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担任过几朝宰相?他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

Posted

篇首语: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花瓣似得舒展开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姚崇担任过几朝宰相?他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崇担任过几朝宰相?他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

   说起姚崇、宋璟,大家估计都不会陌生,这两个名字很熟,也知道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但是他们具体辅佐了哪几任皇帝,估计就没多少人清楚了。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他本来叫袁崇,但是由于武则天时候,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
 
  姚崇也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少年时喜好游乐,骑马打猎,20岁之后才开始努力读书,在他的奋发之下,仕途开始渐渐往上走,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转而被狄仁杰推荐给了武后。处理政事,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一生三起三落,仍忠于朝廷。深得武后喜爱,之后,姚崇以奉养年迈母亲为名,自动请辞,但是武后舍不得,只是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但是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深受宠爱,但是耐不住武后年老,开始老眼昏花,武后的男宠张易之等人利用职务之便,不停地谋取自己的利益,姚崇不畏权势,直接上告张易之,张易之在武后面前吹枕边风,结果姚崇被贬。
 
  之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农政变,拥立中宗做皇帝,使权力重归李氏,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得到任用,朝堂之中一片庆贺之声,然而只有姚崇在看到武后遗体时,忍不住潸然泪下,张柬之、桓彦范对他说:“今天岂是哭泣的日子,恐怕你祸将临头。”姚崇说:“我事奉则天多年,一朝离去,感情一下子难于割舍。昨天我参预你们诛二张之谋,是臣子应尽之责;今天辞别旧主而哭泣,也是一个臣子应有的节操。若因这次的哭泣而遭惩罚,我也心甘情愿。”由此,可见其节操,果遭被贬。后唐睿宗继位,又被征召回朝,得到重用,再次登上了宰相的位置,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本来为民做事做的好好的,但奈何牵扯进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政治斗争,再次被贬,但是被贬期间仍继续为民请命,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的一致赞扬,并且立碑以歌颂。
 
  直至李隆基上位,姚崇彻底出名,他再次被李隆基封为宰相,并且在当宰相之前,要求李隆基答应他十件事情::“为政先仁义”、“不求边功”、“中官不预公事”、“国亲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寺庙宫殿止绝建造”、“礼接大臣”,也就是著名的“十事要说”,只有玄宗答应他这十件事情,他才会担任宰相。李隆基欣然同意,姚崇拜相后,大力革除弊政,推行社会改革,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姚崇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皇帝,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当过宰相,可谓权倾一时。但从他上位和被贬的时间来看,他基本是在朝廷开始新兴,要改革发展的时候站出来,拯救时事政治,所以也被称为“救时宰相”。
 
  说他不敬神,不信鬼,是因为他对蝗灾的处理措施,玄宗某一年,某地蝗灾大肆泛滥,古代民众畏惧鬼神,认为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不敢杀虫子,怕有伤和气,因此蝗灾受灾程度越来越严重,姚崇直接列举古史,《诗经》道: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一力促使满朝灭蝗,使得百姓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21年(开元九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地位崇高,可见其功绩。

相关参考

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什么时候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历史人物 姚崇担任过几朝宰相

   说起姚崇、宋,大家估计都不会陌生,这两个名字很熟,也知道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但是他们具体辅佐了哪几任皇帝,估计就没多少人清楚了。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

历经五位帝王的文武全才姚崇做过几朝宰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

历经五位帝王的文武全才姚崇做过几朝宰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

于谦的后代 救时宰相于谦两袖清风却惨遭处死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

于谦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大明第一救时宰相。为何这么说?因为于谦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使得大明转危为安。  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朝政比较清廉,国家安定

于谦的后代 救时宰相于谦两袖清风却惨遭处死

...。“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了拉拢王振,纷纷用重金和稀有宝物去贿赂王振。即使在外地出差的官员,...

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点

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姚崇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一个脚踏实地勇往直

唐朝著名大臣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在什么时候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

唐朝著名大臣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在什么时候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