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京,封疆大吏 ”东南互保”拒救慈禧,结果如何

Posted 总督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国联军进京,封疆大吏 ”东南互保”拒救慈禧,结果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国联军进京,封疆大吏 ”东南互保”拒救慈禧,结果如何

封建社会里,天子有难,各地勤王救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就有那么一批大臣,就不卖账,那就是「 ”东南互保”的那帮臣子们,拒绝救慈禧,那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东南互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向北觉得要解释一下这个「 ”东南互保”,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也许不清楚这个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地方的总督、巡抚们,不听中央招唤,不勤王了。因为主要在东南各省内,所以叫「 ”东南互保”。向北的这个解释,应该十分的明白吧。 那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那要从义和团运动说起。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磅礴发展,口号是什么呢,「 ”扶清灭洋”。慈禧太后一看,夷,好家伙,不错、不错,比太平天国运动好多了,那就好好发展吧。正好,那时的慈禧与列强有怨恨,就是讨厌列强干涉她欲废光绪另立新帝。同时,义和团也憎恨洋人,好吧,开战吧,于是与列强十一个国家宣战。 列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来,八国联军直接到大沽口登录,开干了。没想到义和团、清军,都是些渣渣,不值得一打,战火燃遍华北,生灵涂炭。慈禧慌了,赶紧向各地督抚下诏,想让他们带兵勤王,控制局势。 结果呢,直到北京失陷,各地的军队还是连个人影也没盼来。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呢? 原来早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于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达成的协议有: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的《东南保护约款》、《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签订的《福建互保协定》。 条款内容不用说,大伙都明白什么内容了吧。我们再看看那些「 ”叛逆的大臣”怎么说吧。李鸿章: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张之洞:坐拥东南,死不奉诏。荣禄: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 慈禧的态度 上面说了一大堆,好像没有聊到点上,但向北要说,这是十分重要的铺垫。要是我是慈禧,看到这一景象,那只有两个字「 ”斩了”。确实,这是十分气人的,你不派兵勤王就算了,你还也洋人勾结,还东南互保,还出言不逊。 然而呢,啥事没有。李鸿章被提拔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之洞依旧照常,后来成为中枢重臣;袁世凯在李鸿章死后,被慈禧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盛宣怀被加上了太子少保;刘坤一死后还被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谥「 ”忠诚”。 也许你要说,这不是慈禧,导演的剧本肯定拿错了。既然这么说,向北只有好好的再分析分析,为什么剧本会是这样的呢? 中央与地方势力的错位 有一个词叫「 ”敌强我弱”,这个正好形容清政府与地方,特别是东南各省的关系。 辛丑条约后的清政府,其实已经是很不行了。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给洪秀全等人冲击得支离破碎。什么八旗、绿营,基本那时就被摧毁了,湘军、淮军等地方势力迅速做大,才解救了清王朝,成为清朝赖以统治的基本军事力量。而这些地方势力,是地方所有,你慈禧可指挥不动的,就有了拒不勤王的情况出现了嘛。 上面是军事实力上,回到经济上,更不用说了。东南各省,可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呀,慈禧你可别惹怒他们,他们再来个拒不「 ”交粮”,那辛丑的巨额赔款,那就要凉凉了。 再说说中央的出路问题,不能一直静静地等死呀,那就来吧,改革、新政。那谁来,谁有能力,谁可以,不就是东南互保那帮人么!那都是改革的中坚力量,慈禧肯定要拉拢呀。来吧,清末新政来一波。搞着搞着,慈禧就先完了。 反正慈禧都完蛋了,向北也只能写到这里了。其实中央与地方的势力错位,到辛亥革命后就表现得很好,一地成功,各地响应,也就没有清中央什么事了,等着退位吧。 我是向北,一位历史学学士,欢迎点赞并关注「 ”向北聊史”,聊一些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历史,幸会!

相关参考

封疆大吏被刺殺,慈禧太后下令嚴查,曾國藩卻一再拖延

在歷史上,各種冤案奇案數不勝數,尤其是在吏治腐敗時期;而清末時期,就是一個吏治腐敗的特殊時期,為何說是特殊呢?因為這段時期,清王朝不僅內部腐朽不堪,而且還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以及外強入侵,而在這段特殊

世界历史 西北正打仗,62岁的封疆大吏非要回京考进士,慈禧太后一听慌了

在古代中国,普通人要想做官,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唯一的途径那就是考科举,中进士。而如果不是进士出身,那么就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就像现在很多单位摆学历一样,考个本科还可以,要是专科,或者更低,别人嘴上不说,

世界历史 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被康熙发现,后来直接提拔为封疆大吏

现在在很多工地上有很多的农民工,他们干活很辛苦。但是你知道么,只要你努力,从农民工到封疆大吏,军区司令的距离非常短。下面这位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结果被领导知道,后来不断提拔,竟然成了封疆大吏,军区司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张之洞营救,却为时已晚

他是心系社稷,满腔抱负誓要改变落后的社会现状,联合进步人士积极寻求变革。可是新生力量的曙光毕竟微弱,他们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命悬一线,作为封疆大臣的父亲竟没有出面营救。倒是父亲的上

谭嗣同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在他被处死之时,为其求情的却是张之洞

在清朝末期,戊戌六君子积极主张变法图强,却因为触犯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杀害,戊戌六君子虽然都有很厉害的家世,但最终却也难逃一死。而这谭嗣同的父亲,在当时更是一位封疆大吏,是湖北的巡抚。但是在

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砍了头。长久以来,人们对“六君子”中的谭嗣同被杀大感惋惜,尤其是他临死前的悲愤之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让人对这位青年改革

历史人物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说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

历史百科 东南互保

正当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和东北各省如火如荼地发展时,帝国主义列强却在策动分裂中国的“东南互保”(又称“中外互保”)。1900年6月14日,英国驻沪代理总领事霍必澜致电英国政府,认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

历史人物 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出逃前办的最后一件事

  导读:1900年11月6日,设立所谓的军事法庭,审判布政使廷雍及守尉奎恒、统领王占魁等,并将三人斩首示众,罪名是「纵拳杀西人、烧洋房」。嘎仕礼作为审判负责人致电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由于英、比、美

封疆大吏曾泄露皇帝秘旨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