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三国并存的时间原来如此短暂,燕国到底该不该算在里面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真正三国并存的时间原来如此短暂,燕国到底该不该算在里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正三国并存的时间原来如此短暂,燕国到底该不该算在里面

三国,这大概是喜欢历史的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时期了。但三国到底指的是哪段时间?那时的中国真的是只有三个国家么? 我们通常提起三国的名人轶事,多是什么黄巾起义、董卓叛乱、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之类的话题,然而直到董卓叛乱、官渡之战时期,东汉疆域内依然林立着N个政权。因此我们熟知的”三国「 ”应该只是一个表述符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代称而已,代指就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段时期到底有没有真正存在过只有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的局面。由于在不同的人心目中,对于封建王朝时期的分裂势力「 ”算不算一国”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将从三个维度来分辨这一概念。 首先是「 ”形式”维度,这一维度史学界通用的界定方式,就是不论当时的最强实力方是谁,皇帝位没有交接就不能算是朝代的更迭。 从这一维度看来,整个曹操在世期间,中国一直处于东汉时期。直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东汉才算彻底灭亡。这也是史学界公认的东汉灭亡时间,而接过玉玺的曹魏便是中国封建王朝中,这一时期唯一正统的一环,待到司马炎接过皇权后,曹魏灭亡,西晋建立。这就是中国封建历史朝代表的主要划分维度,也就是说单从这一维度上来看,严格意义上中国历史中不存在三国时期。 接下来我们再从「 ”实际”角度出发,看看是否存在「 ”三国时期”。所谓实际角度,就是指以政权上、军事上实际处于「 ”独立”状态来分析,而不管什么正统皇权更迭。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自黄巾起义至曹丕称帝之间的这段历史,完全是各种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状态,「 ”三国”无从谈起。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段时期正是魏、蜀、吴各自的「 ”筹备阶段”,最被人们所认可的说法是「 ”赤壁之战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我们再来看赤壁之战后,中国大地上有几个独立的割据势力并存呢? 战败的曹操回到自己的地盘后,接连出征汉中张鲁和西北马腾,而终于开始起家的刘备,此刻还没有得益州,也就是说赤壁战后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地方割据势力,完全不是三足局面。如果非要说马腾属于魏势力的内部叛乱的话,那么汉中和益州可是非常明确的割据。因此从「 ”实际”角度来看,史实中「 ”三足”仅仅是指所有当时并存的势力中,三个较强的势力罢了。 聊到这里,可能对三国非常熟悉的朋友觉得,真正的三国时期是确实存在过的,只不过不能从赤壁之战划分,而是要从魏蜀吴分别称帝算起。那么我们最后再以称帝为标准,来分析一下。 曹丕称帝是在公元220年,刘备221年,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称帝。也就是说,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划分,那么应该是最后一个称帝的时间为三国的开始,第一个灭亡的时间为三国的结束,那就是从孙权称帝公元229年,到刘禅投降公元263年的这34时间。 那么问题就很清晰了,这段时间有几个国家并存呢?答案是四个,除了我们常说的魏蜀吴以外,还有一个辽东的——燕,也就是公孙渊的地盘。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公孙渊没有称帝,他是向魏国称过臣的。没错,辽东公孙渊起初是被封公的,也就是说燕是公国,但后来他又自立为王,我们不可否认它短暂的独立地位。如果说向魏称过臣就不算独立王国的话,孙权也干过这样的事儿。 正是孙权的制衡手段,勾结公孙渊和高句骊,用以钳制魏国,魏国派毌丘俭率领魏军和曹操当年降服的鲜卑军、乌丸军等远征高句骊,曹睿命令离高句骊最近的公孙渊发兵协助,公孙渊借机起兵造反。接下来便是乌丸军叛变投靠公孙渊,魏军不得不撤退,公孙渊从此自立燕王。 还有人会说「 ”这个称王跟称帝不是一回事儿”。是的,名号上确实有差别,印象中皇帝要比国王大一级,但如果称帝就能算一国的话,袁术也是称过帝的,而「 ”王”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有时是被皇帝册封的,有时确是跟皇帝完全没有两样的,因此我们才习惯把二者并称为——帝王。关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从几个称王称帝的要素来具体分析。 这几个区分到底是「 ”帝以下的王”还是「 ”等同于帝的王”的要素分别包括:是谁封的,有无封国,是否置百官,是否更改年号称呼,实际是否受封王者节制等。 大家都知道曹操最高做到魏王,是汉献帝封的,给了封国也设置了百官,虽然这个「 ”王”汉室不敢节制,但曹操终其一生未篡位,更不可能改年号。 魏文帝曹丕,受禅于汉献帝(不管汉献帝真心还是假意、被胁迫还是实在受不了无权皇帝的苦闷,总之他禅让了),设置百官改元黄初,不受任何人节制,这是一个标准的帝王。 孙权先是被曹丕封为吴王,设置了百官但没改年号,跟曹操类似,表面上受曹丕节制,但曹丕为了稳住他,也不可能颐指气使。后来孙权称帝改年号为黄武,不是谁封的,属于自封,不受任何人节制,可以入帝王列了。 刘备先是汉中王,自封的,设置百官未改年号。后来称帝改年号为章武,又是自封,不受任何人节制,也入帝王之列了。 咱们再来看燕王公孙渊,这个王跟孙权、刘备一样是自封的,不仅仅设置了百官,还改年号为绍汉,称王后不受任何人节制。 以上信息可以清楚的看出,公孙渊只不过是称了王便改了年号,而改年号才是立国的象征。还可以看出只有刘备和公孙渊无论称王还是称帝,都属于自封,在法理上他俩地位是相同的,如果可以认可蜀汉的存在,那么燕国的存在也应得到相同的认可,而不应论两国的时间长短、影响力大小。 也就是说,从最后这个角度来划分的话,真正名副其实的三国时期,应该是指从燕国灭亡,天下真正剩下三个国家算起,也就是诸葛亮死后的第四年,公元238年公孙渊被司马懿灭,到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这短短的25年间是真正三国并存的时间。 总结一下,如果周边的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政权不算在内的话,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真的很短暂。

相关参考

清朝晚年的曾国藩到底该不该激流勇退

摘要:曾国藩的晚年,是成就了他自己心目中的“圣贤”,却耽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好机会!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

毛文龙到底该不该杀?毛文龙纪念诗词

毛文龙是明朝后期,坐镇辽东,抗击后金军队的大将。他从崭露头角开始,便常常在战争中战胜后金军队。他像是一只猛虎,稳稳的扼住狭窄的山道,使得后金的官兵不得通过。在坐镇东江之时,取得镇江大捷,一道由袁可立设...

毛文龙到底该不该杀?毛文龙纪念诗词

毛文龙是明朝后期,坐镇辽东,抗击后金军队的大将。他从崭露头角开始,便常常在战争中战胜后金军队。他像是一只猛虎,稳稳的扼住狭窄的山道,使得后金的官兵不得通过。在坐镇东江之时,取得镇江大捷,一道由袁可立设...

齐王建到底该不该救援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打得相持不下时,赵国曾派人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借(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齐国有个大臣叫周子的谏言道:“不如借粮给赵国,秦国知道了就会退兵。如果不借,就是中了秦国人的奸计。赵国是齐...

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

明帝国英宗皇帝在土木堡的惨败,是当代网络史圈的一个讨论热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50万明军被区区2万瓦剌军击败并全歼,明王朝的军事因此被很多人嘲笑,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瓦剌和鞑靼土木堡之变,所谓2万,只是

蜀汉亡国这口锅,究竟该不该由蜀军统帅姜维来背

三国时期蜀汉消亡,历来不少史家认为总揽蜀汉军事大权的姜维应负首要责任,其来由是姜维九伐华夏,不只没有达到灭魏兴汉的目的,反倒使蜀汉国内加倍兵困民疲,使蜀汉最终走向支离破碎。这显然是极不公允的说法。那么

该不该留钱给子孙

作者:王自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说这话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不要给子孙后代留财产。1盛宣怀:儿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清末中国有两大富豪

该不该留钱给子孙

作者:王自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说这话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不要给子孙后代留财产。1盛宣怀:儿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清末中国有两大富豪

乐进第一 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无数英雄叱咤风云,但大家往往记得的都是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个耳熟能详的英雄将领,下面,小编要介绍的这十位将领本也是不该被我们忽略的,一起来看看吧。一、乐进:真正的勇敢者如果一个人

一代昏君,其实是个道德楷模,江山败落该不该他背锅

一代昏君,其实是个道德楷模,江山败落该不该他背锅?西汉王朝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高祖刘邦的建国期,惠文景三朝的发展期,武帝时的高潮期和衰退期,昭宣两帝的重振期,元成哀的衰败期。本来,汉朝经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