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驾崩前,为何三次发问“燕王来否”

Posted 皇位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驾崩前,为何三次发问“燕王来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驾崩前,为何三次发问“燕王来否”

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历史上最具有血性的皇帝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无疑让汉人从元朝的“黑暗”中走了出来。在元朝时期,汉人是受到压迫的。不过在明朝建立之后,汉人的地位得到了上升,同时朱元璋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朱元璋在位期间,大举的整治吏治,让百姓走上了富裕的生活。这就出现了历史上的洪武之治。朱元璋作为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一员皇帝,在各个方面都是拥有功绩的。不过朱元璋虽然完美,但是也有缺点,就是朱元璋发动了洪武四大案。

洪武四大案的出现,让当时明朝的官员人人自危,要知道当时的洪武四大案,让朱元璋杀掉了上万人。这样规模的杀戮,也是受到了后人的诟病。虽然杀戮太多,可是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的吏治是非常好的。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宰相制。

取而代之的则是内阁首辅制。话说回来,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无疑是众多皇子中最为优秀的。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担忧就出现了。古代的时候,为了皇位大打出手的情况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不得不担心皇位的接班人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皇位争夺,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皇位的传承不能够有丝毫马虎。举个例子来说,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可是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将太子杨勇废除,这直接导致了晋王杨广登基。后面的事情就是众所周知的了。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将隋朝推向了灭亡。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杨广也是有功绩的,但是杨广的功过只能够让后人去评说了。话说回来,朱元璋为了避免皇位争夺,是想了很多办法的。最终的办法就是将皇位传给了建文帝朱允炆。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是奏效了,但是朱元璋仍然是有担心的。众所周知的是,明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藩王,明朝的朝廷是需要养着这些藩王的。藩王制度看似没什么,可是藩王众多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藩王人口太多,加剧了明朝的财政支出。

这也成为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朱元璋为了防止皇位争夺,将皇位传给孙子是没错的。可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朱允炆即位后,就开启了削藩。这无疑让各个藩王有了忌惮之心,此时的燕王朱棣开始不安。于是就发起了清君侧。最终朱棣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可是在朱元璋驾崩之前,朱元璋就有了这样的担忧,就是燕王朱棣的势力过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将兵权笼络在自己的手中,朱元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结果朱元璋将兵权交给了自己的皇子,这就有了类似历史上的“分封制”,也就是各个藩王。

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朱允炆将来会面对皇位的威胁。于是朱元璋生前就授意了朱允炆可以削藩。不过朱元璋万万想不到,朱允炆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样的表现无疑是操之过急了。

朱元璋驾崩的时候,曾经连说三句:“燕王来否?”此时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位回答的,这是为何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分封的藩王,没有朱元璋的圣旨,是不可以进宫的。同时朱元璋下旨,死后藩王不可以进京吊唁。为的就是防止这些藩王,以吊唁为名,趁机争夺皇位。

这时候朱元璋最放不下的就是燕王朱棣。之所以当时没有人回答朱元璋,根本原因就是朱元璋知道朱棣在南京城之外,可是朱元璋没有改诏的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武百官要说回答了,恐怕朱允炆登基之后,这些人就是第一个被处死的。

相关参考

揭秘和珅倒台的原因 为何在乾隆驾崩后立即倒台

   干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干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朱棣登基前,30岁小官拦住朱棣的战马,成了著名宰相

公元1399年,朱元璋驾崩的第二年,建文帝得知燕王朱棣正在密谋造反,于是派遣谢贵、张昺、张信等人秘密逮捕朱棣。不料,在关键时刻,张信选择秘密投靠朱棣,朱棣因此设计诱杀谢贵、张昺等人,然后夺取北平周边的

朱元璋驾崩了,你知陪葬的妃子们有多惨吗

殉葬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制度,越接近人类社会早期,殉葬制度越普遍,奴隶、妻妾都是殉葬制度的受害者,多少无辜之人都被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埋葬在地下。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殉葬制度逐渐被废弃,到唐宋时期已经从

因朱元璋一个决定,一小国得以保全,在它强大后,三次侵略中国

在清朝中期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甚至没有之一。周边的小国几乎顶礼膜拜,很多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只有俯首称臣的资格,绝不敢有其他的歪心思,否则就会被吊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国的沿海出现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靠三次投降成就霸业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

烧不死饿不死淹不死,朱元璋三次杀他失败后服了,承认他是仙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没文化的皇帝,书没读几天,字不识几个,更莫说写书著述了。但是,洪武二十六年,已经66岁的朱元璋却不顾手抖眼花,御笔亲书为一个「”颠人”立传。获此殊荣的牛人就是周颠,朱元

汉武帝驾崩前,残忍处死一个绝世美女,直到清朝晚期,世人才明白真相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史称汉武帝。通过文景之治的发展,汉朝国力逐渐强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扬我大汉国威,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了丝绸之路。经过

刘备驾崩前,对赵云说了2句意味深长的话,究竟有何用意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立下“不求同生,但愿同死”的誓言,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坚不可摧。刘备在得到荆州之前,其遭遇可用悲惨二字形容,当时曹操已占据半壁江山,孙权也凭借兄长留下的基业,在江东称霸一方,刘备却想

为何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甘肃省的临夏市,在历史上为何是军事重镇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高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满腹经纶的大才子解缙因事被发配至极西之地,解缙感慨无限,赋诗一首。诗云:陇树秦云万里秋,思亲独上镇边楼。几年不见南来雁,真个河州天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