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
Posted 汉奸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自卑还是弱国无外交
“
李鸿章
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想要简单地说清楚一个问题反而做不到了。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人会问
袁世凯
是不是坏人,因为已基本有定论(当然,习惯于把一切问题复杂化的我们偶尔也会有不同声音来讨论,不过基本不影响结论;也很少有人会问辜鸿铭是好人坏人,这倒不是说辜鸿铭一定是好人,而是对此人的评价标准可以脱离“好”与“坏”的范畴,他再好或再坏也不涉及“爱国”“卖国”的大是大非,因为其基本不在政治漩涡之中。而李鸿章则不同,他“一生功过在和戎”,总是出现在外交场合,甚至是在谈判桌前。要知道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出现在谈判桌前的人往往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更何况是在积贫积弱的晚清被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到谈判桌前的李鸿章。李鸿章“汉奸”的骂名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背负,“好人”与“坏人”的问号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打出。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于是成为了“汉奸”,而假如签字的那个人叫“张鸿章”,那么这个“汉奸”就会变成“张鸿章”。也就是说,谁签字,谁就是汉奸。但问题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总得有人去签字,总得有人背负这个千古骂名。王树增在《1901》当中有一连串关于《辛丑条约》的诘问,从
慈禧
到清流哪一个不该骂,却独独骂李鸿章。其实,骂李鸿章也是一种逃避的手段:挑选出一个汉奸大骂痛骂,就转移了视线,推卸了责任,甚至因为谩骂中言辞上的正义而让自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正义”的一方,何乐而不为?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想、或者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想:如果你是李鸿章,你能如何?当然,李鸿章所做的一切并不完美,就如董丛林在《刀锋下的外交》这本书中所论述的那样,李鸿章过于迷信列强的技术又过于轻视国人的能量而在外交当中失于软弱,在对付一个列强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借助另一个或另几个列强的能量,结果却是前门拒狼后门引虎。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更是因为他的保守而致战事失利,于是在马关谈判桌上即便是再有手段再有能量,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弱国无外交,抹不去的痛,沙俄是如何侵占新疆伊犁地区的
西域在清朝左宗棠收复之后命名为「 ”新疆”,取「 ”故土新归”之意。但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的时候,清王朝面临着北极熊、东瀛狼等列强的虎视眈眈,自同光中兴之后就走上了下坡路。沙皇俄国厚颜无耻的趁新疆叛乱之际「 ”主动帮助收复”伊犁地区,弹丸小国日本也将琉球撤藩立县,侵占国土,真是令人气愤不已。 清代新疆疆域图 一、新疆之乱何时休 伊犁地区是我国巴尔喀什湖东南面的广大地区,是一片得天独厚的绿洲牧场,这里其后温和、水草丰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农牧业发展的天堂。再加上伊犁之西毗邻中亚,是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要道,而西南面通过木扎尔特山口,可以知道喀什噶尔,是连接天山南北的纽带。 这样重要的地方,早就被废除农奴制的沙皇俄国盯上了,因为俄国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鼓动和竭力要求下,沙俄采取武力措施开拓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沙俄先是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尔后又分别占领了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和浩罕汗国,签订了《俄国与布哈拉汗国商业条例》及其他补充条款等,极大的扩大了自己的统治范围。继续东进就到达了伊犁地区,而不稳定因素就为沙俄领土扩张的野心提供了便利。 1864年6月在库车渭干河的水利工地上,饱受压迫的农民在晚上杀害了两名满汉官吏和八个维吾尔族伯克,形成了少数民族起义军向库车县城进发,于6日攻入县城,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库车暴动的成功鼓舞着其他地区受到压迫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一个月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也相继爆发了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和田、喀什噶尔等地区更是陷入了混乱之中,喀什旧城的柯尔克孜伯克司迪尔为了控制当地局势,更是派人到浩罕请和卓后裔布素鲁克回来立为傀儡以稳定统治,浩罕阿力木库尔汗派阿古柏率领50名骑兵护送布素鲁克去喀什。 后来布素鲁克和阿古柏便组织兵变,将司迪尔逐出喀什。在阿古柏扶持下,布素鲁克于1865年4月建立了「 ”哲德沙尔汗国”,意即「 ”七城汗国”。1867年5月,阿古柏宣布取消「 ”哲德沙尔汗国”,建立「 ”洪福汗国”(又称「 ”毕杜勒特汗国”),占领了天山以南的全部南疆,并获得了英国和沙俄的承认。 此时的阿古柏并不满足,在英国各方面的支援下,继续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联系,攻占迪化、玛纳斯、鄯善等地,大有占领整个新疆的趋势。就在此时,清政府屡次求援的沙俄坐不住了,起身收取渔翁之利。 阿古柏 而在伊犁暴乱之后建立的苏丹政权于沙俄的关系也日益紧张,为了防止势头正强的阿古柏政权把伊犁地区也吞并,损失沙俄在中亚的利益。在这样的大背景,沙俄开始派兵入侵伊犁。 1868年,沙俄派出三支连编制的常驻部队外加一个哥萨克骑兵营,并配有两门火炮,分别进驻巴克图、博罗呼济尔和特克斯上游。另一路的两支部队入侵博尔塔拉北部的哈布塔盖卡伦和伊犁西境的春济卡伦等地。 1870年7月,时任突厥斯坦总督区总督的考夫曼命令七河省省长兼部队司令科尔帕科夫司机占领木扎尔特山口时,遭到伊犁各族人民的强烈抵抗,考夫曼向沙俄政府提出出兵占领伊犁。沙俄政府通过两次专门会议商讨后,决定入侵伊犁地区。 二、沙俄入侵伊犁全过程 1871年5月初,沙俄从两手准备,派出情报侦察队的同时,在伊犁西境集结部队,这次入侵行动的总指挥科尔帕科夫斯基以限定期限交出塔札别克为借口,准备下一步实际侵略行动。 1、第一阶段 1871年5月15日,科尔帕科夫斯基一声令下,伊犁将又一次被带到深渊。为了引开伊犁军民的注意力,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博罗呼济尔出动,沿着伊犁河向东入侵马扎尔,另一路有切尔克迪苏出动,向东北方向进攻,占领伊犁河以南的克特缅山口。 B.A.麦谢耶夫的《俄国与中国在中亚》一书中写道:「 ”但是要塞周围村落的当地维吾尔族民切断了流向马扎尔堡的灌溉沟渠和溪流,使俄军陷于无水饮用的困境。同时,苏丹的军队包围了俄军,切断了他们与博罗呼济尔的联系和撤退道路。” 伊犁军民 伊犁军民合力包围了一支入侵马扎尔的侵略军,而且攻击克特缅山口的俄军也受到了阻击,又因为沙俄军队对伊犁河谷地形不熟悉,遭遇暴风雪,粮草短缺等问题,第一阶段的进攻在伊犁军民的奋勇顽抗下受到挫败。 2、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失败并不能使沙俄收手,而是等待时机要卷土重来。5月25日米哈洛夫斯基率领侵略军从春济出发,增援攻占克特缅山口的叶连斯基所属部队。6月10日,他们会合,但是伊犁军民却丝毫没有丧失锐气,集中力量袭击侵略者。11日夜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天亮前,伊犁军民包围了准备开往博罗呼济尔的侵略者,再次控制了克特缅。 阿克肯特附近的森林成为了伊犁军民打击侵略者的主战场,「 ”一部分沙俄侵略军追入森林,被伊犁军民包围起来,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巴利茨基亲自带领骑兵后备队前往增援,才把被围的人救回去”。 6月16日,沙俄的一个步兵连、四分之一的哥萨克连队,带着四门火炮从博罗呼济尔增援而来,伊犁军民见敌人实力大增,迅速撤退。 3、第三阶段 在屡次收到伊犁军民的顽抗之后,科尔帕科夫斯基亲自上阵指挥,在北岸集结了八个步兵连、五个半哥萨克骑兵连,十三门大炮,共有官兵两千余人,6与6日率军到达阿克肯特。28日渡过霍尔果斯河,向阿里玛图村进攻。虽然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沙俄军队,但是伊犁军民依然没有退缩,而是通过掐断水源等方式阻挠这可耻的侵略行为。 沙俄军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渡过四道河子,7月1日侵入绥定,7月3日攻下巴彦岱,艾拉汗交出武器和国库向沙俄投降,7月4日占领宁远城,沙俄打到了侵占伊犁的目的。 十八世纪的沙俄军队 在这五十年的抗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伊犁各族军民同仇敌忾、奋勇顽抗。保护家园的英勇行为,为我国的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虽然最后失败了,这也是在实力悬殊之下的必然结果。 相较于伊犁军民的长矛、弓箭和少量铜制大炮、要塞枪、铣铁炮等武器,沙俄军队的武器精良,而且有用于侵略的专项经费支持。并且沙俄军队还有步兵、哥萨克骑兵、火炮等的多兵种协调配合,战斗力不容小觑。塞米列奇总督办公厅的官员们强调:「 ”毫无疑问,取得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军的优势和优良的物质条件(武器装备)。” 三、沙俄侵占伊犁的原因 1881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强占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并武力劫走了十万多伊犁居民,勒索「 ”赔款”九百万卢布,攫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给我国新疆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对于侵占伊犁的原因,老沙皇为了掩盖侵略面目编造了很多种谎言,竟然说沙俄出兵伊犁是「 ”为了防止阿古柏夺取塔兰奇汗国,不让英国实力扩张到俄属中亚领土。”真是无耻至极,这也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国力急速衰弱,让中国陷入了「 ”弱国无外交”的泥淖之中,留下了历史上的一块块难以抹平的伤疤。 因为伊犁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块「 ”肥肉”早就使老沙皇垂涎三尺,把入侵伊犁视为吞并我国新疆、侵略西北、直逼北京的重要步骤。侵略我国西北地区的急先锋巴尔科夫供认,沙俄把我国伊犁视为中亚的「 ”珍贵的”地区,是「 ”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和贸易方面重要意义的地方”。而另一位沙俄的扩张分子库罗巴特金也说:「 ”若以之属俄,则可予俄国边防以相当保障,而是中国受军略上之威胁。”真不敢想象要是今天伊犁还在别人的手里,国际局势将是另一种状况吧! 伊犁地区 很早就觊觎伊犁地区的沙俄,早在1797年就单方面公布了与我国西部的通商办法,派人潜入伊犁窃取商务情报,1825年又派政府官员化装成商人,再次潜入伊犁盗窃经济等情报,并强迫清政府同意「 ”于伊犁等三处添设贸易”,在1851年9月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合台通商章程》,取得在伊犁、塔城免税贸易的特权,在两地舍利领事,拥有领事裁判权。 巴布科夫曾直言不讳的说这个章程,「 ”不仅在商业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正是这个章程,成为了沙俄进一步侵略我国伊犁等地和中亚的「 ”强有力动机”。 沙俄预谋侵略我国伊犁地区的早期行动远不止上面那些。1825年,沙俄派兵侵入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库克乌苏河的哈喇塔拉一带,在边界吞兵,为进一步侵略做准备。1846年再次侵入库克乌苏河上游,设立了「 ”科帕尔”堡垒,蚕食了巴尔喀什湖以东大片领土。后来相继建立了「 ”维尔内”堡垒等,组成所谓的「 ”新西伯利亚堡垒线”。 沙俄甚至在侵占的我国领土上非法成立了西西伯利亚总督管辖的「 ”阿拉托夫区”,对我国居民进行了血腥的殖民统治。在大量制造侵略我国伊犁地区的舆论的同时,屡次进行军事挑衅,伺机寻找着大规模入侵的机会。 曾纪泽 由此可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是有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不是「 ”为了防止阿古柏夺取塔兰奇汗国,不让英国势力扩张到俄属中亚领土”。面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清政府,已经无暇西顾,然而并没有放弃新疆,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为与沙俄等外国势力斡旋。 然而,经过屡次交涉收效甚微,直到1878年左宗棠消灭阿古柏政权之后,在曾纪泽等人的交涉谈判下收回了伊犁地区的大部分国土。相关参考
此人是名臣之后,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竟逼迫沙俄交出侵占领土
现在中国的版图是个雄鸡的形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只雄鸡的尾部,曾经在晚清时期差点多出一个宽约一百公里,长约两百多公里的「”外国领土”,这个地方位于新疆阿克苏和伊犁之间,若不是晚清外交巨子曾纪泽的努力,沙
西域在清朝左宗棠收复之后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但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的时候,清王朝面临着北极熊、东瀛狼等列强的虎视眈眈,自同光中兴之后就走上了下坡路。沙皇俄国厚颜无耻的趁新疆叛乱之际「
导读:「弱国无外交」,愚昧无知,刚愎自用的满蒙亲贵连「卖国」的差使都办不了,满朝衮衮诸公,只有懂外交,善斡旋,善于「与列强打痞子腔」(曾国藩讥讽语)。老资格重臣刚毅之流只能说大话,办不了大事,清流
导读:「弱国无外交」,愚昧无知,刚愎自用的满蒙亲贵连「卖国」的差使都办不了,满朝衮衮诸公,只有懂外交,善斡旋,善于「与列强打痞子腔」(曾国藩讥讽语)。老资格重臣刚毅之流只能说大话,办不了大事,清流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详尽的解释,但唯独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来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详尽的解释,但唯独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来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
中国近现代历史以来,因为满清的腐朽和衰败,使得中华成为西方列强欺凌和侮辱的对象。所谓弱国无外交,弱国人无尊严,当时的中国人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甚至在欧美,很多城市为了侮辱中国人,打出了禁止中国人入
面子,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也是能力和实力的反映。弱国无外交,实力体现魅力,有魅力自然很风光,有面子。人都爱面子,只是强弱不同。面子在比较中容易被突显,比如先前风光,后来落拓,便
历史人物 康熙一个致命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落后西方国家200年
弱国无外交,从古至今都是这个理。而且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国家落后了,连小国都敢骑在你头上拉屎撒尿,弹丸小国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既割地,又赔款,大国尊严荡然无存。>清政府懦
弱国无外交。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1870年6月21日发生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它涉及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