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Posted 东林党
篇首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说崇祯帝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0多年后,江山就亡于崇祯帝朱由检之手,这或许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事情。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这也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在京城被攻破之前,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没有一人前来,身边只有一位名叫王承恩的太监。此时他才真正看清楚那些大臣的面目,无奈地说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曾经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士,此时却抛弃了他们的皇帝,各自寻找出路,其中大部分都准备投靠新主子。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崇祯帝当初不杀魏忠贤,明朝绝不会那么快灭亡,只因魏忠贤有能力为皇位筹措军费,这一点非常关键。
魏忠贤本为市井无赖,好赌成性,欠下了不少债,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因攀附于朱由校的奶妈客氏,逐渐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权势滔天,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为了把持朝政,魏忠贤排斥异己,铲除了一大批东林党官员,并且贪污了不少银两。
客观来说,魏忠贤虽然劣迹斑斑,但他并非一无是处。当时东林党的大臣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他们本身就代表着当时大地主的利益。魏忠贤深知,如果不像商人及矿主纳税,朝廷财政会日益匮乏,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国库空虚的,拿什么来养活军队。
在魏忠贤掌权的几年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向那些有钱的矿主及商人征税,保证了朝廷正常运转。然而,崇祯帝一上台,就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被迫自缢,重用东林党官员,并且废除了矿监政策,仅靠百姓的赋税维持。
此时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发生了连年的天灾,许多地方几乎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先后爆发了起义。另外,北方的后金日益强大,屡次对明朝边疆侵袭,国库捉襟见肘,此时崇祯才意识到缺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于是,他就想让那些大臣捐款救急,几乎没有一人愿意,纷纷表示自己也很穷。
就这样,连年的征战及赈灾,掏空了明朝的国库,被李自成轻松攻破京城。然而,在李自成的威胁下,那些明朝大臣立马把家产拿了出来,少则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白银。若崇祯得知此事,估计会气吐血,不知他死前有没有后悔除掉魏忠贤。
相关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等罪名,凌迟处死。 后世许多人为袁崇焕的死喊冤,认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明朝输在
崇祯为什么会灭亡,他错杀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在他的执政生涯里,不贪图享乐,不近声色。每天殚精竭虑,想把江山治理好。可是,到了最后,他还是成了亡国之君,自缢煤山。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我们可以
明朝末年,本在驿站当差的李自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崇祯继承皇位后,为了节省朝廷开支,就下了一道圣旨,对各地驿站进行裁员,李自成因此而失业。后来,由于在家乡触犯了法令,先是到甘州从
不杀袁崇焕的话,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魏忠贤,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他少时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们混迹于街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来。魏忠贤是自宫的,话说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监样了还真对不起他这一刀。进宫后他巴结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