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自卑自叹说自己是个“裱糊匠”

Posted 北洋

篇首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为何自卑自叹说自己是个“裱糊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鸿章为何自卑自叹说自己是个“裱糊匠”

李鸿章,清末极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正是因为他,让大厦将倾的大清国又苟延残喘几十年。但他自己也深深的明白,大清国气数已尽,他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东补补,西补补而已,并不会阻挡大清国的灭亡,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裱糊匠”。 在李鸿章生命的这几十年中,他创立了近代曾经强盛一时的北洋海军,他也轰轰烈烈的搞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力图把大清的经济,军事重新振兴,他几乎出访了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比如美国,德国等,他希望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大清朝,一切似乎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落后的制度及政体却是无法改变的,由于守旧派势力,很多新的变法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很多新政在中国却寸步难行。 虽然李鸿章曾为文华殿大学士及通商大臣,但他依旧头上有一层厚厚的天花板无法逾越,他毕竟是一个汉臣,一个不会被守旧派完全信任和支持,在办理洋务之时也被出处掣肘,事情不好办呐。 也难怪梁启超评断李鸿章,说他有大才,也有大能力,但无奈生在这样一个末世,无可奈何!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晏子鞠躬尽瘁的“裱糊匠”

  中国古代读书人最为理想的人生境界,莫过于《大学》中所提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完美模式。两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孜孜以求,可惜的是鲜有人能够践行好的。倒是在这一理论提出之前的晏子,各方

1896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仰天长叹

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李鸿章无疑是最杰出的裱糊匠,李鸿章用他瘦弱的身躯苦苦支撑着大清朝。1894年,甲午战争

中国从何时开始迷信德国制造,近代军事图强为何多以德国为蓝本

要说起国人对德国制造的推崇,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李鸿章,一个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脾斯麦,前者可以算的上最早的「”德粉”。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1901年)和脾

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导读: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李鸿章被洋人捧为领航员,他自己则自嘲为裱糊匠。在绵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仿效西方,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却又一败涂地。回望甲午,我们很容易

李鸿章,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1901年11月7日,大清国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逝世了。这位晚清重臣的去世让帝国中枢为之震惊,一位帝国破屋出色的裱糊匠的离去,让将倾的朝廷惶惶不安。这年的9月7日,他和奕粮崭沾表帝国签订了《

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1901年11月7日,大清国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逝世了。这位晚清重臣的去世让帝国中枢为之震惊,一位帝国破屋出色的裱糊匠的离去,让将倾的朝廷惶惶不安。这年的9月7日,他和奕粮崭沾表帝国签订了《

甲午战争前哪位中国人被评为当世五大伟人第三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章纵有回天之心,也无回天之力

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

“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想要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改为大清?是迷信还是自卑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详尽的解释,但唯独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来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改为大清?是迷信还是自卑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详尽的解释,但唯独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来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