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悲哀,燕王喜小心思不断,却不过是苟延残喘

Posted 小人物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小人物的悲哀,燕王喜小心思不断,却不过是苟延残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人物的悲哀,燕王喜小心思不断,却不过是苟延残喘

一、欢天喜地燕王喜 燕王喜是战国时期燕国的最后一任君主,他的名字饱含欢乐喜庆之意。燕王喜的一生或许有过许多欢乐,但却一点也不喜庆。 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于是喜继承燕国国君之位,史称燕王喜。 在一个非常2的日子里,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燕王喜在辽东地区被活捉,燕国至此灭亡。 二、小人物大梦想 燕国在战国七雄里面是数一数二的……弱小人物,虽然燕国血脉正统——姬姓、定都在帝都北京,但这都难改其「 ”小人物”的事实。 小人物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目光短浅,爱做白日梦。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长平之战后不久,燕王喜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国结成联盟,赠送赵孝成王五百金作酒钱。栗腹到赵国后,看见大街上只有三两个成年男子在吆喝,剩下的要么老残,要么病幼。 栗腹一回到燕国便匆匆赶到燕王喜面前说:「 ”大王有喜啊!有喜啊!我到赵国后发现,赵国年轻力壮的人大多死在了长平之战,他们的孤儿还没有成年,我们可以趁其病,要其命!” 燕王喜听到马上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昌国乐间说:「 ”赵国常年四面征战,人人皆兵,不可轻易攻伐。”燕王喜大笑说:「 ”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赵国。” 乐间本想要说点什么,但群臣都喜笑眉开地附议,只好作罢。 燕王喜调动两军伐赵,一路由栗腹率领攻伐赵国的鄗城,另一路由卿秦率领攻伐赵国的代城。结果赵国廉颇在鄗城大破栗腹,乐乘在代城击破卿秦,最后廉颇还率兵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被迫割地求和。 这是燕王喜第一次想趁火打劫,最终以失败告终。 八年后,燕王喜十二年,由于秦国当时奉行的是远交近攻战略,燕国傍上了秦国老大哥的大腿。燕赵两国摩擦不断,恰逢赵国的廉颇和乐乘双双离开赵国,而李牧又被秦国老大哥牵制住了,赵国只好重新启用年纪比廉颇还大的老将庞煖。 见此,燕王喜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便找来曾在赵国居住的、庞煖的老朋友剧辛。剧辛年轻是也是一个狠人,是燕昭王千金买骨买来的四贤士之一。听到燕王喜的问话,剧辛满不在乎地说,「 ”庞煖这个老家伙没啥能耐,就是活得久一点,看我手到擒来!” 燕王喜听后大喜,于是以老剧辛为将攻打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煖击败,老剧辛也被俘杀了,此战燕军损兵二万。 燕王喜的第二次趁火打劫再度以失败告终,但燕国作为小人物的悲哀,远远不止于此。 三、动用小心思一时爽 三十六计中第五计「 ”趁火打劫”内容如下: 「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简单解读一下,就是「 ”在敌人遇到严重灾难,处于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可以趁势从中取得利益,以自身的刚强战胜敌人的柔弱。” 这也难怪燕王喜两次趁火打劫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时《三十六计》还没有出版嘛。 其实燕王喜这两次失误,都失误在同一个点,敌之害大没错,就势取利也没错,错就错在,燕国不够「 ”刚”,赵国也没有想像中那么「 ”柔”。 纵观燕国整个历史,也只有燕昭王那会硬气了那么一次,其它时候,燕国从来都不思进取,只会动用小心思。要知道,动用小心思一时爽,一直动用那可就悲剧了。比如说我们将要说到的,燕太子丹的一个小心思。 四、小人物的未来 公元前229年,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到代地,秦军兵临易水。燕王喜大惊失色,这时,燕王喜才明白一个叫「 ”唇亡齿寒”的道理。 另一方面,燕太子丹自前几年从秦国逃回来后,就一直思考燕国的出路。在秦国为质的那段时间里,燕太子丹有过很多想法,可惜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无法效仿先祖燕昭王,他只能先兵行险着,想先为燕国赢得一息生存空间,再谋求强国之路。 于是太子丹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抵抗秦国。他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拿出全部家产,全力寻找能够刺杀秦王政的刺客。 这就有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惜的是,太子丹的谋划失败了。 秦国以此事为由攻打燕国,秦将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燕王喜天真地认为,只要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国,秦国就会放过燕国。奉送太子丹的人头后,秦国不置可否,因为此时,燕国已成秦国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在辽东地区被活捉,燕国至此灭亡。 正如咕嘟君说的那样,燕国一直作为一个小人物苟延残喘地活着,把命运交待给别人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可能很多人会说,就算反抗又怎样,最后还是秦国一统天下,与其辛辛苦苦地奋战,不如安逸地接受命运。你认为呢?

相关参考

李鸿章为何自卑自叹说自己是个“裱糊匠”

李鸿章,清末极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正是因为他,让大厦将倾的大清国又苟延残喘几十年。但他自己也深深的明白,大清国气数已尽,他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东补补,西补补而已,并不会阻挡大清国的灭亡,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一

中国自古以来最倒霉的省份,虽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却一直战乱不断

说起我国的省份,我们知道一共有34个省级单位。不过这些省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面积、人口、经济、风俗文化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些省份里面有一个非常倒霉,这个省份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一直战乱不断

中国自古以来最倒霉的省份,虽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却一直战乱不断

说起我国的省份,我们知道一共有34个省级单位。不过这些省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面积、人口、经济、风俗文化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些省份里面有一个非常倒霉,这个省份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一直战乱不断

开创“宣王中兴”的周宣王,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中兴之王

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共伯和代行王政。但是,此时周厉王依然健在,只是没有了昔日的威风,苟延残喘在鲜有人知的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地。他的儿子姬静,在召公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

蜀国被灭后,东吴为何还苟延残喘了17年

蜀国被灭后,东吴为何还苟延残喘了17年?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司马昭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灭掉蜀国,却没有趁势发动灭吴之战。而是17年之后,东吴才被晋武帝灭掉。要知道当时的东吴没有了蜀汉作为盟友,只能孤身一

懦弱平凡的幸福和悲哀

潘金莲告诉武大,武松调戏自己。而武松却表示沉默,没有进行任何反驳,就离家出走了。武大郎很着急,可是又无可奈何。当潘金莲自己在絮叨,武松走了也好,可以省下不少饭钱的时候,“不知怎的了,心中反是放不下”。

希特勒最后的 ”御林军”,居然是法国人,让苏军伤亡惨重

作者:北部湾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时间进入到了1945年,曾经横扫八荒的德国,已然是一副大厦将倾之势。随着苏联红军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德军部队开始向西方败退,以求能在英美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由于手中

明明是第一位皇帝却还追尊太上皇——脑洞秦始皇的小心思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檀弓世上本无太上皇"世上本无太上皇"有两层含义,太上皇这一名词并不是"自古以来",世上先有皇帝,然后才有太上皇,皇帝常有,而太上皇不常有。《史记·秦始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诸葛亮的儿子有多悲哀,作为官二代,只能靠死来证明自己  人们只知诸葛亮,却不知诸葛瞻,那个一辈子活在父亲阴影下,渴望证明自己的男人。  诸葛瞻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给远在东吴的

朱元璋驾崩前,为何三次发问“燕王来否”

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历史上最具有血性的皇帝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无疑让汉人从元朝的“黑暗”中走了出来。在元朝时期,汉人是受到压迫的。不过在明朝建立之后,汉人的地位得到了上升,同时朱元璋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