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Posted 封疆大吏
篇首语: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说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光绪帝被囚瀛台,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却被杀。
而被杀的六君子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但最终还是没有被免死。其中谭嗣同的父亲更是当时的湖北巡抚官居二品,真可谓是一方封疆大吏。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当时朝廷重臣却眼看着儿子被判死刑,却没有一句求情的话。
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作为湖北巡抚的谭继洵思想偏于保守。谭继洵对于儿子谭嗣同和其他激进人士的维新变法极其的不赞同。儿子谭嗣同在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推广新学,曾有人婉请其出名首倡,藉资号召,而谭继洵却表示:“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由于变法,当时谭继洵就经常与儿子谭嗣同的意见不合。父子意见不合,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当时通过科举制,走上官途,甚至能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实属不易。此时的谭继洵已经没有什么野心,只想保住当前的地位,同时谭继洵的思想和当时大多朝臣一样,思想都是相当保守,肯定接受不了如此激进的维新变法。
谭继洵不仅对儿子等人的维新变法尚且不赞同,甚至对当时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不能理解和支持。在“百日维新”期间,就有一位监察御史参劾谭继洵,在所奏不称职官僚折中,指出:“即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而湖广总督张之洞每约谭继洵联衔陈奏新政,他皆谢不敏,与张之洞论事每多相左。当然作为下属,谭继洵也不方便反对,只能对张之洞的新政听之任之。这也导致谭继洵与张之洞的关系很僵,甚至有相当深的矛盾。一个督一个抚,两人可以说因思想的不同,意见也是不合。谭继洵遵循的是在官场上谨小慎微,对于强势的上司张之洞,事多专决,谭继洵力求自保,不敢与之抗衡。
谭继洵的保守思想并没有影响其子谭嗣同的想法,甚至其越加阻止,谭嗣同的维新思想越强烈。最终,维新变法威胁到了当权者慈禧太后,谭嗣同也被慈禧太后残酷杀害,年仅33岁。当时戊戌变法失败后就有人劝谭嗣同逃走,他却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面对儿子的英勇就义,作为封疆大吏的谭继洵并没有为自己的儿子向慈禧或者当权者求情,似乎他早已经预料到儿子迟早会有这样的结局。而作为自己的上司张之洞的确是一个不卑不亢,果敢胆大之人,不惜官职和性命,为自己的学生杨锐,向慈禧太后求情。但为时已晚,最终杨锐和谭嗣同等人还是被杀害。
虽然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确实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谭嗣同虽被杀害,但他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千古佳句依旧鼓舞无数后人!
谭嗣同遇害,谭继洵也·被连坐革职,勒令回籍,交地方官管束(软禁)。最终,这位老人为自己儿子的死写下了名句: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此时的他认为,对于儿子是对是错,只有留在千秋之后去评说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谭嗣同被砍头,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求情,仅给儿子写了副挽联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砍了头。长久以来,人们对“六君子”中的谭嗣同被杀大感惋惜,尤其是他临死前的悲愤之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让人对这位青年改革
戊戌变法是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夭折在摇篮里。而谭嗣同作为支持光绪变法最坚决的人之一,在变法失败后自愿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明变法之心。不过与同为
谭嗣同的父亲是封疆大吏,在他被处死之时,为其求情的却是张之洞
在清朝末期,戊戌六君子积极主张变法图强,却因为触犯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杀害,戊戌六君子虽然都有很厉害的家世,但最终却也难逃一死。而这谭嗣同的父亲,在当时更是一位封疆大吏,是湖北的巡抚。但是在
晚清最后一位封疆大吏,大清已灭亡他仍在率兵作战,还差点成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两百多年的清朝寿终正寝,封建制度的终结。大清的灭亡,并不影响顽固派对他的愚忠。晚清有这样一位封疆大吏,清朝都灭亡了,他还依旧率部向革命
导读:古话说,机不密祸先发。要件泄密,历来都备受关注。晚清曾频发泄密事件。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刘坤一泄密事件同治九年(1870年)“庚申,刘坤一以漏泄密谕,褫职留任”。刘坤一时任江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
世界历史 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被康熙发现,后来直接提拔为封疆大吏
现在在很多工地上有很多的农民工,他们干活很辛苦。但是你知道么,只要你努力,从农民工到封疆大吏,军区司令的距离非常短。下面这位农民工,晚上加班干活,结果被领导知道,后来不断提拔,竟然成了封疆大吏,军区司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历史秘闻 古代一封疆大吏,去世后连棺材都买不起,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像和珅一样的大贪官,但也有很多清官,如包拯、海瑞等人。客观来说,只要能成为朝廷重臣,仅靠俸禄就能生活的不错,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好的多。然而,却有这么一位清官,曾经是封疆大吏,但他
原标题:识字不多的李卫是怎样当上封疆大吏的?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桂强>前些年,电视剧《李卫当官》可谓红极一时,知名演员徐峥扮演的那个李卫诙谐幽默,
还不知道钟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11年,曹操借口发兵讨伐汉中张鲁,准备略取关中。割据关中的西凉群雄深感不安,唯恐这是曹操施展的“假道伐虢”之计。于是,马超、韩遂、