可能跟家人见最后一面,如果慢的话就来不及了!”道士说完这话,也没行礼,就转身出门走了。这时候,滕恺开始害怕了,马上写信,让手下赶紧去报告家里,说自己要出事儿了,同时他感觉就得病了。 第三天走到德兴(江西),滕恺马上请来当地县令见面,见面就说:「 ”我要完了,来不及跟您细说,我路上碰到了一个狂道士,他说我今天就命丧黄泉,如果他说的不差的话,我想拜托您帮我办办后事。”县令说:「 ”怎么会这样呢,我看你就是工作太劳累了,你是累出病的,我现在回去给你拿点儿酒,咱们一起就在这儿喝,我跟你一起住这儿,别担心,别害怕!”德兴县令说完这番话,马上出门上车。但滕恺随即就死了。 滕恺有个兄长叫纯夫,这天正在老家,他接到了弟弟的乐平来信,纯夫感觉不好,心里非常忧虑。就在这天,纯夫靠门框站着,忽然看到一个僧人头戴暖帽,拄着拐杖走来。纯夫当时以为这僧人可能是某个寺庙的人,他还上去跟僧人说话,但这个僧人没搭理他,只是用衣袖蒙着脸,直接走到弟弟滕恺的书房里去了。纯夫跟着僧人也进去了,进了书房,纯夫发现里边没人。这一下,纯夫失声痛哭!他知道弟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此时一帮人从德兴来了,因为滕恺是在德兴去世的,他们用一种「 ”卧轿”抬着滕恺的遗体,滕恺头上带着一顶暖帽,纯夫一看这暖帽就是那僧人头上戴的,估计那僧人就是滕恺(的魂魄)。这事儿是程泰之说的。 【原文】 滕恺,字南夫,婺源人。绍兴五年登科,调信州司户。既赴官,梦往它郡,游僧舍,牓曰:「 ”承天寺”。室宇甚壮,了无僧居,独老头陀出应客曰:「 ”此寺乃本师所建。既成,以缘事未了,舍之游方,逾期不还,众僧亦悉委去。惟某仅存,老病无力,不得供扫洒事也。”「 ”去几何时?”曰:「 ”二十七年。”「 ”何时当来?”曰:「 ”今岁归矣。”恺时春秋二十七,既悟,以为不祥。 会是年秋试考校南康军,至中涂,日薄晚,投宿民家。不肯容,指支径小曲曰:「 ”是间佛刹颇洁,士大夫来者多就馆,盍过之!”行数十步,果得野寺,视其额,则「 ”承天”也。 入门寂然,廊庑殿宇,凝尘如积。徘徊良久,但一人出,相与问答,全如梦中所言。恺戏登禅床,作长老说法,以为梦证已应,无他矣。既而导至上方,启户拂榻,凡室中之藏,器玩巾裓.皆历历可识,始大恶之,不能留,强宿于旁舍,明晨去之。 自尔以来,精爽常郁郁。既入试闱,昼减食,夜忘睡,与同院交际,无复笑语。讶而问之,始告之故,曰:「 ”吾恐死,安得有乐趣?”同院更出言谕解,莫能得。 毕事,即还,抵乐平驿,有道士上谒曰:「 ”吾欲见户曹君。”小史入白,恺拒弗见。道士直入,睨恺曰:「 ”急治行,后三日犹可与家人诀,缓则无及矣。”不揖而出。恺愈惧,走信告其家,遂奄奄感疾。 越三日至德兴,急招邑令相见曰:「 ”恺且鬼,不暇与君语。路逢狂道士,言当命尽今日,设如其言,以身后事累公。”令曰:「 ”安有此?君当劳苦成疾,吾归取酒饮君,同宿于是,勿惧也。”令甫上车,恺果死。 其兄纯夫在乡里,自得乐平书,已忧之。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谓为庵中人,迎与语。僧不答,以袂蒙面,径造南夫书室。就视,无人焉。纯夫失声泣,而德兴奉恺丧至,以卧轿舆归,首戴暖帽。则所见僧,盖恺也。【程泰之说。】 这故事暗示滕恺的前身是个僧人,也是承天寺的主僧和建造者;司户也叫户曹,是类似于民政局长的官员,作为州里面的司户,级别等同于县令,所以滕恺可以请来同级别的德兴县令。

相关参考

宋代志怪故事——郑明之(紫姑仙预测,有事能说,有些事不能说)

郑明之【白话版】郑明之(字晦道)是彭城(江苏徐州)人,他是修敏公郑仅的二儿子。郑明之小时候遇过一件事:在白天有「”神”降到他家里,这个「”神”跟他有密切交流。郑明之跟「”神”说笑、交谈,两个人的关系看

宋代志怪故事——孙士道(王提刑滥杀无辜,导致驱邪无效)

【白话版】福州海口镇的巡检(巡逻队长)孙士道,曾经碰到过异人。异人教给他一些符法能给人治病,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当地王提刑(司法部门官员)的弟媳妇得病了,像是被什么鬼物上身了,整天骂王提刑,直呼其名,

历史人物 宋代诗人仲殊简介,宋代诗人仲殊简介

  仲殊简介  仲殊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

帝王故事 皇上出家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进朝政,却一心信佛,请了几个高僧为他讲演佛经。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心血来潮,竟要出家当和尚。  萧衍在京城中建了一个同泰寺,非常华丽。寺建好后,他来到寺中

帝王故事 皇上出家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进朝政,却一心信佛,请了几个高僧为他讲演佛经。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心血来潮,竟要出家当和尚。  萧衍在京城中建了一个同泰寺,非常华丽。寺建好后,他来到寺中

唐玄奘原来真有三徒弟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破格”出家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

宁夏境内或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银川承天寺登塔博物馆承天寺门票共计22元地址新华大街西街地处老城区繁华街区银川海宝塔门票15元银川市老城区北郊银川南关清真寺门票15元含讲解费南门广场长途车站西南方向的南环东路平罗沙湖门票加船票的套票

宋代高僧半夜见只苍蝇,大彻大悟写下这首禅诗,道尽你我常犯的错

灵感对于凡人来说,可遇不可求;对于高僧来说,却是开悟的必须,只是很难很难!当年唐代女禅师无尽藏参悟不了,师父便让她四处寻找春天。可怜女禅师历经千辛万苦,访遍名山大川,最后却在自己庵庙门口发现了第一枝春

宋朝 宋代·太常寺与教坊

太常寺与教坊先秦以来,统治者都郑重其事地把音乐与舞蹈应用于庄重肃穆的朝会、祭祀与其他典礼,作为神圣的政治装饰。这种音乐叫“雅乐”。演奏雅乐的任务,由隶属于礼仪乐舞管理局——太常寺的歌舞团承担。宋代承袭

天平山历史故事

一、英雄人物天平山神秘莫测,是历代仙释之徒,圣人雅士游赏栖息,帝王叛臣屯兵留察之地。唐吕洞穴曾隐居于此,修炼成仙,墨灶寺、黑龙潭、吕谷,遗迹犹存。高僧稠禅师在此修建天平寺,六峰环抱,被称为莲花佛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